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南昌起義》:一首建軍偉業的贊美詩

作者:劉巍    發布時間:2024-08-02   
分享到 :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1981年上映的故事片《南昌起義》,正是用影視藝術的手段,向廣大觀眾再現了南昌起義的全過程。

從舞臺到銀幕的二度創作

作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60周年的獻禮片,彩色寬銀幕故事片《南昌起義》從1981年7月1日開始在全國各地上映。但是談到這部電影《南昌起義》,我們卻要從話劇《八一風暴》說起。

《八一風暴》是江西省話劇團創作演出的一出經典劇目。1958年8月1日,《八一風暴》正式公演,反響相當熱烈。1959年1月15日晚,賀龍元帥在南昌觀看話劇演出后,曾提出修改意見:“在戲里不要突出任何個人的作用,應該突出歌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江西省話劇團復排《八一風暴》,又先后對劇本作了兩次重大修改。在多方面的推動下,以話劇《八一風暴》為藍本改編創作電影《南昌起義》提上了議事日程。當時,年逾花甲的編劇李洪辛接受電影劇本創作任務后,閱讀了數百萬字的文獻資料和歷史人物的傳記和回憶錄等,并堅持深入到南昌、武漢、廬山、九江等地調研考察,訪問紀念館、黨史專家和南昌起義的親歷者,還采訪了賀龍元帥的警衛員黃霖、身邊工作人員白樺等。在新版話劇《八一風暴》的基礎上,完成了電影《南昌起義》的劇本初稿。然而,從電影劇本初稿到最終的定型劇本,還有一個完善升級的過程。時間緊、任務重,導演湯曉丹等十幾位主創人員又對劇本初稿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精簡。1980年5月,劇本審核通過,籌備多年的電影《南昌起義》終于進入到實際拍攝階段。

這部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描繪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各個階級、階層人物矛盾斗爭,概括了整個時代的社會歷史風貌,以真實的人物、宏偉的氣勢、富有歷史特征的情節,首次在銀幕上全景式再現了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英勇果敢打響第一槍的偉大壯舉,為我國影壇如何真實準確藝術地反映和表現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影片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提煉創作素材,正確地、藝術地反映南昌起義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使其具有鮮明的紀實性和文獻性。1981年,電影獲得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

有血有肉的形象塑造

影片《南昌起義》從生活的視角出發,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現幾位領袖人物的獨特經歷和個性,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朱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藝術形象。如周恩來的穩健、果斷、氣血方剛、富有革命犧牲精神;朱德的敦厚、沉著、有勇有謀;賀龍的倔強、爽朗、對黨的忠誠等。通過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作為一部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拍攝時導演卻沒有讓人物過于概念化,而是做到了更人性化的展示,把領導人拉回到普通人的角色,著力去刻畫一位位有血有肉的領導人形象,使之和觀眾、和生活更加貼近。

為了真實地再現歷史,影片特別注意了環境的情景再現。它通過一定時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飾裝扮;通過獨具時代特色的音樂,使時代氣氛更加濃烈,讓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為大家上了一堂形象、生動、深刻的中國革命史的教育課。同時,通過還原他們的具體言行來表現他們偉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過周恩來的“我們都是在為共產主義奮斗,我經常想,一個嬰兒哇哇墜地,長大,有點兒知識,很慢很難,我們只有抓緊時間工作,才無愧于做一個人,我們沒有權利糟蹋生命,浪費時間”,這段話體現了他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通過賀龍的“半輩子的經驗告訴我,我跟著國民黨,我個人政治上沒出路,整個軍隊也沒有出路。只有共產黨才是勞苦大眾的救星,我是鐵了心跟著它走到底的。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請黨考驗我”,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對黨忠貞不渝的愛和面對反革命的血腥屠殺毅然投身革命陣營的果敢精神。

影片還以真實、樸素的生活畫面,為我們展示了南昌起義的歷史細節,并通過女戰士黑姑踏著丈夫雙喜等烈士的血跡,沖上鼓樓,把紅旗插到頂的這一細節再次告訴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安靜的生活環境,都是成千上萬的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必須倍加珍惜。可以說,正是電影塑造出的這些豐滿的人物形象,使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同時也在情節鋪陳中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爭精神。

史、劇合一的光影呈現

《南昌起義》的劇本創作,在結構上避免了一般組織戲劇矛盾的方法,而是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安排人物、揭示矛盾、展開情節,歷史真實與藝術加工這兩者的關系得到有機的統一,融史和劇為一體,為電影的拍攝提供了較好的基礎。在敘事的時候,全劇采用了多條故事線,有以汪精衛為首的反動派的故事線,有以普通士兵雙喜和黑姑為代表的革命群眾故事線,還有一條則是以周恩來、賀龍為首的籌劃南昌起義的領導人的故事線。通過多線索、多維度地展現了風云變幻的時勢政局和革命狀況,以較為寫實的筆觸還原了特定歷史時期不同的政治黨派、武裝力量、社會階層的行為和心理狀態,讓觀眾逐漸理解南昌起義發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嚴酷的斗爭和血的教訓中,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戰勝武裝的反革命,就無法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就無法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就無法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

1980年開機拍攝時,70歲的導演湯曉丹就堅持全實景拍攝《南昌起義》。但由于年代久遠,有的實景可以在原址拍攝,有的實景已面目全非。攝制組就尋找相近年代、風格的建筑經過加工作為代替,如將嘉定的孔廟改為南昌藩臺衙門,陳獨秀的住所借用的是漢口“八七會議”會址,湖南會館則是武昌都府堤路毛澤東舊居的后客堂。拍攝時還突破了單一的固定視角拍攝,通過運鏡來配合演員的表演,使畫面更加靈活,體現了美和真實的辯證統一。此外,片中人物眾多而主次分明,但是頭緒繁雜而不零亂,場面壯闊而不空泛;較好地解決了重大革命事件與塑造歷史人物的關系、真實歷史人物與藝術虛構人物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南昌城頭的槍聲,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奮起的力量。南昌起義連同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

作為一部歷史戰爭片,《南昌起義》這部影片是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時代背景下創作的,全劇重點并不在于對武裝起義戰斗場面的展現,而是站在歷史唯物史觀的角度,用電影化的敘事、正面的描述和鋪敘,講清楚了石破天驚的第一槍究竟是如何打響的。從影片首映至今,已經43年過去。但是影片結尾,賀龍親自燒掉自己坐過的綠呢大轎的橋段,仍讓人印象深刻。它象征只有告別舊生活,才會走向一個新世界。自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英勇投身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為中華民族謀獨立、謀復興的歷史洪流,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8月2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