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期【3】
在“劉少奇與民生”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冷 溶
同志們,朋友們:
今年是敬愛的劉少奇同志誕辰115周年。今天,我們相聚在少奇同志的家鄉,舉行“劉少奇與民生”學術研討會,深切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學習研究他的思想理論和精神風范。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劉少奇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他一生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他是黨內公認的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領導人。在參與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在許多方面都提出了重要思想理論,為我們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同志作為毛澤東同志的主要助手,長期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擔任國家主席。他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非常豐富。許多論述今天讀起來仍然感到非常深刻,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關于民生方面的思想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劉少奇同志對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的形成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61年他在天華大隊調研時就提出了著名的關于農村建設和農民生活“十個一”的構想。他常用“過日子”、“好日子”這樣樸素的語言來論述民生問題。他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中國人民“共同過好日子”。劉少奇同志這些重要思想,對于我們今天搞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著重要指導意義。下面,我著重就劉少奇同志這方面的思想談點學習體會。
第一,劉少奇同志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把民生問題放在第一位。
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人民面前仍然橫著經濟貧窮和文化落后兩座大山。劉少奇同志指出:“提高生活水平,過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這是全國最大多數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力求實現的最基本的任務。”社會主義是人民“共同過好日子”的唯一正確道路,必須發展一切有益于人民的生產及其他經濟事業。否則,“我們的革命就不能說是已經勝利了,相反,我們還要遭受可恥的失敗”。他認為,“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能循著經濟發展的步驟來提高”,因此,必須“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以后,劉少奇同志對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他在黨的八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和決議指出,為了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我國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他強調:社會主義經濟必須既有計劃性,又有多樣性和靈活性,要利用自由市場使人民生活更方便、更豐富多彩。他尤其重視分配問題,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的長期性問題,要經常調整分配政策,既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又“關心個人物質利益”,“社會主義不是平均主義”,不能用平均收入來說明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他還指出:要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必須“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個人的收入,改善個人的生活”,尤其在物資緊缺時,換購農產品、發工資不能光給票子,一定要搭配實物。
在主持國民經濟調整時,劉少奇同志鑒于“人民的吃、穿、用都不足”,主張縮短工業戰線,加強農業、輕工業,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對改善人民生活起了至關重要的領導作用。他提出的許多改革設想,都與民生問題密切相關。比如,工資制度要實行超產獎勵。農業要實行同產量相聯系的責任制,有些零星生產可以包產到戶。實行兩種教育制度,普及教育。在老百姓住房問題上,要長期保障私人房產,采取房屋合作社、自建公助等辦法解決住房困難,這種辦法還能為年輕人存一筆錢。他還強調,要注意退休養老問題,可以讓老同志發揮余熱,要保證收入不降低。劉少奇同志的這些思想觀點,是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劉少奇同志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注重調查研究,從百姓生活和民生百態中尋找作決策、制定政策的依據。
劉少奇同志指出:“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癢,懂得人民的心”。他要求黨員干部“要體貼群眾”,“同群眾互相交心”,“去了解人民的需要,年年做,季季做,經常做。這就叫摸清人民的脈搏。”
劉少奇同志認為,“摸清人民的脈搏”,“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調查研究。為了廣泛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從1951年到1966年,劉少奇同志每年都到地方調研,短則幾天,長則數月。南至天涯海角,北到大興安嶺,東至舟山群島,西到天山腳下,都留下了他體察民情的足跡。
為了深入了解百姓日常生活,劉少奇同志采取了多種多樣的調研形式,既有座談會、家庭訪問、個別約談、實地觀察、來信來訪等,也通過批閱大量報告來了解和解決民生問題,比如公費醫療、補償被征用的農田、保護特種工人的健康、保障重點地區建設者的福利、救濟老區山區災區群眾、保障傳統藝人等自由職業者的生活等。
在調研中,劉少奇同志最關注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工人的工資、房子、飯菜、衣服、鞋子等,農民的收入、糧食、農具、收成、鍋鏟、蔬菜、豬牛羊、雞鴨魚等。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劉少奇同志勤于調研、善于調研。他的態度作風、方式方法,堪稱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典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繼承發揚。這對于搞好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很有借鑒意義。
第三,劉少奇同志一生“為民作勤務,勞怨均不辭”,體現了“人民勤務員”的優良作風和“人民公仆”的精神風范。
劉少奇同志指出:“一切共產黨員,不論職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務員,都應該把自己看成普通勞動者,沒有任何特權,都必須關心群眾生活,和群眾同甘共苦”;“一切共產黨員,務必最周密地關心群眾一切經濟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福利,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也必須予以關心”。
劉少奇同志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作為頭等大事,經常親力親為,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他察覺到農民因為解散食堂缺少做飯的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具,指示有關部門盡快生產供應。看到鄉親們原來的房子不能住,他堅決要求停辦舊居紀念館,把劉家大屋騰出來,給鄉親們居住。聽到撫寧縣農民反映很少看電影,他囑咐有關部門送去了放映機。看到林區工人住在簡易帳篷里,他提出要建一些流動房子或者開通班車,為工人工余休息創造了好的條件。了解到林區工人缺少御寒的白酒和膠鞋、衣服等用品,他叮囑有關部門盡快調撥。他征求學生們對伙食的意見,強調學生在發育期間,要注意增加營養,卡路里不夠不行,千萬不可使青少年傷害了身體。
劉少奇同志不但為人民“共同過好日子”日夜操勞,而且為百姓設想了未來的“共同好日子”。在家鄉調研時,他提出,農民的“好日子”就是有一棟好瓦屋、一群好家畜、一園好蔬菜、一塘好魚等。他曾經對北戴河草場村的農民說:你們將來日子好了,能燒黑的、吃白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如今,草場村的村民們說:我們家家住上了樓房,開上了汽車,不燒煤了,改燒燃氣了,白面不怎么吃了,為了健康多吃粗糧了,打電話用手機了,還能上網聊天了。要是少奇同志還在,看到我們老百姓過上這樣的好日子,他該有多高興啊!
可以告慰少奇同志的是,他提出的中國人民“共同過好日子”的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正在變為現實。今天,我們深切緬懷劉少奇同志,就是要永遠銘記毛澤東、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就是要從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中,汲取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和思想智慧,繼承發揚他們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品格,獲取繼往開來、不斷前進的力量,更好地走向未來。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作了戰略部署,改革發展的成果將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始終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中央文獻研究室是編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著作、研究和宣傳他們思想生平的專門機構。“把黨的領袖人物宣傳好、維護好,把黨的文獻編輯好、出版好,把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好、闡釋好”,這是中央賦予文獻研究室的重要職責。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研究宣傳老一輩革命家的工作進一步作好,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精神動力。這也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
最后,作為這次會議的主辦單位,我要說幾句感謝的話。這次會議得到了湖南省委、長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寧鄉縣委縣政府等單位的同志,為籌備這次會議付出了辛勤勞動。劉源同志和老一輩革命家的親屬代表,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各位研究劉少奇思想生平的專家學者,積極參加會議,提交論文,付出了心血。我謹代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