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獲“毛筆” 胡風悉心珍藏四十載
作家丁玲早年以《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等小說蜚聲文壇。1933年5月,因追求進步,丁玲在上海遭國民黨當局綁架,后被軟禁在南京監獄。1936年9月,在友人幫助下,她化裝逃離南京,一路輾轉,于11月12日抵達中共中央所在地陜北保安(今志丹縣)。
從國統區奔赴解放區
彼時,紅軍剛剛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人才緊缺。國統區著名女作家丁玲的到來,得到陜甘寧根據地共產黨領導層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保安的窯洞里為丁玲舉行了隆重的歡迎晚會,毛澤東、周恩來、洛甫(張聞天)、林伯渠、凱豐等中央領導高規格出席接待,丁玲殊感意外,但倍感溫暖。她說,那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光榮的時刻。
歡迎晚會上,毛澤東對丁玲說,你是從國統區來到蘇區的第一個作家,現在這里的條件很差,打仗的人多,文化人少,你來了好,可以把蘇區的文化工作開展起來。你在上海參加過左聯的工作,多想些辦法,多發揮一點作用。于是,丁玲建議先成立組織,再把文藝愛好者聚集起來,開展活動。11月22日,我黨根據地第一個文藝協會組織——中國文藝協會在保安成立,丁玲被推選為主任。毛澤東出席大會并發表演講,稱贊“這是近十年來蘇維埃運動的創舉”。
一支“纖筆”可抵三千精兵
毛澤東關切地詢問丁玲對未來有何打算?丁玲表示希望到前線去看看。毛澤東說:“明天有隊伍上前線去,你就跟著楊尚昆主任他們走吧!”11月24日,丁玲隨工農紅軍前方總政治部赴隴東前線甘肅慶陽。行軍途中,丁玲堅持寫作,完成了散文名篇《彭德懷速寫》。
舞文弄墨的女作家奔赴延安,開始了戎馬倥傯的新生活。12月底,毛澤東有感而發,寫下《臨江仙·給丁玲同志》一詞:“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這是毛澤東一生中唯一贈給作家的詞作,高度贊許丁玲手中一支“纖筆”,可抵“三千毛瑟精兵”,不但把她稱為“武將軍”,更期冀她所向披靡,成就更大的事業。隨后,毛澤東將該詞作附在給軍團政委聶榮臻的作戰電報中,轉送給在前線的丁玲。丁玲收到這件意想不到的禮物后,激動不已,歡愉無比。
1937年初,丁玲回到延安,當面向毛澤東匯報了詞作對自己的激勵和鼓舞,同時請主席抄錄這首詞,以留作紀念。毛澤東欣然揮毫,在兩張16開大小的淺黃色毛邊紙上,留下了珍貴的墨寶。
“毛筆”完璧歸趙
1939年初夏,為保護并珍藏好這件珍貴墨寶,丁玲思慮再三,將它寄給在大后方重慶參與中華全國抗敵協會工作的摯友胡風,請他代為保存。
丁玲與胡風相識于1932年冬。1934年六七月間,胡風在上海受馮雪峰委派,到車站去接從南京軟禁中借口來上海就醫的丁玲,并為她安排了住處和就醫等事宜,直至她回到南京。延安時期,丁玲經常寫信給在重慶的胡風,并寄去一些稿件,胡風在其所編的《七月》《希望》雜志上先后刊發,還編印了她的小說集《我在霞村的時候》。
胡風收到丁玲寄來的毛澤東抄寫的《臨江仙》詞手跡后,在日記中寫道:“1939.7.3——過華中,得丁玲寄來一包稿子,田間底詩和雪葦底論文,M氏手寫的舊詩詞。”文中“M”,即指毛澤東。對于老友的信任,胡風十分感動,他知道這首詞對丁玲而言,其珍貴程度不亞于自己的生命,因此絲毫不敢懈怠,慎重地將它裝入一個牛皮紙信封中,并在信封上寫下兩個不起眼的小字“毛筆”,暗喻這是毛澤東的筆跡。此后,無論是在重慶躲避日機的轟炸,還是在香港淪陷后的逃難途中,胡風一直把這件用牛皮紙信封裝著的“毛筆”,放在最穩妥的地方妥善保存。
1953年,胡風定居北京,丁玲曾將一只帶有紗罩的景泰藍花瓶式臺燈贈送給胡風。1955年,“胡風案”發生后,由他保管的毛澤東親筆書寫的《臨江仙·給丁玲同志》,被有關部門“抄走”。1980年,胡風獲得平反,《臨江仙·給丁玲同志》詩詞手跡發還給胡風。1982年,胡風從四川回到北京,此時,他身體極度虛弱,但仍將從重慶輾轉各地保存下來的“毛筆”,交給了丁玲女兒祖慧夫婦。這一領袖手跡,終于在歷經四十載后“完璧歸趙”。
(來源:《黨史信息報》2024年7月10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