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時代步伐提速創新
十七大報告形成“一條主線、五位一體”的黨的建設新格局,明確了黨的各方面建設的主線和重點,使黨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嚴密,工作更加得力
總結經驗,把握規律,改革創新,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重要途徑。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召開。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回顧了改革開放29年來的偉大歷史進程,總結了“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部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方面,十七大報告堅持“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這條寶貴經驗,針對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任務,明確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這是十七大對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
按照這一要求,十七大作出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戰略部署。
改革創新黨的建設,首先是要確定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總目標。十七大報告科學概括了這一總目標,并賦予了它新內涵,這是十七大在黨的建設方面的一個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在探索執政黨建設的目標方向問題。
鄧小平針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提出了“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堅強核心”的奮斗目標。
江澤民最早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總目標”這一概念,并且把它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結合起來,他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保證我們黨始終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目標要求。
胡錦濤在此基礎上,科學分析了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特征,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新目標。這一新概括,突出了黨的執政使命和時代要求,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思想路線、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
十七大在黨的建設方面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確立了“一條主線、五位一體”的黨的建設新格局。
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實踐中,黨中央深刻地認識到:“在新形勢下開展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由此,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明確提出了“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總體部署。
這個總體部署,還提出“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明確把“反腐倡廉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并列起來,從而形成了五位一體的黨建總體布局。它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對反腐倡廉建設的高度重視。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積極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大力推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重大命題。
2004年9月,十六屆四中全會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出發,進一步強調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抓緊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2005年1月,中央正式頒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提出“到2010年,建成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基本框架。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的監控機制,建成完善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主要目標。
反腐倡廉工作成績雖然顯著,但反腐敗斗爭形勢卻依然嚴峻復雜。腐敗現象在一些部門和領域仍然易發多發,高級干部腐敗案件仍然時有發生。它嚴重損害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損害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因此,黨中央認為:“反腐倡廉建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必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