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文風特征
毛澤東無論是白話文還是古文,都運用自如,是公認的文章大家。毛澤東的文風有哪些特征呢?我個人覺得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突出的特征:
第一,問題意識明顯。1991年版本的《毛澤東選集》共收錄159篇文章,看這些文章的標題立馬就讓人就知道是什么內容,因為這些標題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像《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實踐論》《矛盾論》《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這些標題就起得非常好,其要表達的意思一目了然。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眼,就是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讀者一看題目就知道你想要說什么、想干什么。
第二,情感豐富、文字生動。早期黨內一些從蘇聯留學回來的理論家的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空”,從頭到尾都是大話連篇、空話連篇,喜歡用長句子、排比句,喜歡引經據典,但是缺乏真情實感,裝腔作勢空洞地喊口號。毛澤東的文章滲透著文采和情感。他自己也說自己是重感情的人,“我太富于感情,中了慷慨的弊病;我因易被感情驅使,總難厲行規則的生活;性不好束縛”。雖然這是自我反省、提升自己的謙虛之詞,但他的文字中滲透的豐富情感是非常明顯的。毛澤東早期的詩歌、文字透露著直白的情感。文字沒有情感就不會靈動,就不能打動人。你看他早年祭奠故去的同學的詩句:“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余哀……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這些文字的文風具有典型的婉約派色彩,生動地說明毛澤東具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但是,毛澤東文章的豪放之氣更為濃厚,你看他1918寫給羅章龍的詩句:“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洞庭湘水漲連天,艨艟巨艦直東指。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边@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豪情萬丈!
第三,精于對仗。毛澤東年輕時對《昭明文選》學得很透徹,那里面南北朝文章收得很多,南北朝駢體文居多,駢體文學好了對聯肯定寫得好,毛澤東無論文章還是詩詞都很注意對仗工整。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
1915年悼念同學的對聯:“胡虜多反復,千里度龍山,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歿,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
1930年第一次反“圍剿”前夕他寫的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這些文字對仗都非常工整,富有鮮明的文字美感。沒有美感的文字蒼白無力,無法打動人、無法征服人。
第四,善于說理,表達流暢。毛澤東文章特別好懂,無論是《毛澤東選集》還是《毛澤東文集》,只要初中以上水平的人都會看明白,甚至讀一遍就能記住,就是因為他的文章一直用流暢的文字講清楚問題、說明白道理,而不是搞文字游戲。理論即使再深奧,毛澤東都能夠用通俗得語言表達出來,都能夠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第五,觀點鮮明。毛澤東寫文章、講話,觀點非常鮮明,通篇下來沒有大概、或許、差不多、也可能這種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表述,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直奔主題?赐昝珴蓶|的文章就知道他想要說什么、想要做什么、能夠做什么、怎么去做。所以,這樣的文章讀起來非常輕松明白,不覺得費勁。
第六,文字簡潔。毛澤東的文章基本沒有生僻字詞。有人統計過,《毛澤東選集》四卷總共使用的漢字只有2700多個,小學生都認識,但是意思表達卻很清晰明白。毛澤東曾經嚴厲批評那種喜歡用生僻字的做法,認為那是成心讓人看不懂、聽不懂。
第七,愛憎分明、是非清楚,絕不含糊。丁玲克服重重障礙來到陜北抗戰前線,毛澤東毫不掩飾贊美之情:“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彭德懷在西北指揮軍隊取得大捷,他潑墨揮毫:“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當他憤怒時也毫不客氣地批評、斥責,對于“左傾”路線統治白區城市搞“飛行集會”行為,毛澤東直接形容“蠢得像豬”,“那些將馬列主義當宗教教條看待的人……說句不客氣的話,實在比屎還沒有用。我們看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條嗎,既不能肥田,又不能喂狗,有什么用處呢?”這樣的文字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透露著愛憎分明的態度,沒有任何含糊的余地。
第八,氣勢磅礴,酣暢淋漓,一瀉千里。毛澤東政論文章的文風占據中國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的革命主義、英雄主義制高點,對于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問題采取不回避、不諉過、不遲疑閃爍的態度,敢于面對問題、勇于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流露出一種磅礴氣勢,以酣暢淋漓、一瀉千里的氣勢壓倒對方,展示出強烈的自信。毛澤東1949年寫的五評《白皮書》,可以說是這種文風的最高境界,時至今日仍是政論文的典范。
第九,條理清晰、邏輯順暢、一目了然。這方面的文風集中體現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以“中國為什么不能速勝”“中國為什么不會失敗”,深入全面細致地分析了中日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國際關系等方面面臨的問題,層層遞進、點點解剖,最后令人信服地提出了抗日三階段的論述,雄辯地說明了持久戰必然性。
(作者為北京大學中共黨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2023年12月25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