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群:黨的歷史性成就的新總結【2】
長期以來,對新中國建立后黨的歷史的認識和研究,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們,就是如何認識前30年和后30多年的關系問題。有人把前30年與后30多年截然分開、完全對立,認為后30多年是對前30年徹底的否定和糾正。而更多的人看到了前30年和后30多年黨和國家的事業在本質上是統一的,特別是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繼承性,但對如何界定這種統一性和繼承性,始終缺乏一個較完善的說法。有一段時間,大家比較贊成一個說法,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于毛,成于鄧”。但是,這個說法并不很準確、到位,至少是太籠統,怎么個始于毛,哪些東西始于毛,沒有說清楚。
十八大報告則科學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指出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這就從理論到實踐以及治國理政的業績,全面地概括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貢獻。
這一論述還進一步科學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間的繼承發展、一脈相承的關系。過去,我們講鄧小平理論與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后來又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現在又說科學發展觀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那么,這一“脈”,究竟指什么呢?
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一“脈”主要指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似乎并不包括關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些具體的思想、觀點和理論主張。這無疑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空洞化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不是孤立地存在,而總是同具體的思想、觀點和理論主張聯系在一起的。今天,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而且包括關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正確的思想、觀點和理論主張。
十八大這一論斷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代代相承的最重要的“一脈”!(本文作者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
注:本文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和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于2012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首都黨史學界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座談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