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大戰役看中國共產黨人的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能力,對擔負領導工作的人來說,是做好工作的先決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笨倳浂啻蜗蚋骷夘I導干部提出“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的要求。
戰略思維能力,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戰略思維,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寶貴經驗,解放戰爭中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充分彰顯出這一點。2024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平津戰役紀念館時指出:“這次看了平津戰役紀念館,三大戰役紀念館我都看了。三大戰役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以經典之作載入史冊!笨倳浾Z重心長:“我們對這些歷史都很早就了解,但還要學而時習之,反復琢磨、吸取營養,從中去提煉、去升華我們的領悟!
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第二年1月31日結束,歷時4個月零19天,對整個解放戰爭全局具有決定性意義。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54萬余人,使國民黨賴以維持其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被摧毀。這以后,國民黨當局兵敗如山倒,解放戰爭勝利在望。不論戰爭規模還是戰果,三大戰役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戰爭史上也屬罕見。
為什么三大戰役會這樣發展,并導致這樣的結局?從根本上說,這是由人心向背這個根本因素決定的。在這場戰略決戰中,中國共產黨堅決站在最大多數受壓迫民眾一邊,為他們的利益而戰,得到他們的全力支持,從而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同時必須看到,作戰指揮也極為重要。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戰爭的勝負,主要地決定于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于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比髴鹨壑校悦珴蓶|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夠從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高度著眼,深思熟慮、多謀善斷,妥善應對種種復雜局面,展現出高超的戰略思維能力。
把握大勢 科學預見
戰略思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建立在全局性眼光之上的對事物發展總體趨勢的科學預見,它要求指揮者、決策者看得遠、看得準,對剛剛露頭的傾向具有敏銳的識別力,并且能科學預見它的發展趨勢。毛澤東同志指出:“預見就是預先看到前途趨向。如果沒有預見,叫不叫領導?我說不叫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著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
三大戰役戰場在東北、平津和江淮地區,而指揮中樞則是西柏坡的中央軍委作戰指揮部,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小的指揮所”里,中國共產黨指揮了“世界上最大的軍事戰役”。周恩來同志曾經風趣地說,我們這個指揮部一不發槍,二不發糧,三不發人,就是天天往前線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圖為三大戰役期間,毛澤東同志起草的相關電報(復制件)。 西柏坡紀念館供圖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中,毛澤東同志多次作出富有遠見的重大判斷。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剛剛不到一年,毛澤東同志就發表了《論持久戰》,提出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并將取得最終勝利。1947年,人民解放軍剛剛轉入戰略進攻不到半年,毛澤東同志就在年底的中央擴大會議上以卓越的戰略預見指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薄斑@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偉大的事變!
果斷進行戰略決戰,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戰略思維,洞察歷史大勢作出的重大決定。當解放戰爭進入1948年下半年,要不要進行戰略決戰?何時進行戰略決戰?成為擺在黨中央、中央軍委面前的首要問題。如果僅僅從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來看,此時,國民黨軍仍有365萬兵力,而人民解放軍只有280萬,兵力對比上仍處劣勢。但毛澤東同志等中國共產黨人洞察國民黨政府及其軍隊看似強大、實則十分虛弱的本質,并且敏銳地察覺到國民黨軍隊正打算實行戰略撤退而一時仍舉棋不定,在轉瞬即逝的關鍵時刻,毅然作出進行戰略決戰的決定。9月,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我們的戰略方針是打倒國民黨,戰略任務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由游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建軍五百萬,殲敵正規軍五百個旅,五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敝芏鱽硗驹跁显敿毜貓蟾媪私夥艖馉幍谌贶娛掠媱澋囊c,他以發展的眼光分析了雙方軍事力量的此消彼長,提出:“應準備若干次帶決定性的大的會戰。”可見,黨中央已經作出進行戰略決戰的決定。
事實上,此時國民黨軍雖然在數量上占優勢,但能部署在第一線的正規軍實力已大為下降。兵力主要集中在三個地區:一是徐州地區劉峙集團約70萬余人;二是東北衛立煌集團約55萬人;三是華北傅作義集團,有兵力50余萬人位于東起山海關、西迄張家口的狹長地帶上。只要把這三個地區的國民黨軍隊解決,整個戰局就可大定。而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正是針對國民黨軍這種分布狀況決定的。
在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由于思維的慣性,人們往往難以看清即將發生的新情況、新變化。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沖破長期習慣了的固有觀念,敢于下定與看起來比自己實力更強的對手進行戰略決戰的決心,準備打前所未有的大仗,如果沒有高度的智慧和勇氣,沒有高超的戰略思維,是很難做到的。
著眼全局 抓住重點
戰略思維要求指揮者、決策者著眼全局,把全局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毛澤東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者看問題,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體!薄罢f‘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局性的,即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一著,而不是那種帶局部性的即對全局無決定意義的一著。”“指揮全局的人,最要緊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擺在照顧戰爭的全局上面。”“任何一級的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對于他所指揮的全局說來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動作上!
作為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同志歷來胸懷全局、關注重點?谷諔馉幹,國民黨頑固勢力不斷制造各種摩擦,直至發動皖南事變,伏擊和圍攻奉命轉移的新四軍軍部和所屬部隊9000余人,致使該部除部分突圍外,大部壯烈犧牲或被俘。該如何認識突如其來的巨大變化?這是否意味著整體形勢的逆轉?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是否需要作出根本改變?黨內有些同志認為國共合作再次來到破裂的邊緣,兩黨間的關系又一次來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前夜。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全面、冷靜分析后認為,在民族敵人深入國土的嚴峻形勢下,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黨的應對策略也立足這一點,在軍事上嚴守自衛,在政治上堅決反擊,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
在三大戰役中,舉行戰略決戰的決心確定之后,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選擇作戰方向的問題。毛澤東同志從全局出發作出決斷:在國民黨軍統帥部舉棋不定的情況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行動,切斷東北國民黨軍同關內的聯系,將敵軍的重要精銳封閉在東北加以殲滅。早在1948年初,毛澤東同志就致電東北野戰軍提出:“究竟打何地之敵為好,依情況決定。但你們應準備對付敵軍由東北向華北撤退之形勢!边@是掛在毛澤東同志心頭反復考慮的戰略性大問題,他的結論是:“對我軍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為有利。”選定作戰方向、確定作戰方針之后,還有一個東北戰場從哪里打起的問題。這有兩種選擇:一是長春,二是錦州。毛澤東同志主張先打錦州,因為從戰場的全局來看,錦州地處東北和華北之交的走廊地帶,是華北與東北交通聯絡的咽喉要地,攻克錦州即可切斷東北國民黨軍的后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戰役的進程充分說明了毛澤東同志戰略眼光的獨到?梢哉f,他以超乎常人的戰略思維提前確定作戰方針,選定初戰戰場,是遼沈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和重要保證。
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奪取三大戰役勝利,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圖為1948年冬淮海戰役期間,渤海區擔架民工趕赴前線。 張韞磊/攝
在平津戰役中,毛澤東同志高超的戰略思維能力同樣得以充分體現。在紛亂的戰局和稍縱即逝的戰機中,他及時作出科學判斷:把傅作義部抑留華北不使其南逃,是整個戰役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從此時的全國戰局來看,傅作義部留在華北幾乎是個死局,戰爭形勢一旦稍加明朗,該部必定西撤綏遠或從海上南逃。毛澤東同志為把傅作義部留在華北加以消滅,一方面令剛剛結束遼沈戰役的東北野戰軍提前結束休整,星夜進軍關內,另一方面對傅作義部“隔而不圍”,或者“圍而不打”,“以便吸引平津之敵不好下從海上逃走的決心”。與此同時,在同步進行的淮海戰場上,也留下杜聿明集團暫時不作最后殲滅,以“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諸敵南下”。當一切部署就緒之后,人民解放軍在毛澤東同志指揮下以雷霆萬鈞之勢發起攻擊,將作戰重點放在傅作義部一字長蛇陣的兩端,堵住敵軍西逃或南下的退路。毛澤東同志說:“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兩點攻克,就全局皆活了!1948年12月22日,人民解放軍攻克新保安,24日解放張家口,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這段歷史中不難看出高超的戰略思維對戰爭勝負的重要作用。只有具有高超的戰略思維,將戰爭的全局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對全局和重點的局部了然于胸,才能統籌好方方面面,抓住影響勝敗的關鍵點,才能作出“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和抑留傅作義部于華北這樣的戰略性決策,使戰爭的發展基本按照指揮者預計的那樣,環環相扣,節節勝利。
因勢利導 靈活應變
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事物運動發展的階段與階段之間,不但相互區別、相互聯系,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轉化。當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推移轉變后,要審時度勢,及時作出新的戰略部署。毛澤東同志指出:“當著革命的形勢已經改變的時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領導方式,也必須跟著改變!薄皯鹇灾笇д弋斊涮幵谝粋戰略階段時,應該計算到往后多數階段,至少也應計算到下一個階段!薄白咭徊綉摽茨且徊降木唧w變化,據此以修改或發展自己戰略戰役計劃,不這樣做,就會弄出冒險直沖的錯誤!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善于運用戰略思維制定戰略方針,而且善于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隨時調整,確保戰略方針始終與客觀實際相符合、與戰略目標相適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領導秋收起義,按照此前制定的方針,是要奪取大城市。但是,起義遭受挫折后,毛澤東同志重新估量整個中國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形勢,重新估量革命的主觀力量和面對的各方敵人,適時作出新的戰略調整,把起義軍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轉移,尋找落腳點,保存革命力量,使中國革命從進攻大城市轉為向農村進軍,成為中國革命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規模最大的一場,波瀾壯闊、戰局多變,戰役進程錯綜復雜。毛澤東同志始終牢牢把握戰役的主動權,不斷把戰局從一個階段引導到另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戰役發展成南線的戰略決戰,并不是一開始就有完整成熟的設想,而是在實踐中根據不斷發展的形勢逐步形成的。戰役開始階段,毛澤東同志確定淮海戰役的作戰任務主要是殲滅劉峙集團主力一部,開辟蘇北戰場,使山東和蘇北連成一片。隨著戰局的發展,毛澤東同志和中央軍委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尚在進行時,已在考慮下一步的作戰計劃。1948年11月8日,華東野戰軍負責人致電中央軍委,提出:“我們在此次戰役于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后,不必以主力向兩淮進攻(新海敵主力已西撤),而以主力轉向徐(州)、固(鎮)線進擊,抑留敵人于徐州及其周圍,爾后分別削弱與逐漸殲滅之”。第二天,毛澤東同志為中央軍委起草復電,明確指出:“應極力爭取在徐州附近殲滅敵人主力,勿使南竄。”這是一個新的重大戰略決策。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的張震同志回憶說:“這樣,就把原來以殲滅徐州右翼集團敵軍為主的目標,擴大到求殲徐州國民黨軍主力,把原來僅限于兩淮、海州地區的作戰,擴大到了徐州、蚌埠地區,‘小淮海’變成了‘大淮海’!敝链耍案魯嘈彀鰵灉鐒⒅胖髁Α钡目偡结槺阕罱K確定下來。
當黃百韜兵團行將被殲時,原在華中地區的黃維兵團逼進徐州主戰場,這是戰局的又一個新的重大變化。黃維兵團有4個軍,約12萬人。人民解放軍一時面臨杜聿明集團,黃維兵團,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三路勁敵,如果應對不好,后果不堪設想。毛澤東同志果斷決策先打黃維。11月25日,人民解放軍完成對黃維兵團的合圍,“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激戰至12月15日,全部消滅該兵團。隨后,人民解放軍又在1949年1月10日全殲杜聿明集團。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淮海戰役與遼沈、平津兩大戰役具有顯然不同的一點,即人民解放軍在這場戰役中整體兵力處于劣勢,以60萬對國民黨軍80萬。但是,由于毛澤東同志和中央軍委統籌謀劃、靈活應變,在戰役進行中不斷調整目標,硬是把一場看起來勝算沒那么大的戰役打成了漂亮的殲滅戰。毛澤東同志評價:“淮海戰役打得好,好比一鍋夾生飯,還沒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三大戰役,生動體現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超的戰略思維。中國共產黨是高度重視戰略思維、善于駕馭戰略全局的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黨總是能夠在重大歷史關頭從戰略上認識、分析、判斷面臨的重大歷史課題,制定正確的政治戰略策略,這是黨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有力保證!痹谥袊锩⒔ㄔO、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勇立時代潮頭,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準確判斷所處的歷史方位,敏銳把握戰略機遇,及時制定戰略目標,周密展開戰略布局,扎實推進戰略舉措,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書寫了驚天動地的輝煌史詩。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役,是中國革命的光輝一頁。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平津戰役紀念館時強調,對中國革命戰爭史要學而時習之。圖為2023年5月12日,游客參觀平津戰役紀念館。 視覺中國 馬迪/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的戰略思考、戰略謀劃、戰略決策、戰略部署,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一系列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謀事之基、成事之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戰略思維“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實現這一宏偉藍圖,必須進一步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在解決突出問題中實現戰略突破,在把握戰略全局中推進各項工作,不斷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求是》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