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畢業證書
在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收藏有陳賡簽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軍政大學第四分校(以下簡稱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畢業證書,證書長20.5厘米,寬15.1厘米,歷經70多年顏色依舊鮮艷。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是一所具有革命優良傳統的軍校,它建校于“英雄城”南昌,辦校于云南陸軍講武堂舊址。雖然辦校史只有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不到一年的時間,卻貫穿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是一所見證偉大時代轉折的人民軍校。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后,革命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解放戰爭迅猛發展,爭取團結大量知識分子的任務,日漸突出地擺在全黨的面前。為此中共中央多次在會議中強調:“從國民黨統治的大城市……大量地吸收工人及知識分子……加以必要的訓練之后,派往各種崗位去工作”,“各大軍區開辦軍政學校,或加強和擴大已有的軍政學校,培養軍區、軍分區及地方部隊所需要的軍事及政治工作干部”。
渡江戰役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以下簡稱二野)司令員劉伯承在向毛澤東匯報渡江戰役準備情況報告時建議:大量吸收培養知識分子,應成為我們必須抓緊的一件大事。1949年4月21日,隨著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長江南下作戰,4月23日解放南京,5月22日解放南昌,27日攻克上海……隨著解放戰爭的迅速發展,新解放區在不斷擴大,新舊政權接管的軍、政干部供不應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南京解放后,黨中央將向大西南進軍的任務賦予二野,二野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鑒于即將接管西南大片地區,急需大量干部的情況,1949年5月4日,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總校在南京成立。為統一所轄兵團的教育訓練機構,1949年5月26日第二野戰軍前委向中央軍委、總前委致電請示。
軍委總前委:
我們為了結合實際戰爭中的經驗與需要,逐漸統一全野戰軍的訓練機構,逐漸加強帶正規性的訓練組織,避免各自為政的混亂現象,特:
(甲)將原二野的軍政大學加以擴大,將原野直之特科學校、供給學校、衛生學校、電信學校等,都合并于軍政大學之內,成為幾個總隊;另以各兵團所屬的隨營學校合并于兵團,改為軍政大學分校,一切招生及訓練方針等,均由軍大統一規定。除此以外各兵團、各軍均不準另設名目不同的學校,不準亂行招生。
(乙)軍政大學仍以伯承兼任校長和政委,現先請徐立行(特縱參謀長)任教育長兼訓練部長,請劉華清(十一軍政治主任)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開始組織正式的校部,負責南京招生及策定教育計劃諸工作,在情況稍有可能時,則擬調幾個軍級或兵團一級的干部分任副校長及副政委。
(丙)各兵團之分校一律由兵團首長兼任校長,并依兵團番號命名第三、第四、第五等分校。
(丁)軍政大學及其分校目前都以招收及訓練新知識分子為主,爾后逐漸普遍以深造原部隊有戰斗鍛煉之老干部為主。
軍委及總前委有無新的指示,立即電復。
二野前委
辰寢
根據二野前委請示內容,二野軍政大學三分校1949年5月創建于浙江金華,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兼任校長;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1949年6月創建于江西南昌,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兼任校長、政委;二野軍政大學五分校1949年5月創建于江西上饒,五兵團司令員楊勇兼任校長,五兵團政委蘇振華兼任政委。
深知培育得力干部重要性的二野四兵團司令員陳賡也在他的日記中不止一次提及:“在目前發展的形勢下,干部能力提高,是刻不容緩的”,“接管西南5省,因缺干部,確感困難”,“缺乏干部掌握政權”。兵團黨委遵照第二野戰軍黨委指示,決定于6月13日成立“二野軍政大學第四分校”,分校在南昌首次招收學員930人。7月20日,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在江西南昌蓮塘鎮伍龍崗(原南昌鄉村師范學校)舉行開學典禮,分校又在革命老區吉安招生350人。9月6日,學校行軍到達贛州,在贛州學習45天,學校發展了第一批共青團員,并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在贛州整訓期間,學校再次招生370人。
廣州解放后,兵團司令員陳賡鑒于廣州地區文化較為發達,擬在此招收一批學生。特派校政治部主任劉增鈺持親筆信到廣州專程向時任廣東省省長兼廣州市市長的葉劍英報告,請葉劍英同意在廣州招收一批青年學生。葉劍英當即表示同意招收1500名,并囑咐劉增鈺:“你們一定要把這批廣州學生平平安安的帶到云南去,把他們培養成才。”得到葉劍英同意后,陳賡司令員指示:要盡量多招些文化高的知識青年。1949年11月8日廣州《南方日報》刊登學校招生廣告,經20日21日兩天考試、口試,在廣州市招生1070人。這些青年學員都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部分具有大學文化程度,有的還是大學教師。許多學員來自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廣州大學,還有來自港澳的愛國青年和大學生,廣州招生后全校師生達到3200余人。
1950年2月24日,云南全省解放后,匪患猖獗突出,土匪在剛剛建立起的解放區打、砸、搶、燒,進行一系列的破壞活動,嚴重威脅著新生的人民政權和社會秩序,給當地百姓帶來深重災難,部隊面臨著清除匪患、懲治惡霸、土地改革、構建新型邊疆基層政權、民族團結、教育改造起義部隊、整頓社會秩序等諸多大量工作需要大量的干部,因此兵團黨委決定,本期學員不再進行專科教育,提前畢業,迅速投入到鞏固和保衛新生人民政權工作中去,在接管政權工作中執行戰斗隊和工作隊的雙重任務。5月,經兵團黨委批準,畢業的2932名學員中有258名被分配到第13軍,255名分配到第14軍,257名分配到第15軍,200名分配到暫編第12軍,193名分配到暫編第13軍(國民黨起義部隊),688名分配到兵團機關及直屬部隊,25名分配到省委機關,1056名留校,參加團結教育改造起義官兵的工作。
二野軍政大學四分校是一座革命大熔爐,在這里,地方知識青年經過緊張而有節奏的政治學習和長途行軍的軍事鍛煉,轉變成具有堅定信仰的革命軍人,保證了軍隊建設和革命戰爭的需要。在完成軍事上解放大西南的任務后,他們積極投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第二野戰軍兼西南軍區政治委員鄧小平提出的西南地區黨政軍群面臨的“三大任務”中,從解放事業的戰斗隊轉變為團結民族建設家園的工作隊。他們把黨的民族團結政策、先進文化帶到邊疆,投身到開發邊疆、建設邊疆、保衛邊疆工作中,對推進云南的民族團結、建立邊疆民族自治區或聯合政權、宣傳愛國主義、維護邊疆地區穩定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作者單位: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2月26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