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前后的紀律建設
北平市軍管會頒布的接管人員工作條例。
北平人民贈送給解放軍的錦旗。資料圖片
油畫《古城之春》,現藏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該畫作展現了解放軍進駐北平,群眾夾道歡迎的場景。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官網
解放戰爭時期,在國民黨統治區,共產黨的組織和活動是隱蔽的。隨著成片的國統區被解放,共產黨組織由地下走到地上勢在必行。1948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老解放區的黨組織由秘密建黨轉向公開活動。七屆二中全會以后,黨中央要求新解放地區也逐步推動黨組織和黨員公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回顧1949年前后北京(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名北京)黨組織建設尤其是紀律建設,對今天依然具有啟示意義。
嚴守地下斗爭紀律
20世紀40年代初,為爭取更廣泛的中間力量的支持,毛澤東、周恩來先后為中共地下黨制定了“十六字”方針(蔭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和“三勤”政策(勤學、勤業、勤交友)。進入解放戰爭時期,這一方針政策繼續執行,也是北平地下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遵循。
早在1946年夏,中共北平市委就組織全市各大、中學黨員和積極分子100多人,到晉察冀邊區機關所在地張家口,參加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舉辦的訓練班。根據“十六字”方針,大家研討如何從思想上組織上適應客觀形勢的要求。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長劉仁為學員講授黨的建設問題。他強調:一定要克服少數進步分子脫離大多數群眾,只在自己人中間搞政治色彩過濃活動的偏向。
在敵占區潛伏,革命氣節非常重要,地下黨員的骨氣、志氣、銳氣、正氣,直接關系工作成敗。為加強城工部與敵占區城市秘密而快捷的聯系,1947年2月,北平正式建立電臺。隨后,報務員艾山、譯電員方亭先后被派來。劉仁與派出人員談話時,著重進行氣節教育。他說,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準備可能被捕,甚至犧牲。他對報務員艾山說:“到敵占區去,環境是殘酷的,很可能被捕……你如果犧牲了,我們給你開追悼會。”這擲地有聲的話,讓艾山十分激動,深受教育。
嚴格保守秘密,是地下黨員必備素質。劉仁為電臺工作人員規定了嚴格的保密紀律:一律停止組織生活,杜絕一切社會聯系,不與親友往來,不允許到公共場所活動,不上影劇院,不讀進步書刊,深居簡出,“安分守己”。剛到北平不久,方亭在巷子里遇見一個同學,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她迅速搬了家。報務員、譯電員的工作嚴格分明,互不接觸,交通員也不知道電臺的具體地址。方亭與聯系自己的交通員固定見面,一連兩三個月這是她唯一見過的同志,每次短暫交涉便匆匆分開,對方的名字都是快解放時才知道。回到北平的方亭,已經4年多沒有見過母親了。近在咫尺卻不能見面,方亭只好將思念藏在心底,期盼北平早日解放。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4日下午,中共北平市委在國會街禮堂(現宣武門新華社院內)召開全市地下黨黨員會師大會。由于禮堂容納人數有限,全市3376名黨員中有2000多名到會,主要是城工部所屬學委(含文委)、工委和鐵委系統的黨員及平委總支委員以上干部。參會之前,同志們如往常一樣做好了“偽裝”,戴著帽子、墨鏡、口罩。當得知黨員身份可以在黨內公開時,大家突然發現最可親的同志竟是同事或同學甚至是親朋好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驚呼“原來是你啊!”“原來你也是!”大家欣喜若狂,握手、擁抱,喜極而泣。這一幕,正是地下斗爭時期嚴密組織紀律的生動體現,也是我們黨從地下走到地上的歷史縮影。
嚴格入城接管紀律
接管北平具有新中國奠基禮的意義,為國內外觀瞻所系,中央高度重視。毛澤東對接管北平的準備工作抓得很緊,過問也很細致,1948年底他叮囑華北局負責人,“我們不能像李自成進北京,一進城就變了”。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行前,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對話中將此行稱為進京“趕考”,重申“我們決不當李自成”。
194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電令組成北平市黨政軍領導機關,任命彭真為中共北平市委書記,葉劍英為市委副書記、市軍管會主任兼市長。隨后,彭真、葉劍英率領接管干部從石家莊出發。12月21日,到達良鄉。同日,市委發布《關于如何進行接管北平工作的通告》,要求必須嚴格遵守“生活一切照舊,保持原來樸素整潔的習慣”“繳獲接收的一切物資,全部歸公,不得私用一草一木”“對外發表主張,如不是屬于黨的既定政策,黨已有原則確定者,須事先請示批準”等6條紀律。在良鄉,加緊入城接管工作培訓,包含思想紀律教育。
1948年12月22日,平津前線司令部發布“約法八章”。12月28日,葉劍英簽發《北平市軍管會關于做好入城準備工作的通告》,規定了“入城紀律十四條”,細化了“約法八章”,要求入城人員服裝整齊,注意禮節,不準在街上吃東西,不準私入民宅,遵守群眾紀律等。1949年1月22日,市軍管會又發布《接管人員工作條例及接管紀律》,要求“嚴格遵守人民解放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與本會頒發的入城紀律守則”“嚴格執行按級請示報告制度”“不得接受被接管機關的任何公私饋贈”等6條接管紀律。
即將進城警備的解放軍第41軍,也在加緊進行政策紀律的學習。軍政委莫文驊曾這樣回憶:121師搞了“政策點名”,一個干部拿著花名冊,念一個名字、點一條政策紀律,要求戰士對答如流。戰士們把城市政策和紀律寫在小紙片上,貼在槍托上,以便隨時背誦。123師“評入城資格”,專門制定了“六項條件”,從師長、政委到炊事員、馭手,一個一個評,誰不夠條件,就甭想入城執行任務。369團一個大個子副指導員,在張家口戰斗中繳了一支鋼筆,揣在衣袋里。這次評議,連部的人都認為他沒有入城資格。他做了兩次檢查,大家還是不同意他入城。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的這一天,莫文驊率領121師指戰員,從西直門進城,接管北平防務。市委率領的接管干部,也隨之對北平城區的文化、物資等系統展開全面接管。至4月中旬,接管任務基本完成,與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劫收”形成鮮明對比,被國內外譽為空前成功的一次接管。41軍也出色地完成警備任務,即將奉命南下。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的歡送會上,朱德總司令講話特別強調:一個軍隊有了嚴明的紀律,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才能打勝仗。北平各界群眾代表為41軍各師贈送的錦旗,有一面寫著“秋毫無犯、仁義之師”。
加強紀律監督和檢查
接管的考試通過了,而執政的考驗才剛剛開始。1949年4月18日,北平市第一次黨員大會召開。會上,彭真再敲警鐘:“有許多同志進了北平不想別的,就想住大房子,坐沙發,這就容易被資產階級同化,這就不是解放軍進北平,而是李自成進北京了……要知道北平是封建官僚的海……是幾代國都所在地,是封建勢力最大的地方,一定要警覺。我們不怕衣服穿的不好、房子住的不好。我們主要的任務是要建立新中國。我們不比房子住的好壞,要比如何做好工作,如何為工農服務……沒落階級講究浮華、排場、奢侈,這有什么用處!”
鑒于公開黨支部和黨員的條件基本成熟,6月18日,市委決定在黨誕生28周年紀念日之際,全市各工廠、學校、機關將黨的組織和黨員名單全部公開。對此,有的黨員認為自己水平低,怕公開身份后起不到骨干作用;有的習慣秘密工作,怕公開身份后得不到信任。6月29日,《北平解放報》發表《黨的支部必須全部公開》的社論,指出:“我們的黨和人民是一家,并不是兩家,黨的組織公開,把黨放在群眾監督下面,就好比放在太陽下面一樣,正可以利用群眾力量的幫助,糾正黨與黨員的錯誤。”北平地下黨公開,打消了一些群眾對黨的誤解。輔仁大學的一位教授說:“你們黨敢公開,證明你們不做壞事。國民黨做壞事,就不敢公開。”7月,全市黨組織實現由隱蔽向公開的轉變。
正如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預言的,有些人會在“糖衣炮彈”面前打敗仗。1950年初,北京市黨政機關普遍進行了一次檢查作風、檢查紀律的運動,初步檢查即發現182名黨員干部有貪污、腐化行為等。為加強紀律監督和檢查,同年3月,中共北京市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成立。5月18日,彭真在全市黨員大會作報告。報告中,他就如何永葆黨的純潔性提出四條措施:第一,依靠政治上、組織上和思想上的純潔;第二,依靠跟群眾密切聯系,依靠廣大群眾的監督;第三,依靠批評與自我批評,特別是在黨內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中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第四,依靠制度、法律和紀律來監督保證。彭真進一步指出:“黨內違反紀律的,由紀律檢查委員會處理;政府工作人員犯法的,由人民檢查委員會處理,有的要送法院治罪。”
1949年前后,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大轉折中,北京黨組織面臨任務和所處地位的變化都是根本性的。面對這一巨大挑戰,北京市黨組織牢記黨中央和毛澤東“決不當李自成”的告誡,以紀律建設為抓手,高質量地完成了歷史賦予的任務。
(作者單位: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