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三大法寶之黨的建設
毛澤東與黨的建設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大法寶”,指出“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從而明確了黨的建設在三大法寶中的重要地位。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為把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提高到新境界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自身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有賴于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黨來發號施令”
在黨的建設的長期實踐中,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經歷了一個逐步形成、發展、豐富的過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思想體系。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毛澤東對建立怎樣的黨已有了初步認識。十月革命的勝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讓迷茫中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拯救中華民族的希望,他們積極向俄國學習,尋找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思考也由此萌發。早在1920年2月,毛澤東就意識到:要完成改造中國與世界之大業,就必須“結合一個高尚純粹勇猛精進的同志團體”。1920年8月,蔡和森寫信給毛澤東,提出:“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他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毛澤東在1921年的回信中對此完全支持,說:“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并指出“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1926年,毛澤東反思巴黎公社失敗原因,強調指出:“我們欲革命成功,必須勢力集中行動一致,所以有賴于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黨來發號施令。”1927年,毛澤東發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農民革命斗爭的綱領性文獻《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了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從而也解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毛澤東帶領黨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在對中國革命正確方向的不斷探索過程中,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思考逐漸深入,形成了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1927年,隨著白色恐怖下城市斗爭的受挫和農村斗爭的開展,黨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黨員中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人占比高達70%,導致黨內受到來自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及其他非無產階級的思想影響。這些非無產階級思想,嚴重地妨礙黨的路線的貫徹執行。毛澤東敏銳地發現了這一問題,早在井岡山時期,他就感到:“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邊界各縣的黨,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的黨,若不給以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到贛南、閩西后,毛澤東力圖糾正紅四軍黨內的錯誤思想。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召開。大會通過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決議深刻闡述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指明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及糾正辦法。決議還提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任務,要求“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發展新黨員要注重質量,等等。毛澤東所提出的這些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這一獨特的黨的建設的道路。可以說,古田會議決議標志著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的初步形成,是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的建設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
1935年遵義會議后,隨著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實際領導地位的確立,及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毛澤東所倡導的黨的建設原則逐步成為全黨共識,黨的建設呈現新局面。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日臻完善成熟。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在黨的建設問題上,提出了黨不僅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的正確思想,確定了“為擴大與鞏固共產黨而斗爭”的方針。1938年9月至11月,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和制定的關于黨的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決策,對于黨的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1939年10月,毛澤東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提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并把黨的建設提高到“偉大的工程”的高度,表明毛澤東對加強黨的自身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更加自覺和深刻。1941年,延安整風運動首先在黨的高級干部中開展,1942年在全黨開展,這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是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一大創造。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論著中,進一步闡述了思想建黨、實事求是、作風建設等黨的建設理論。隨著延安整風運動的結束,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走向成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1945年4月至6月召開的黨的七大通過的新黨章,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充分體現了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這些理論使全黨能夠在革命面臨新的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在思想理論、政治路線和組織制度上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得到團結一致爭取勝利的強有力的保證。
1947年下半年,解放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在軍事上轉入全國性反攻階段。基于此,毛澤東開始思考戰爭勝利之后中國共產黨如何適應執政的新要求。面對即將到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毛澤東更深刻認識到黨必須迅速克服存在于黨內和軍隊內的任何無紀律無政府狀態,把一切必須和可能集中的權力集中于中央。因此,他在1948年1月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中,提出建立報告制度。1948年9月由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健全黨委制》的決定,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實行集體領導的經驗和教訓,著重批評了黨內曾經出現過的個人包辦等違背集體領導原則的現象。這些規定,對于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健全和規范領導制度,保證黨和全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西柏坡主持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全會強調應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蝕黨的隊伍。毛澤東提醒全黨要警惕驕傲自滿、以功臣自居的情緒的滋長,警惕資產階級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
黨在全國范圍執政后,結合新的形勢任務和黨在地位上的變化,針對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毛澤東發表了《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論著,并就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反對領導干部特殊化、打掉“官氣”等問題作出諸多重要論述。
“必須有中央的強有力的統一領導”
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涉及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諸多方面,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
重視黨的思想建設,注意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人階級力量薄弱。毛澤東深刻認識到中國社會階級、革命道路和黨員成分的特殊性,在馬克思列寧主義黨建理論的基礎上,堅定不移把思想建設作為在農村環境中保持黨的性質的主要手段,將其作為黨的建設的首要內容。1929年的古田會議決議充分體現了毛澤東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的思想。毛澤東認為,黨內種種不正確思想的來源,自然是由于黨的組織基礎的最大部分是建筑于農民及其他小資產階級成分之上,因而“紅軍黨內最迫切的問題,要算是教育的問題”。之后,他長期堅持這一思想觀點,重視教育黨員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把“農民黨”武裝成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1935年,瓦窯堡會議決議明確指出:“黨不懼怕非無產階級黨員政治水平的不一致,黨用共產主義教育去保證提高他們到先鋒隊地位。”“應該使黨變為一個共產主義的熔爐,把許多愿意為共產黨主張而奮斗的新黨員,鍛煉成為有最高階級覺悟的布爾什維克的戰士。”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分析黨內主觀主義等錯誤思想來源,并強調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我們第一等的業務”。思想建黨是毛澤東建黨學說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
重視黨的政治建設,確保黨的正確領導和黨的正確路線。毛澤東深刻總結中國革命經驗教訓,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圍繞維護黨中央權威、制定和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澤東在革命運動中逐步認識到領導權的重要性。為增強革命力量,他先后提出“支部建在連上”“黨指揮槍”等著名論斷。他認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又繼續強調中央權威領導的重要性,他指出:“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有中央的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同時,黨要進行正確的領導,就必須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早在1935年,毛澤東就認識到,黨的鞏固需要“布爾什維克的政治路線與鐵的紀律”。1937年,他明確指出:“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堅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定執行正確的政治路線,黨的建設才能在正確軌道上穩步推進。
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則。在古田會議上,毛澤東就提出:“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進一步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政權組織,應該采取民主集中制”,“我們要把我們黨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紀律的原則之下,堅強地團結起來”,并把民主集中制定義為“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該定義一直沿用至今。新中國成立后,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探索使毛澤東深感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1962年,為克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遭受的嚴重困難,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毛澤東在會上指出:“不論黨內黨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就是說,都要認真實行民主集中制。”毛澤東將民主集中制原則運用于人民政權、群眾組織和國家政治生活之中,民主集中制的貫徹既有利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又保證了全黨的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確保了黨的路線和決策的貫徹執行。
重視黨的作風建設,概括總結黨的三大作風。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的重要體現和完成黨的任務的重要保證。黨的作風建設,關系到黨能否保持先進性、能否得到人民群眾擁護、能否領導革命取得勝利。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黨風”的概念,概括總結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在蘇區,毛澤東就領導廣大干部艱苦奮斗、廉潔奉公,形成緊密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1937年5月,毛澤東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提出了黨的作風問題。他說:“不要自私自利,不要個人英雄主義和風頭主義,不要懶惰和消極性,不要自高自大的宗派主義”,“這就是共產黨員、黨的干部、黨的領袖應該有的性格和作風”。延安時期,毛澤東發表《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等文章,以強調加強共產黨人修養的方式加強黨的作風建設。1942年2月在《整頓黨的作風》的講演中,毛澤東正式提出“黨風”的概念,指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這就是我們的任務”。他所倡導的整風運動極大地推進了黨的作風建設。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對黨應該具有并已形成的作風作出精辟概括,提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他還強調:這三大作風中的每一項,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三大作風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中國化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共產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石。
“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和不斷完善的思想法寶,對當代黨建理論和實踐仍有深遠意義。進入新時代,必須結合新的實際踐行好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為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力量。
注重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1945年4月,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深刻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斷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進入新時代,加強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最重要的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就是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保證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毛澤東提出:“中央的一切政策必須無保留地執行,不能允許不得中央同意由任何下級機關自由修改”。他強調:“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實踐證明,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不抓黨的政治建設或偏離黨的政治建設指引的方向,黨的其他建設就難以取得預期成效。在當前,加強政治建設就是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并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自覺。
大力推進黨的組織建設,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是保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保證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法寶。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實行方式,即“一方面,確實擴大黨內的民主生活;又一方面,不至于走到極端民主化,走到破壞紀律的自由放任主義”。新時代推進黨的組織建設,必須把民主和集中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抓住領導干部尤其是黨的高級領導這個重點,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各項制度。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常抓不懈。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是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醒全黨“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他著眼于人民政權的長治久安,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明確了作風建設必須常抓不懈的重要原則。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前進道路上仍面臨著許多難關和挑戰。風險越大、挑戰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
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歷久彌新,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是對黨的建設規律和執政規律的深刻理解與把握,是我們黨百年黨建理論的偉大奠基。新征程上,我們持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和黨建實踐中尋找經驗,仍然能獲得寶貴的現實啟示。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1月8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