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
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一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們現在的關鍵一招還是改革開放。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現在,推進改革矛盾多、難度大,但不改不行。我們要拿出勇氣,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
二
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改革開放必須勇于解放思想,但解放思想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因而改革開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有的人把改革開放定義為往西方“普世價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則就是不改革開放。這是曲解我們的改革開放。不能籠統地說中國改革在某個方面滯后。在某些方面、某個時期,快一點、慢一點是有的,但總體上不存在中國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沒有改。問題的實質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我們不能邯鄲學步。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必須十分清醒。我們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我們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立國之本,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012年12月31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當天下午,習近平來到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同志銅像敬獻花籃。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三
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這次全會在鄧小平同志戰略思想的基礎上,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我們之所以決定這次三中全會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不是推進一個領域改革,也不是推進幾個領域改革,而是推進所有領域改革,就是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總體角度考慮的。
(2013年11月12日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四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改革開放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衷心擁護和積極參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們一開始就使改革開放事業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全會決定歸納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沒有人民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和挑戰,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的坎。我們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舉措。漢代王符說:“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說,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腳的力量。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億人民的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關系復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么?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2013年11月12日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五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筑。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們通過不斷調整生產關系激發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通過不斷完善上層建筑適應了經濟基礎發展要求。我們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進行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都是出于這個目的。
我們提出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我講過,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態度。
(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六
我們在考慮這次三中全會議題時,就提出要制定一個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講經濟體制改革,或者只講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這樣考慮,是因為要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只有既解決好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的問題,又解決好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的問題,這樣才能產生綜合效應。
同時,我們也突出強調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這就是說,要把握住我國現階段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點是發展。只有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改革提供強大牽引,才能更好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緊緊扭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就能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強大推動,影響其他各個方面改革相應推進。
(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七
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深化改革,絕非易事。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步子要穩,就是方向一定要準,行駛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2014年2月7日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的答問)
八
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這是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必須回答好。考慮這個問題,必須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兩句話組成的一個整體,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里面有一個前一句和后一句的關系問題。前一句,規定了根本方向,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也就是我經常說的,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兩句話都講,才是完整的。只講第二句,不講第一句,那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九
各地區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全局意識、責任意識,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堅定改革決心和信心,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敢于啃硬骨頭,盯著抓、反復抓,直到抓出成效。
(2016年2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十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鼓掌向受表彰人員表示祝賀。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十一
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幾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變法變革圖強運動,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豪邁宣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十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全新局面。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有力推進了各項事業發展。
(2019年7月5日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上的講話)
十三
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19年10月28日《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十四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推進,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推動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要堅定改革信心,匯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厲,銳意進取,推動新發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現更大作為。
回顧這些年改革工作,我們提出的一系列創新理論、采取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開創了以改革開放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新局面。
(2020年12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十五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十六
要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鞏固和深化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創新性政策方面的改革成果,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
(2022年10月23日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于202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這是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臺上。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十七
黨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這是黨中央對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推出一批戰略性、創造性、引領性改革,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競爭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提升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在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要統籌謀劃好教育科技人才、政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和黨的建設領域的改革。注重完善改革落實機制,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不斷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2023年2月28日在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十八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周年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10周年。實現新時代新征程的目標任務,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在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2023年4月21日在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考察。這是22日下午,習近平參觀重慶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成果展示。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十九
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以改革到底的堅強決心,動真格、敢碰硬,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堅決破除一切制約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協同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等各領域改革,全方位為中國式現代化源源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202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二十
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的。因此,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同時,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19日上午,習近平在常德河街考察時,同店主和游客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二十一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有效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障礙,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要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要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2024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二十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2024年3月21日在湖南考察時的講話)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至2024年3月期間有關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重要論述的節錄。
(來源:《求是》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