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電影里的民族精神

作者:尹一伊    發布時間:2024-03-27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地道戰》劇照 資料圖片

《奪冠》劇照 資料圖片

《長津湖》劇照 資料圖片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劇照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文藝觀潮】

作為傳播效果最好、影響力最大的文藝形式之一,中國電影在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閃耀著民族精神的光芒,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傳統。歷代電影人或聚焦民族大義,或厚植家國情懷,或歌頌勤勞勇敢,塑造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經典形象,講述了一段段經久不衰的中國故事。伴隨著時代發展,藝術創作的技術手段與電影觀眾的審美趣味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無論如何變化,中華血脈中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脈相承,通過更加多元、豐富的表現形式長存于電影作品之中,展示中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魅力。

始終如一的家國情懷

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既源于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所成就的深厚文化積淀,也反映出中華兒女在歷史的實踐經驗中所凝聚的民族意識、民族信仰與價值觀念。在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中國人民始終以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直面挑戰,勇敢地承擔著時代使命。與之對應的,在中國電影發展的不同階段,電影人也創作出風格各異、類型多元,帶有鮮明時代烙印,弘揚民族精神的優秀影片。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正值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在中國共產黨影響下,左翼電影運動應運而生,生產了《漁光曲》《馬路天使》等一批富有進步精神和家國情懷的影片,成就了中國電影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創作高峰,在某種程度上奠定了此后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新中國成立后,上海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等陸續成立,《青春之歌》《永不消逝的電波》《地道戰》等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的影片相繼問世。這些作品著力塑造富有家國情懷的英雄人物,表現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成長轉變以及所表現出的堅強不屈、不懼犧牲的精神。在《青春之歌》中,林道靜從一名知識分子成長為堅強勇敢的無產階級戰士,最終走上革命道路。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與何蘭芬為了革命事業和信仰扮演夫妻進行情報工作,犧牲小我。李俠犧牲時,通過電報發出的最后一句“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今天想來仍感人至深,李何二人也成為此后諸多影視作品塑造地下黨的形象藍本。在這一時期,英雄氣節、家國情懷和革命精神是中國電影中體現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經歷產業化改革等一系列變化,掀起了一股兼具思想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新主流電影創作風潮。這類影片以軍旅、戰爭題材居多,往往以強類型、強敘事再現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歷史節點。隨著創作理念和制作技術的日新月異,電影的敘事手段更加豐富,對歷史場景的再現愈加真實而動人心魄。例如《長津湖》《狙擊手》等將動作、狙擊等類型元素疊加,用身臨其境的視聽效果展現戰爭的驚險刺激,讓人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輩勇敢無畏的犧牲奉獻,以及始終如一的家國情懷。

開放包容的人文內涵

中國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多元文化百花齊放,也為中國電影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與素材。一方面,中國電影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不斷解讀與故事新編中,一邊提取原典中的精神內核,一邊通過類型、敘事、視聽形式的守正創新,達成對傳統人文精神的當代再現。近年來,動畫電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尤為引人注目。《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將《西游記》中的唐僧改編為小和尚江流兒,反而將其大智若愚、大道至簡的至善至純表現得更為透徹。《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延續《封神演義》故事里哪吒勇敢追求自由的性格,借由“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臺詞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長安三萬里》通過對高適和李白的故事講述完成了對唐代文人的群像書寫。影片中融入幾十首唐詩,大氣磅礴地展現盛唐文脈與文人氣節,對觀眾尤其是青少年人文素養、審美趣味的培養大有裨益。

劇情片中的人文精神則更多地體現在對“人”的觀照上。“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中華文化自古強調以人為本,這種人文精神也體現在中國電影的優秀現實主義傳統之中。從左翼電影運動開始,電影人始終將創作目光投向“大眾每天都會遇見的人”。《一江春水向東流》《人到中年》《黃金年代》展現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我不是藥神》《八角籠中》等刻畫普通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這些現實題材影片試圖將社會性與商業性結合,傳遞出不凡的人性光輝。

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還表現為愛好和平、開放包容,這些內容也蘊藏于中國電影的文化內涵中。比如,《流浪地球》中世界各國團結協作、眾志成城對抗災難,啟動發動機推進“流浪地球”計劃的敘事設計,有別于西方科幻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敘事,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科幻類型。

堅忍不拔的拼搏意識

勤勞勇敢、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是支撐中國人民克服逆境、走向富強的重要精神內核,也成為中國電影的重要表現內容。在銀幕上,許多經典人物形象秉持著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信念,通過不懈奮斗實現自我價值、投身國家建設。

體育題材電影是拼搏精神最直觀的表現形式之一。體育精神強調決不放棄、勇攀高峰,電影能通過豐富的敘事和視聽語言手段將其有效傳遞給觀眾。從中國首部體育題材電影《體育皇后》到體育片的經典之作《女籃5號》,體育電影一直力圖塑造有血有肉、不斷成長的運動員形象。運動員往往會經歷傷病低谷,又一次次重新振作起來,這正是拼搏精神的直接體現,直到今天依然是體育題材永恒不變的敘事主題。近年來,《奪冠》《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攀登者》等影片,盡管聚焦排球、乒乓球、登山等不同體育項目,但都表現了中國運動員在艱苦的訓練生活和殘酷的競技環境中堅忍不拔、突破極限的過程。逆流而上、迎風而行,不懈挑戰巔峰的精神,無論在哪個年代都分外動人。

運動員之外,從事不同職業的平凡英雄也是電影對拼搏精神的具象化呈現。近年來,越來越多電影書寫普通人奮力拼搏的故事。這些人物往往來自普通家庭,從事著普通的工作,卻能在重大考驗面前突破自我、戰勝困難,承擔起社會責任。例如,《峰爆》中的鐵建工程師洪翼舟與曾為鐵道兵的父親老洪,在面臨重大地質災害時挺身而出,與山洪風暴展開生死搏斗。《中國機長》中的劉長健機長與機組人員在遭遇飛行罕見險情時臨危不亂組織迫降,體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烈火英雄》以消防員為主角,聚焦他們在油罐區火災的重大考驗中赴湯蹈火、逆行救援的動人事跡。這些影片中,普通人堅強不屈、不懼犧牲,以凡人之軀對抗巨大的災難和挑戰,創造“奇跡”,也傳遞出中國人民對國家和社會的強烈使命感。

拼搏精神還體現在白手起家、實現個人價值的創業故事中。在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中,表現勞動人民為建設家鄉、追求幸福生活而奮斗的影片屢見不鮮。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我們村里的年輕人》《李雙雙》,到近年來的《我和我的家鄉》《奇跡·笨小孩》,主人公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往往也通過努力造福更多普通人。在此,個人成長、自我實現的個人敘事與國家振興、社會發展的宏觀敘事交匯融合,每個個體的努力奮斗也凝聚為整個民族的拼搏精神,引起觀眾共鳴。

民族精神的精髓不限于此,它是動態的,與時俱進的,能繼承過去又能超越傳統。這就給電影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和深刻厚重的底蘊。所以,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自信,通過影像作品表現民族精神,是新時代中國電影所肩負的時代使命。

(作者:尹一伊,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

(來源:《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7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