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少一點誤讀,多一份尊重
關于抗戰史幾個熱點問題的辨正【4】
■從對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關系的正確處理中把握共產黨強大的內在力量邏輯
中國共產黨為何能夠在抗戰中強大起來?對于這個問題,除了前面講的幾點外,我們還可以從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關系的正確把握中來理解。抗日戰爭不僅僅是中日兩國雙方的戰爭,而牽涉到多國關系和多方利益。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日方戰略的調整都深刻地影響著國共兩黨關系,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抗戰形勢發展。隨著抗戰深入展開,中國的抗戰形勢越來越錯綜復雜。如果說日本政府是企圖吞并中國的瘋狂侵略者,那么國民黨頑固派則可稱為國共兩黨關系緊張局勢的麻煩制造者。處理不好內外多方關系,中國抗戰隨時都有中途妥協乃至失敗和重新爆發內戰的危險。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根據不斷變化的國際和國內形勢,適時調整政策和策略,正確把握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關系,才使國共兩黨堅持合作抗戰到底,從而對奪取中國抗戰勝利起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主導作用。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中國共產黨深刻分析不斷變化的中國抗戰形勢,正確處理兩國三方關系,對引導中國抗戰勝利起了領航性主導作用。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具有兩面性,既有抗日、聯共一面,又有對日妥協和“溶共”、“防共”、“限共”,乃至“反共”一面。如何處理兩黨關系,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但是正如毛澤東所說:“共產黨人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能夠善處自己,又能夠善處同盟者。日本帝國主義者和蔣介石能夠用縱橫捭闔的手段來對付革命隊伍,共產黨也能夠用縱橫捭闔的手段對付反革命隊伍。”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抗戰形勢的逆轉和兩黨關系的惡化,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然事變作了充分思想準備,并醞釀了相應的對付措施,因而兩次打退反共高潮后,都迫使國民黨回到繼續抗日的正確方向,為中華民族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積累了政治和軍事力量。
其二,中國共產黨深刻分析不斷變化的國內階級關系,對使抗戰力量最大化,起到了凝聚性主導作用。這反映在對中國資產階級、中間勢力的認識變化上。1940年3月,毛澤東首次從各階級對待抗日的態度上,特別是對大資產階級的不同派別對待抗日的態度作了深入分析。隨著抗戰形勢的發展,黨對“中間勢力”作了深刻分析,提出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反對頑固勢力的策略,把爭取中間勢力提高到關系抗戰形勢發展的關鍵意義上來認識,強調黨的任務就是爭取中間勢力的進步和轉變。這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也無論對打退兩次反共高潮還是共同抗日的斗爭,都起了重要作用。
其三,中國共產黨深刻分析國民黨不斷變化的對日立場和對共產黨的態度,提出了一整套政策和策略,對推動國民黨抗戰到底起了督促性主導作用。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打交道的經驗教訓,深化了與國民黨的又團結又斗爭的策略原則,以推動國民黨共同抗日,擇其最主要者有:一是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方針。二是揭示了又團結又斗爭的多層次多側面關系,強調以斗爭求團結。三是提出了同國民黨頑固勢力的斗爭必須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原則。堅持這三個原則,就能“使國民黨既不能投降日本又不能大舉進攻共產黨,將國民黨引導到對敵斗爭一個目標上去”。 這些原則,為堅持兩黨合作抗日確立了準繩,從而共同奪取了中華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
(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