鐵證:“狼牙山五壯士”的真實細節無可置疑
清明祭英烈,有一種緬懷叫守護
又是一年清明時。萬物生發,思念滋長。
在我們緬懷先人、悼念逝者、寄托哀思之時,尤其不能忘記那些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英烈們。但那絕不是靠淡淡的哀愁,或淚水浸泡的悲傷,而是需要深深的銘記和堅定的守護。
因為,唯有銘記,才能感悟英雄身上蒸騰的力量;唯有守護,才能捍衛國人心中的精神高地,守望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惟其如此,才能使生前浩氣永留人間,逝后英靈安得永眠。
進攻狼牙山的日軍步兵第163聯隊。
誰在抹黑?
2016年3月3日,“狼牙山五壯士”的后人致信全國人大,呼吁盡快制定保護英烈名譽的相關法律。20多年來,一直有這樣那樣的人別有用心地質疑、甚至抹黑這段被英雄鮮血染紅的歷史,但無休止的爭議和惡意中傷終究抵不過真實的存在。
1994年7月9日,某報在頭版報眼位置打出特大標題——《五人重于泰山,一人輕于鴻毛——當年狼牙山有六人》。該文寫道,當時“五壯士”所在的6班不是5個人,而是6個人,其中小商販出身的副班長吳希順在敵偽勸降下投降,“被氣急敗壞的日軍用刺刀當場挑死”。
真有此事?NO!這種說法來源于一出叫做《五大勇士》的話劇。該劇借鑒蘇聯話劇用叛徒烘托英雄的表現手法,把“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搬上舞臺時,加工出一個叫吳希順的叛徒。文章把經過文學加工的話劇當作真實的歷史刊載,不料竟至謬誤流傳,河北、浙江、廣東、廣西、湖南等地媒體紛紛轉載。“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和當年第一個采訪幸存壯士的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政治部宣傳干事錢丹輝知道此事后,立即站出來,證明6班、2排和7連都沒有這個人。很快,有關報紙進行了自我批評。
僅僅過了1年,又一則關于“狼牙山五壯士”的負面新聞見諸報端。這篇名為《壯歌重唱狼牙山》的文章,認為兩名幸存者之所以大難不死,是因為他們并非“跳崖”,而是順著崖壁溜下去。這種說法同樣遭到親歷者葛振林和《解放軍報》的駁斥。
此后,抹黑“狼牙山五壯士”的聲音沉寂了很久,直到葛振林去世,海外華文媒體“不失時機”地出現一篇題為《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狼牙山五壯士的真相!》的帖文,稱5位壯士是魚肉鄉里的逃兵,村民向日軍告密來剿,并將5人騙上狼牙山絕路……對此,有網友進行了客觀評述:“這般說法,新則新矣,卻實在是沒有半點史料依據可尋,是造謠確定無疑。”
微博興起后,抹黑“狼牙山五壯士”的言論甚囂塵上。2013年9月19日,北京某雜志在網上公開發表《小學課本“狼牙山五壯士”多有不實之處》一文,很快被一些新媒體轉載,影響迅速擴大。同年11月8日,該雜志又刊出《“狼牙山五壯士”的細節分歧》(以下簡稱《細節》)一文,對這個英雄群體進行“挖墻腳式”的質疑。
“狼牙山五壯士”負面信息發布者,幾乎都以“言論自由”作為質疑的擋箭牌。但“言論自由”不能無邊無界,胡說八道就可能吃官司。2013年11月23日,網民鮑狄克截取《細節》中的一個“細節”發布微博:“炎黃春秋:狼牙山五壯士曾拔過群眾的蘿卜”,并附《細節》一文鏈接。隨后,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和《國企》雜志社研究部主任郭松民先后對此事進行評論,痛斥抹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