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偉大開端
——學習毛澤東《論十大關系》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系》講話,是我們黨獨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偉大開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戰略思維的杰出范例。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之際,重溫這篇充滿戰略智慧的著作,對于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論十大關系》全篇貫穿的戰略思想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開宗明義地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1958年5月18日,他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各代表團團長會議上的講話中又說:“十大關系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之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可以說,“以蘇為戒”,獨立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貫穿《論十大關系》全文的重大戰略思想。
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訓。列寧總結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初期的經驗教訓,實現了從戰時共產主義到新經濟政策的轉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改善了工農關系,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領導蘇共繼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也犯了許多錯誤。斯大林逝世后,矛盾充分暴露出來,蘇共二十大揭開了蓋子,在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引起極大思想混亂和劇烈政治動蕩。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怎樣對待蘇聯經驗,這一重大歷史課題鮮明地提到中國共產黨人面前。毛澤東的探索由此開始。“以蘇為戒”的戰略思想不但在講話的導語中鮮明地提了出來,而且在各個部分中都有所體現。例如:
關于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他說:“我們沒有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比蘇聯和一些東歐國家作得好些。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像一些東歐國家由于輕重工業發展太不平衡而產生的嚴重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他們片面地注重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因而市場上的貨物不夠,貨幣不穩定。我們對于農業、輕工業是比較注重的。”
關于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他說:“鑒于蘇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今后務必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他特別講到同農民的關系,認為“我們同農民的關系歷來都是好的”。蘇聯則不同,他們的辦法“把農民挖得很苦。他們采取所謂義務交售制等項辦法,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他們這樣來積累資金,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
關于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他說:“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
關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他說:“在蘇聯,俄羅斯民族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很不正常,我們應當接受這個教訓。”
關于黨和非黨的關系,他說,“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在這一點上,我們和蘇聯不同。我們有意識地留下民主黨派,讓他們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對黨,對人民,對社會主義比較有利”。
關于中國和外國的關系,他說:“我們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想是提得對的。現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這個口號。這是要有一點勇氣的,就是要把戲臺上的那個架子放下來。”
以上對蘇聯經驗教訓的分析,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包括產業關系,工農關系,國家、集體、個人關系,中央和地方關系,民族關系,政黨關系,本國和外國的關系,等等。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便如此深刻揭示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表現了毛澤東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歷來強調的獨立自主精神。
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正是由于堅持獨立自主,我們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建設社會主義同樣要堅持獨立自主。毛澤東在一次調查會上對有關部門的同志說:“你們為什么對一長制那么有興趣?黨委領導就不好?”他明確地說:“蘇聯有些東西就不能學,內政部可以不受黨的領導,這樣一個武器不受黨的領導,那還得了!一個工廠幾千人,很不容易搞好,沒有黨的領導,很容易形成一長獨裁。”“任何情況下,黨的集體領導這個原則不能廢除。”他在《論十大關系》中說:“過去有人因為蘇聯是設電影部、文化局,我們是設文化部、電影局,就說我們犯了原則錯誤。他們沒有料到,蘇聯不久也改設文化部,和我們一樣。”所以,無論搞革命,還是搞建設,都要堅持獨立自主。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篇章是中國共產黨人依靠自身力量實踐出來的,貫穿其中的一個基本點就是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
深入系統調查研究基礎上的戰略謀劃
毛澤東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是從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入手的。他說:“那個十大關系怎么出來的呢?我在北京經過一個半月,每天談一個部,找了三十四個部的同志談話,逐漸形成了那個十條。如果沒有那些人談話,那個十大關系怎么會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澤東的這次調查研究,從1956年2月14日開始,到4月24日結束,實際聽匯報的時間為43天,那是十分緊張疲勞的43個日日夜夜,用毛澤東的話說,幾乎每天都是“床上地下,地下床上”。早晨一起床,就開始聽匯報,每次都是四五個小時。事先看書面材料,匯報過程中邊聽、邊議,不斷插話,提出問題,發表意見,進行評論。為了增加對工業建設的感性認識,從4月12日到17日這6天,毛澤東還參觀了設在中南海的機械工業展覽,看得十分認真,有時不滿足講解員的解說,還叫人找一些有關圖書和資料做進一步研究。
毛澤東這次調查研究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思考、總結、提煉、概括的過程。4月19日,他把思考中的問題歸納為三個關系;4月20日,進一步歸納為五個關系;4月24日,又歸納為六大關系。到4月25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式發表《論十大關系》講話,十大關系的思想最終形成。這次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所做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富有成效的一次周密系統的調查研究,為我們黨從戰略上謀劃社會主義建設、開辟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奠定了初步基礎。這次調查研究和這次講話,也為開好黨的八大作了思想理論準備。劉少奇在八大二次會議的工作報告中指出:“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工作報告,就是根據毛澤東同志關于處理十大關系的方針政策而提出的。”可以說,十大關系是黨的八大報告的綱。
對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毛澤東持非常謹慎的態度。他曾多次表示,他在社會主義時期的著作究竟行不行,還有待于更多實踐的檢驗。經過多次整理和修改,在1975年將《論十大關系》整理稿納入正在編輯的《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由工作小組做進一步整理。鄧小平在整理稿送審報告中說:“《論十大關系》稿,已整理好,我看整理得比較成功。”“我們在讀改時,一致覺得這篇東西太重要了,對當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意義,對國際(特別是第三世界)的作用也大,所以,我們有這樣的想法:希望早日定稿,定稿后即予公開發表,并作為全國學理論的重要文獻。”毛澤東批示:“同意。可以印發政治局同志閱。暫時不要公開,可以印發全黨討論,不登報,將來出選集再公開。”毛澤東去世后,《論十大關系》于1976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報》公開發表。
《論十大關系》一文的形成過程,再一次告訴我們,正確的戰略決策必須以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做基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論十大關系》形成過程中所做的這種大規模調查研究,以及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所采取的廣泛聽取意見、深入思考、多方比較(正面反面、國際國內、歷史現實)、不斷提煉、反復修改的方法,為我們正確進行戰略謀劃樹立了榜樣。
社會主義建設辯證法的開山之作
《論十大關系》立足中國實際,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調查研究為基礎,以蘇聯經驗教訓為借鑒,對我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戰略謀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闡明了社會主義建設辯證法,以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對于我們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論十大關系》是社會主義建設辯證法的開山之作。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唯物辯證法,深刻闡明了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無產階級革命指明了方向。他們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也有許多科學預見。但是,他們畢竟沒有生活在這個新社會,不可能提供這方面系統的理論。列寧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有過明確的總體論斷,他說:“對抗和矛盾斷然不同。在社會主義下,對抗消滅了,矛盾存在著。”這一論述為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他過早逝世,沒有來得及做進一步論述。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發生了重大失誤,他否認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直到逝世前才吞吞吐吐地表示,弄得不好也會發生矛盾。其實,弄得好也會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充滿矛盾,正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才使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我們黨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對社會主義矛盾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代表性成果就是《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后者從總體上、理論原則上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矛盾。《論十大關系》則比較具體地論述了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矛盾,初步形成了一個思想體系,開了社會主義建設辯證法的先河。
毛澤東說:“提出這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這十大關系并不是平列的,而是有重點的。1958年,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說:“在十大關系中,工業和農業,沿海和內地,中央和地方,國家、集體和個人,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這五條是主要的。”也就是說,《論十大關系》重點是講經濟建設問題,同時講了同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一些重大思想政治問題,體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
《論十大關系》寫于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即將開始之時,迄今已有60多年。但是,時間的年輪和歷史的曲折未能掩蓋它真理的光芒。在今天,學習它仍有重大現實意義。文中所提出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戰略方針,統籌兼顧、正確處理各方面關系的基本原則,如協調發展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統籌發展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系,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加強國防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以及重視并善于向外國學習等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在今天仍然有重要指導意義。不僅如此,《論十大關系》還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戰略思維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它告訴我們:第一,一定要堅持獨立自主,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是事關戰略方向的根本問題。第二,一定要重視研究帶全局性的重大關系。努力做到總攬全局、提綱挈領、綱舉目張,有效推動事業全局的可持續發展。第三,研究帶全局性的重大關系,一定要重視調查研究,從本國本地本單位的實際出發。要重視本本,但決不搞本本主義;要重視別人經驗,但決不照搬別人經驗。第四,處理各種重大關系,一定要堅持辯證法,講好“兩句話”,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不能只講其一、不講其二,反對任何一種形而上學片面性。如此等等。這些思想方法具有普遍和長遠的指導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關于“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指導思想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戰略布局的確立,關于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關于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十二大關系”的論述,關于“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的論述,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論述,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論述,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要重視頂層設計的論述,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要處理好“六個重大關系”的論述,等等,都是對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戰略思維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作者系原中央黨校副校長)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12月27日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