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開國大典》: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作者:張軍鋒    發布時間:2024-09-27   
分享到 :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為慶祝新中國成立40周年拍攝的獻禮影片,李前寬、肖桂云擔任導演,全劇分上下兩集,堪稱革命歷史電影的鴻篇巨制。

具有史詩品格的獻禮之作

《開國大典》從1949年新年伊始中國共產黨迎來勝利曙光、蔣介石宣布下野開始,展現了解放戰爭最后一年國共兩黨關乎中國前途命運的生死大決戰。在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運籌帷幄之下,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北平和平解放,國民黨拒絕在北平和談協議上簽字,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南京、上海相繼解放,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腐敗統治土崩瓦解,新政協會議在北平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開國大典的禮炮中誕生。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一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對世界歷史走向和全球新格局的形成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前夕波瀾壯闊的宏大歷史,在《開國大典》影片中得到高屋建瓴、氣貫古今、大氣磅礴的生動再現,呈現出一種人民創造新世界的歷史激情和史詩品格。全片出場重要歷史人物有100多人,電影始終抓住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個人物,將宏大的歷史場景與微妙的人性、個性細節互為映照,眾多人物和事件按照這種對應關系繁而不亂地穿插、鋪排,將人所共知的史實提升到史詩化的高度。

塑造歷史人物真實的藝術形象

《開國大典》的魅力到底體現在哪里呢?筆者以為,在于塑造了毛澤東和蔣介石這兩個歷史人物真實的藝術形象。

編劇張笑天說,《開國大典》的創作,有幾分命題作文的味道,但他接到創作任務后,堅持要有突破,沒有突破,不如不寫。這種突破,不僅是思想上的,也是結構上的、臺詞上的,甚至是表演上的。無論正面反面,都不要臉譜化,而是充分挖掘人物的內心。凡是人人都知道的歷史大事件,點到為止,人物衣食住行的細枝末節,卻不容有一絲的流水賬。

導演李前寬談到創作過程時說,我們在毛澤東、蔣介石心態的揭示上用了較大的筆墨。《開國大典》對領袖人物不是概念化的描寫,而是試圖讓觀眾感受到“毛主席”既是一個偉大的人,也是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李前寬導演要求演員古月抹掉在過去的表演中那個一手叉腰一手揮動的動作,在生活細節中演出過去毛澤東形象中沒有的東西。譬如毛澤東習慣每天早上梳頭、在鞋底擦火柴、喜歡一面看書一面嚼茶根,再比如他對兒子拍桌子發火……通過毛澤東與戰友的關系,和兒子毛岸英、女兒李訥,和戰士、老百姓的關系,從多角度多側面地將他寫成一個真實的人。這些生活化的、風趣幽默的細節,即使對今天的觀眾也是新鮮的。

在電影中,毛澤東與蔣介石并不產生面對面的交鋒和直接沖突,而是運用平行并置的蒙太奇方式,在鮮明對比中齊頭并進,在歷史性沖突中凸顯歷史人物的獨特個性。有這樣一場戲:蔣介石突擊檢查江防要塞,江防司令李襄南與同僚打麻將賭博輸得要押上房子,還大放厥詞“老頭子把大半個中國都輸了,我這還算輸?……將來這些都要姓共!”看到這一幕的蔣介石眼神犀利地看著幾位惶恐的部下,然后不動聲色地坐下來打牌,替戰戰兢兢的李襄南贏回輸掉的錢,全部交給李襄南說,“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長江天險能否守住,全靠諸位仁兄了!”這一個小情節,傳神地表現出蔣介石雖困獸猶斗但主動權已全失的凄涼處境,對于揭示心理、塑造人物、營造情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和蔣介石不僅是兩個個體的人,更是代表著兩種歷史力量。在處理眾多人物時,創作者以毛澤東和蔣介石為主干,以其他人物為粗細不等的枝干和疏密不等的樹葉,進而組成一棵蔚為壯觀的參天大樹,構成一幅濃重悠長的歷史畫卷。

注重營造歷史影像和場景拍攝的真實感

《開國大典》在電影語言運用上的最大特點是采用大量真實的歷史紀錄片影像文獻資料作為創作元素參與創作,全片共出現了大約十幾段歷史影像。歷史資料片真實地記下了當時的情景,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力,增強了歷史的凝重感和不可重復的時代氣息。

導演李前寬說,當我把歷史的真實空間和現代的假定空間結合在一起,把歷史典型環境中的人物的真實情緒和現在演員的情感體驗結合在一起時,我驚奇地發現40年前的歷史和40年后的現實發生了碰撞,它們在美學上產生了巨大的魅力,從而使影片產生一種升華。在資料的選擇上,李前寬和肖桂云兩位導演做了大量篩選,做了許多案頭工作,對資料的時間、方向、鏡頭的大小和運用都做了許多周全的考慮,在新舊影片的銜接部分,著茶色做舊處理,做出了一種漸變效果,創造性地將文獻紀錄片資料與故事片鏡頭無縫對接,還原程度之高令人驚嘆。在表現手段上,不拘泥于紀實性效果,還綜合運用再現、表現、象征、比喻、虛實結合等多種手法,將《開國大典》拍成一部以紀實為基礎、宏觀和微觀結合,總體莊重、樸素,強化表現性的史詩性的巨片。

《開國大典》在宏觀上追求大筆墨鋪排時代背景和戰爭場面,不拘泥于具體戰爭具體事件,而是調動一些造型場景去大寫意式勾畫歷史背景和歷史框架,把筆墨集中展現大背景下日常化的生活場景和人物心理。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片中所有再現歷史的重頭戲,都是在真實發生的實地環境中拍攝的:開拍第一場戲便是在中南海,隨后又在天安門城樓上還原了典禮盛況,西柏坡、香山、上海宋慶齡故居都是實景拍攝,拍蔣介石逃離大陸的戲份,從溪口、寧波、杭州、上海,一直拍到南京總統府。

為了再現開國大典莊重的氣氛和開國元勛們的氣度,攝制組請了三四百名老戰士和退休干部來當群眾演員,他們都為自己有機會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為再現40年前的開國大典感到高興、自豪。開拍那天,金水橋上站滿了圍觀的游人,當扮演毛澤東的古月走下城樓時,游人們都圍上去要和他握手合影。李前寬導演回憶說:我要讓所有的演員都體驗到規定情景中的規定人物當時的心情,只有這樣才能真切地表現出這個歷史瞬間的情緒。

攝制組在西柏坡拍毛澤東和群眾一起看篝火的戲,整個山村都沸騰起來,像過年一樣熱鬧,老人、孩子都來了,有上千人,電影開頭部分的這場戲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發展史上,《開國大典》是一部具有標志性的作品;在100多年中國電影發展史上,《開國大典》也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開國大典》經4K高清修復后再次以新的面貌與觀眾見面,取得了熱烈反響。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再次回眸《開國大典》,我們依然被這部經典電影持久的藝術魅力所震撼、感動,并激勵著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沿著先輩們開辟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9月27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