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為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李立國    發布時間:2024-09-24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天津一中教師在課堂上寄語學生。新華社發

首都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暑假期間在北京市平谷區舉行,以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社發

物理學家薛其坤(前左)與學生在實驗室討論工作。新華社發

【建設教育強國·教育筆談】

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這是對教育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規律的準確判斷,對于建成教育強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教育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認識

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是對于教育本質與規律的科學認識,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教育發展觀和教育認識論。

教育是人類最古老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之一,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歷來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問題。如何看待這個關系,涉及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涉及對教育基本性質的認識和發展教育的基本方向。近代以來,對于這一問題產生過不同觀點,有人主張“教育萬能論”,把教育看作救國救民的唯一希望,希望通過教育改變社會性質;有人主張“教育獨立論”,認為教育要超然于社會的政治經濟之外。這兩種觀點,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盡管有積極的一面,但是從其理論基礎和思想方法來看,它們是片面的。其理論基礎的根本缺陷在于,它們要么是以抽象的人性論為基礎,將人看成可以脫離社會而隨意加以培養的人;要么以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為基礎,將美好社會的實現單純寄托于人的高尚道德的培養和良好性格的塑造上。從其方法論來看,都是用形而上學的方法看待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要么將教育看成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要么將教育發展與社會事業的發展隔離開來。這些觀點作用于實踐,也產生了一些消極后果,即沒有正確認識教育在社會矛盾運動和發展中發揮作用的政治經濟條件,忽視了教育的社會屬性。

馬克思主義認為,根本不存在天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存在一個能夠超然于社會之外的教育,也不存在一個可以單純被教育隨心所欲加以設計和改造的社會。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具體闡明了關于教育社會地位和作用的基本主張,不僅把發展教育事業看作一種奮斗目標,更是當作一種實現革命與建設事業總目標、總任務的重要手段。這次全國教育大會概括提出教育的三個屬性,是黨關于教育本質與規律的最新認識,既從理論層面深刻闡明了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育的社會屬性和本質規律,又在實踐層面對于教育發展和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思想指導。

對建成教育強國具有指導意義

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對建成教育強國具有根本指導意義,教育強國的內涵與建設路徑體現了教育屬性的基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應當具有強大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明確了教育強國的性質和方向,揭示了教育強國的基本特質、科學內涵,體現了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的具體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體現了教育屬性的基本方面,思政引領力等體現了教育的政治屬性,民生保障力等體現了教育的人民屬性,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等體現了教育的戰略屬性。

堅持教育的政治屬性,就是要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高等學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中小學和幼兒園堅持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園長)負責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政治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確保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落到實處。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堅定不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鍛造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堅持教育的人民屬性,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聚焦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促進教育公平。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持續鞏固“雙減”成果,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

堅持教育的戰略屬性,要求我們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著眼提高創新能力,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要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校企科研合作,讓更多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要源源不斷培養和輸送各類高素質人才,創造更多原創性科技成果,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更好發揮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先導作用。同時,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

教育的三大屬性是內在統一的整體

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內在統一整體。其中,政治屬性反映了教育事業的領導權和育人功能導向,是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基礎,對發展方向、發展戰略和價值目標起著決定性作用,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根本保障;人民屬性反映了教育的根本價值追求與最終目標,是人民性、社會性在教育領域的實現,由教育發展水平、教育政策與資源配置方式等決定和體現,同時對教育發展政策及其實現方式具有重要影響,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根本宗旨與目標;戰略屬性體現戰略重點、發展方式和資源配置方式,以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機制為前提和基礎,對教育資源配置及其實現形式也有重要影響,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根本遵循。

在教育強國建設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正確處理教育強國建設的五對關系。正確處理支撐國家戰略和滿足民生需求的關系,把教育強國的戰略先導作用和根本價值追求有機統一起來,明確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重點和最終目標。正確處理知識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關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正確處理培養人才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關系,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配性和有效性,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成效的重要標準。正確處理規范有序和激發活力的關系。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深化改革創新中激發教育發展活力。要完善學校治理體系,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以改革添動力、增活力。正確處理扎根中國大地和借鑒國際經驗的關系,要求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把握世界教育強國的共性特征和規律,博采眾長、兼收并蓄,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更好地服務我國教育強國建設。

(作者:李立國,系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部-清華大學教育戰略決策與國家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2024年09月24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