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眾易懂的語言講話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如果沒有讀過《共產黨宣言》,很難相信這些散文式的語句出自馬克思恩格斯為無產階級政黨撰寫的綱領性文獻。
《共產黨宣言》誕生以來,成為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文獻之一。“宣言”之所以深入人心,不僅在于其劃時代的思想內涵,還在于其文風有創意、有新意。這樣直接訴諸人們心靈與情感的文風,是馬克思恩格斯用腦用心創造出來的。
馬克思恩格斯在寫作《共產黨宣言》前就意識到,“宣言”不只是一份政治綱領,還要成為無產階級的指路燈。當時,雖然歐洲工人運動接連失敗,但是統治階層卻認定共產主義是“可怕的游魂”“恐怖的幽靈”。馬克思恩格斯用最通俗的語言,為“幽靈”正名,最后得出結論: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明確的現實指向,朗朗上口的語言表述,使得《共產黨宣言》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不獨《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都給人新風撲面之感。他們在革命實踐中,提倡寫作要聯系實際、立場鮮明、準確生動、通俗易懂,對文風的重要性作了充分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是寫作還是演講,都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馬克思在主編《萊茵報》時提出,要少發些不著邊際的空論,少說些漂亮話,少來些自我欣賞,多說些明確的意見,多注意些具體現實,多提供些實際的知識。綜觀他們的著作,不論是《資本論》《反杜林論》,還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等,都帶有極強的聯系實際問題的特點。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寫文章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宣傳自己的觀點。1848年6月,他們創辦《新萊茵報》,宣揚革命主張,深刻揭露反動統治,直接指導德國革命,支持巴黎工人起義和各國民族解放斗爭。1849年5月,馬克思在《〈新萊茵報〉被勒令停刊》一文中強調:“我們從一開始就認為隱瞞我們的觀點是多余的。”馬克思分析了《新萊茵報》被普魯士當局勒令停刊的過程,闡明《新萊茵報》的文風一直是旗幟鮮明、尖銳潑辣,而普魯士反動當局則“用虛偽的詞句來掩飾恐怖手段”。兩者風格迥異的原因在于:《新萊茵報》理論上是正確的,政治上是正義的;而普魯士當局“理論上是膽怯的”,政治上是反動的。
為了改進文風,馬克思恩格斯專門研究了現代文風。恩格斯指出:“現代風格包括了文風的全部優點: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同長長的、平鋪直敘的描寫相互交織;簡潔的語言同閃閃發光的形象和迸發出耀眼火花的妙語相互交織。”189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20周年紀念日,恩格斯為馬克思《法蘭西內戰》1891年單行本作了導言,認為“這一著作揭示了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并且寫得簡潔有力而又那樣尖銳鮮明,尤其是那樣真實,是后來關于這個問題的全部浩繁文獻都望塵莫及的”。
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內容豐富多彩。在寫作《資本論》過程中,馬克思研究過1500多種書籍和檔案文件。僅《資本論》第一卷論及的文藝家就達40人,文藝作品40余種,平均每6000字就會引及文學藝術作品,其中引證最多的是莎士比亞,達8次,深入分析莎士比亞的作品達5種。此外,針對受眾對象大多是工人的情況,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深刻的哲理。《共產黨宣言》的這句話朗朗上口,至今廣為傳誦:“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讓群眾更容易聽得懂,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再強調的文風。列寧提出為群眾而寫作,要求文章要廣泛使用生動的人民語言,大膽吸收方言、諺語、俗語、形象比喻等,使讀者感到通俗易懂。他強調共產黨人“應當善于用簡單、明了、群眾易懂的語言講話,堅決拋棄難懂的術語,外來語,背得爛熟的、現成的但是群眾還不懂、還不熟悉的口號”。列寧寫的《給農村貧民》的小冊子以及在《真理報》上發表的文章,都體現了通俗化的文風。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強調好的文風,對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文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作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黨的形象和事業成敗。我們黨歷來重視文風問題。毛澤東注重把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融入馬克思主義觀點,提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在黨的七大上,他所作的閉幕詞中引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把中國人民要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奮斗目標和堅忍不拔的精神表述得既準確無誤又極具感染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改進會風、文風、話風,不妨多向馬克思恩格斯學習,把文章寫得可讀性強一些,把話講得吸引人、感染人一些。在寫作時要直截了當、觀點鮮明,講符合實際的話和通俗易懂的話,講富有個性、生動活潑的話。同時積極充實知識儲備,做到厚積薄發。只有每個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匯聚在一起,求真務實、清新質樸的文風才會蔚然成風。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