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闇公三本日記 體現“磨滅方休”信念【2】
“我們的責任,真比什么還大呵!努力!努力!”
10日(1924年10月10日)星期五 曇
照例的慶祝又來了,仍然是命令式的掛國旗。除官廳方面在表面上表示喜慶外,人民的苦痛,還是與十二年[前]所過的日子不稍減輕,并且還變本加厲的惱火。這樣的國慶值得我們慶祝嗎……而處于重重壓迫之下的國人們,不痛定思痛,也就聽他們亂七八糟的弄,還不起來反抗,恐再像這樣的過幾回國慶,連立足地都沒有了呵!
1日(1925年1月1日) 星期四 陰雨
我們能把這個責任,放在肩上,從民眾的團結上著手,外而打倒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內而鏟除封建的割據,實現平民政治,使無產階級得掌握政權,則目前的苦惱,一定會減去的……我們的責任,真比什么還大呵!努力!努力!才能把這個工作完成得了!
7月4日,記者從潼南城區驅車10余公里,來到涪江南岸的雙江古鎮。鎮內有兩條小溪,一條為猴溪,一條叫浮溪,兩溪環繞古鎮,故名“雙江”。
雙江鎮上有東、南、西、北、中5條石板小街,北街最為繁華。從街口前行百米,有一幢前店后院的木結構穿斗懸山建筑,當地人稱之為“郵政局”,這里就是楊闇公舊居。
這是一幢二進四重天井的四合院式木質建筑,面街的堂口原為鹽號和代辦郵務的鋪面,往里是正房,中間為堂屋,門前懸掛對聯“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1898年,楊闇公就在這里出生。
穿過天井,往里走便是楊闇公和妻子趙宗楷曾經居住的房間,里面擺放著一張老式木床和一個木柜。床背后的墻上有一個墻洞——這里就是曾經存放楊闇公日記的地方。
楊尚昆故里管理處工作人員楊雪蘭介紹:“這3本日記最先藏于楊闇公重慶的家中。他犧牲后,他的妻子趙宗楷偷偷將日記從重慶帶回雙江,藏匿在老家房間的墻洞里保存下來。1949年以后,楊闇公的子女將日記捐獻給了國家。”
如今,這3本日記的原稿作為一級文物保存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其復印件則擺放在楊闇公舊居供世人參觀。楊闇公用鋼筆書寫了這3本日記,字跡剛毅瀟灑。據介紹,日記大約有500則,記錄了1924年1月至1926年1月期間,楊闇公的所見所聞所感。
“薄薄的3本日記,字里行間里展現了楊闇公追求真理、堅持信念的崇高精神,表達出他心系人民、服務人民的宗旨意識。”翻開一頁頁復印下來的檔案資料,周勇一臉贊嘆。他說,1924年10月10日是當時的國慶節,從這一天的日記可以看出,楊闇公想到的始終是人民的苦痛,其立志救國的愿望和信心是何等強烈。
周勇解釋,楊闇公雖然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但自稱:“我是舊社會的叛徒,新社會的催生者。”他在日記中曾經寫道:“奮斗得來的快樂,才是真快樂。”“革命當從自我始。”一夜之間,他將全家婦女的裹腳布一炬燒盡,并將自己一雙兒女取名為楊赤化和楊共產,以此表達自已實現崇高志向的決心。
對于家庭給他的遺產,1924年1月28日,楊闇公在日記中寫道:“我何斯人也!豈能因區區遺產變我初志?若持先人的遺產為生,只可曰吃飯蟲,失去人生的真義。”
“凡是從公眾著想,所得者大,若以個人設想,就太狹小了。”
20日(1924年9月20日) 星期六 云 夜雨
不能食固苦,得食亦苦。吾人既生斯世,唯一目的是求怎樣解決生活問題,尤其是群眾的生活問題,這是歷史給我們的大使命。不能食時,是本身的苦痛……能食后,自身的苦痛雖減,而想及多數沒有解決生活問題的朋友,心內的難過,比不能食時,要強烈數十百倍!唉!病愈了的責任,非奮斗不能達到。食飯是叫我完成這使命的呵!
7日(1924年6月7日) 星期六 晴
我常常說,人們對于利害不可不明,但不可太明。因不明利害,決不能與惡社會奮斗,若太明利害,就生了動輒得咎的毛病,什么事也不能作。并且權[衡]事物輕重的時候,宜從公眾著[想]思考,個人的厲[利]害,不要拳拳于心。因凡是從公眾著想,所得者大,即使不利,不失為君子,若從個人立身設想,就太狹小了。
7月5日,潼南尖山子。蒼松翠柏掩映下的楊闇公烈士陵園,顯得格外莊嚴肅穆。陵園內有一座楊闇公塑像,底座3米,塑像高5米,用紅色花崗石雕刻而成。底座上的楊闇公身著長衫,胸前的圍巾迎風飄揚,目光凝視前方、炯炯有神。
楊闇公烈士墓后方是一面紀念墓墻,墓墻最上端刻有花紋和日月同輝圖案,彰顯了楊闇公烈士為人民忠貞不渝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墓墻最下端有三個石刻的花圈,寄托了人們對楊闇公烈士的幽幽哀思和殷殷惦念。
“楊闇公的遺體經過三次搬遷。”周勇說,第一次是在1927年4月6日楊闇公犧牲后,他的遺體被暫時存放在重慶江北相國寺;第二次是在1938年,他的父親楊淮清老人派楊闇公的妻子趙宗楷把他的遺體從重慶相國寺經水路運回潼南雙江鎮,埋葬在黃家溝棗子灣;第三次就是在1987年,四川省委及重慶市委決定在潼南尖山子新建楊闇公陵園,將他的遺體遷葬到陵園之中。 在楊闇公犧牲后,家人四處打聽,終于在浮圖關巖下的一塊麥地里找到了他的遺體。家人與黨內的同志一起將楊闇公的遺體運到江北相國寺,滿含悲憤地為烈士整好遺容,并在重慶德國人開的相館里請了一名師傅拍了兩張照片,保存至今。周勇說,照片記錄下了他那被毀的容顏和斬斷的雙手。他1991年第一次看到這兩張照片,真是觸目驚心。
再往楊闇公陵園東南角走,有一處草坪,遠遠望去,草坪的造型極像一塊馬掌上的鐵釘。
“這是特意設計的,名叫馬掌鐵草坪。”楊闇公故里景區負責人楊春說,“人生如馬掌鐵,磨滅方休”是楊闇公的座右銘,也是他對人生的理解。這一點,在他的日記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翻閱日記,我們可以看到楊闇公是一個一心為革命、大公無私的人。”周勇介紹,1924年1月,楊闇公與吳玉章等人建立中國青年共產黨(中國YC團),1925年初,楊闇公解散了籌建的中國青年共產黨,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慶組織的領導工作。
“即使在生病的時候,楊闇公也不忘以責任勉勵自己,真正達到了廢寢忘食、公而忘私的至高境界,直至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周勇介紹,楊闇公身體并不好,有胃病、頭痛等癥,他依然帶病堅持工作。楊闇公曾說:“為了人民的事業一刻都不能松勁,我將來不是病死就是被反動派殺死,革命工作有什么休息可言啊!”
“在楊闇公看來,只有為公眾考慮,這種人生才有意義,這和我們今天要求每一個共產黨員‘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一致的。”周勇說。
“與伯承論時局,他真是天才,頗有見解,使此人得志,何憂乎四川。”
4日(1924年1月4日) 星期五 晴
十二時許與子魚赴商業場,與伯承遇于途。膳后赴仲銘新寓,談至九時許始歸。
伯承機警過人,并且很勤學的,頭腦也異常清晰,不是碌碌者比;又兼有遠大志向,得與之交,我心內是快活的。
6日 星期三 晴
今日會場的情形,表面上看來,好像沒有什么,但是在精衛的政治報告中,很可以看得出民校中心人物的深刻計劃……介石[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長、東征軍總指揮]的報告,抹煞一切農工援助的事實,而表示自我太強,恐怕都是有用心的呵!
7日 星期四 晴
特立[張國燾]說話的技術太差,不應突如其來的表示,所以失掉了許多中派的同情,引起會場反對派的抗議。
8日 星期五 晴
宣傳的報告[時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所作],較前次各種報告都要系統些,他能把具體的事實指得出來,并對于每個時期所施的宣傳口號,也恰中客觀的需要。
7月6日,記者驅車經渝中區七星崗蓮花池,過通遠門、兩路口,來到楊闇公烈士犧牲地——佛圖關。
佛圖關原為巴渝十二景之一的“佛圖夜雨”故地,舊時出重慶城,沿東大路上成都,這是唯一的陸路關隘,出了佛圖關就算出了重慶城。
從公園南門前行幾分鐘便見楊闇公銅像,旁邊的山巖上刻有“楊闇公烈士永垂不朽”九個鎏金大字。1927年4月6日,楊闇公就是在這里慘遭割舌、斷手、剜目,身中三彈犧牲的。記者佇立銅像前,山風拂面,耳邊仿佛回蕩起90多年前先烈就義時激昂高亢的吶喊。
“楊闇公烈士一生除了‘人生如馬掌鐵’的精神令人敬佩之外,他辨人識才的能力也令人贊嘆。”原楊尚昆故里管理處文物部主任張盈說,1923年,劉伯承在大足縣驅逐吳佩孚派來侵川的黔軍王天培部隊,在激戰中受重傷,到成都療傷時,經吳玉章與楊闇公相識。
兩人相識頓覺相見恨晚。楊闇公對劉伯承非常欣賞,在日記中還提到:“與伯承論時局,他真是天才,頗有見解,使此人得志,何憂乎四川。”后來楊闇公介紹劉伯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事實上,楊闇公對各色人物的判斷,無不中肯準確,入木三分。”張盈介紹,1926年1月,楊闇公在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從1月6日至8日,連續三天,楊闇公在日記中對毛澤東、蔣介石、張國燾等相關人物都有評價。何其中肯,令人嘆服。
“這種識人辨才的判斷力得益于他深厚的馬克思主義洞察力,得益于他堅定的革命立場和意志,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這些都是當代共產黨員需要向他學習的。”張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