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質量發展要保持歷史耐心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但也要清醒看到,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還大量存在。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作了深刻分析,其中一個方面就是“有的領導干部認識不到位,實際工作中一遇到矛盾和困難又習慣性回到追求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老路上”。解決這一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領導干部要深化對高質量發展的認識,保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耐心。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這是我們黨在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歷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一個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意義的重大判斷。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就會轉向質的提升。這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100多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十幾個成功進入高收入經濟體。那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就是在經歷高速增長階段后實現了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國家,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能實現這種轉變。這充分表明,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既十分必要,又十分艱難。我們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心理準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實現。”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性、艱巨性任務,保持歷史耐心,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推動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領域、發展質量等方面變革,其中的困難和挑戰更加艱巨。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重大關口,無論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還是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攻堅戰,都不是簡單就能實現的,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擺脫對舊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這一過程必然伴隨著陣痛和調整,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決不能因為有困難和挑戰就半途而廢、回頭倒退,習慣性回到追求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老路上。否則不僅會讓高質量發展已經取得的成效付諸東流,也將超出我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度,引發一系列新的矛盾。
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只要認準是正確的事情,就一以貫之、堅持不懈干下去。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的遼寧彰武縣曾經黃沙漫天,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進行沙地造林的研究和實踐,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創造了生態治理的綠色奇跡。我國新能源產業通過“十年磨一劍”的創新,持續發展壯大,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這些事例都說明,只要保持歷史耐心,科學謀劃、積極作為、順勢而為,就能破解難題、實現目標。當前,我國正在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保持歷史耐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持之以恒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就能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