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來源:光明日報
【講武堂】
文化底蘊是人類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軍事思想是軍事文化的時代精華,內含軍事文化特質,彰顯軍事文化底蘊。習近平強軍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刻總結新時代我軍實踐經驗,汲取中華優秀傳統軍事文化精髓,借鑒當今世界的優秀軍事文化成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
忠誠作為立人之本、為政之基,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最寶貴的政治品格,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倫理范疇,更是政黨、軍隊和國家強大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的重要基石。習近平強軍思想把握黨指揮槍的根本,采擷傳統忠誠文化精髓,為政治忠誠注入至高至上、至真至純、至堅至韌的文化營養。
政治忠誠是軍隊團結凝聚的前提、戰斗力的保證。習近平強軍思想強調的忠誠,是對黨、祖國和人民的忠誠,是崇高的忠誠、博大的忠誠、頂天立地的忠誠。有了至高至上的忠誠,人民軍隊發展就有了正確方向、堅實根基,就能無往而不勝。
作為“國之大事”的兵者,必須有至真至純的忠誠品格。從歷史上看,持節牧羊的蘇武、忠義千秋的關云長、精忠報國的岳飛等,無數英雄豪杰以赤膽忠誠生動詮釋至真至純的時代真諦。新時代,面對挑戰考驗,尤其需要至真至純的政治忠誠。習近平主席強調,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這闡明了新時代革命軍人必須堅持的政治操守、具備的忠誠品格,為我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提供了根本遵循。
“豈不畏艱險,所憑在忠誠。”忠誠需要堅韌作支撐。面對投降派打壓非難,宋代名將李綱報之以“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抗倭名將戚繼光,以“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表明血戰報國的心志……新時代堅守忠誠,就應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練就不怕百毒侵蝕的金剛不壞之身;嚴守制度規定,無論戰爭形態怎么演變、軍隊建設內外環境怎么變化、軍隊組織形態怎么調整,都始終不渝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和制度;保持重犁深耕、清疴祛弊的堅韌,永葆鐵心向黨的政治堅定。
堅持胸懷天下,擔起和平使命
文化內蘊價值立場,承載價值追求。習近平強軍思想,基于中華文化傳統天下觀,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國家和民族最高利益,肩負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厚重責任。
從“天下為公”,到“樂憂天下”“融通天下”,再到“天下大同”……五千多年來,天下觀已成為中國人最高政治倫理和精神文化追求,是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天下”的重要文化淵源。習近平強軍思想汲取傳統天下觀精髓,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衛”的戰略清醒、“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戰略胸懷運籌強國強軍,加快提升我國在國際安全領域話語權影響力……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將傳統天下觀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領會和踐行“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明了方向。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古圣先賢始終奉行的價值使命。文化作為民族血脈、國家靈魂、軍隊根基,歷來是關乎立心、立命、立德、立魂的大事。縱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程,“第二個結合”早已深深體現于治國理政科學之道中,貫穿于修身處世道德理念里,熔鑄于格物究理思想方法上,呈現于質文兼具的敘事形態上。習近平強軍思想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承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又立足新的時代背景對其內涵外延進行豐富拓展,極大提升了立心、立命、立德、立魂的維度層次,賦予強軍興軍更高使命引領、更強價值支撐。
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還體現在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自覺擔當上。習近平強軍思想,將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作為軍隊的重要使命,把“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與“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緊密聯結起來,全面推進國際軍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挑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貢獻力量。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超越國界和文化的宏闊世界性,極大拓展了我軍使命空間、責任邊界。
奮楫揚帆,自強不息
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功能。習近平強軍思想是新時代黨的軍事思想,其文化敘事及呈現形態基于強軍實踐又反映強軍實踐,具備了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與強國復興相匹配的戰斗功能。
時代造就英雄、滋養文化,什么樣的時代生長什么樣的文化。新時代是我國由富向強發展的時代,是人民軍隊瞄著世界一流奮楫揚帆的時代。習近平強軍思想根植于這樣一個意氣風發的新時代,遵循的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必須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必須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求相適應”的科學規律,聚焦的是強軍興軍的鮮明主題,提出的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瞄準的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蘊含的人文氣質和文化氣韻,熔鑄了自強不息的文化底色,引領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當今時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發展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習近平強軍思想科學謀劃、前瞻運籌,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提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明確新時代軍隊使命任務,以應時而變、應勢而變的進取精神增強軍事戰略指導的進取性和主動性,用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度深度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堅持刀刃向內正風肅紀,把準了歷史脈動,跑在了時代前列。
文化自信的軍事體現,主要是敢于并善于與強敵戰斗的勇氣和智慧。習近平強軍思想堅持從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厚植自信,從人民軍隊迭勝強敵的豐功偉績中堅定自信,從日益增強的國力、不斷豐富的斗爭經驗中固牢自信。這種自信,是“軍事斗爭是國家政治和外交斗爭堅強后盾”的深刻認知,是“形勢越復雜,越要有步驟、有策略地用好用活軍事這一手”的主動自覺,是“敢于并善于斗爭”“堅定靈活開展軍事斗爭”的勇與智,是“扎實做好各方向各領域軍事斗爭準備”的穩與實。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思想方法既是文化體系最基礎最核心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底蘊的最集中體現。習近平強軍思想以生動的文化實踐,提供了在時代大潮中引領強軍興軍的科學方法論。
文化產生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進程,歷史觀念、歷史思維是文化邏輯的固有部分。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產生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指導,離不開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傳承,以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出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加快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使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經過時間沉淀的事實和真理,把握了強軍興軍的科學規律和歷史主動。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產生,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的實踐中發展。這些年,習近平強軍思想引領我們聚焦強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持續開展政治整訓,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著眼糾治和平積弊、提高打贏能力,大力加強實戰化訓練,推進訓練轉型升級;圍繞解決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問題意識、問題觀念、問題導向已經深深融入軍隊血液,轉化為思維習慣和文化自覺。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整體思維、全局觀念是我國重要戰略文化傳統。習近平強軍思想基于這種文化傳統,結合新的時代特征和我軍使命任務,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軍事斗爭和其他方面斗爭、戰建備重大任務。始終從政治高度思考和處理軍事問題,善于著眼國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國家安全戰略全局籌劃指導軍事行動,增強戰略布局的平衡性、立體性;把備戰與止戰、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作為一個整體運籌;堅持個體服從整體、局部服從全局、要素服從體系。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整體思維、全局運籌,統籌強國與強軍、發展與安全、政治與軍事等各方向各領域,引領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謀得更深、干得更實。
(作者:陳東恒,系習近平強軍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2024年04月28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