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廷玉: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輕視【2】
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偉大貢獻。首先,中國的持久抗戰,牽制并消耗日軍大批兵力,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北進”的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日軍參謀總長杉山元不得不承認: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現在正用于中國,再北進對蘇聯開戰,“實際上辦不到”。其次,中國的持久抗戰,遲滯了日本法西斯“南進”的步伐,配合了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的作戰。美國總統羅斯福曾高度評價中國抗戰的重要作用,他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他們并且可以一直沖向中東!盵1]再次,中國抗日戰爭減輕了日本法西斯對亞洲其他地區的壓力,直接支援了鄰近國家的抗日斗爭。中國遠征軍數十萬人,兩次入緬配合盟軍作戰,歷時3年多,直接打擊了侵緬日軍,解救被圍困的英軍7000余人,解放了緬甸大部地區,消滅日軍5萬余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偉大貢獻。當然,不可否認,中國的抗日戰爭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戰場的支援和配合。蘇聯、美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從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援了中國。朝鮮、越南、美國、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也以各種方式給中國抗戰以國際主義的支援。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地區對日本關東軍作戰和英美盟軍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對日反攻,加速了抗日戰爭勝利的進程。所有這些都是中國人民難以忘懷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各國人民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的寶貴貢獻!” [2]
中國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斗志和無所畏懼的反抗精神以及輝煌的戰績,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贊譽。1941年2月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致電蔣介石:“中國軍隊對貴國遭受野蠻侵略所進行的英勇抵抗已贏得美國和一切熱愛自由民族的最高贊譽。中國人民,武裝起來的和沒有武裝的都一樣,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對于在裝備上占極大優勢的敵人進行了差不多五年堅決抗擊所表現的頑強,乃是對其他聯合國家軍隊和全體人民的鼓舞。” [3]1940年8月以后,英國處于德國飛機狂轟濫炸之中,首相丘吉爾為鼓勵英國人民作戰,提出:“效法中國”的口號。1941年10月,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斯大林為鼓舞蘇聯軍民士氣,同樣提出“效法中國”的口號。可見,英勇抗戰的中國軍民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楷模。
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和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突出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1941年1月1日,中國與美國、英國、蘇聯領銜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四大國”身份出現在戰時的國際舞臺上。美國總統羅斯福對參加簽字儀式的中國代表表示:“歡迎中國列為四強之一”。1943年10月,蘇、美、英三國外交部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會議發表了《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于中國已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四大同盟國之一,應邀加入這一宣言,中國駐蘇大使受權在宣言上簽字,從而形成四國宣言,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四大國之一。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首腦舉行會議,商討聯合對日作戰問題。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三國決心團結戰斗,將戰爭進行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中國官員作為主要戰勝國的代表參加了日本向盟國投降的儀式。戰后,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贏得了應有的國際地位。
[1] 《小羅斯福回憶錄》,第49頁。
[2]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抗戰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3]《羅斯福選集》,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345頁。
原載: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