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與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政治和精神品格,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凝練,是一代又一代優秀中國共產黨人人格的真實寫照。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孕育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過程中,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根基。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高舉起民主和科學的旗幟,使黨一成立便站在了人類社會進步精神的制高點上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先進政黨的精神之源,是與人類社會具有普遍價值的進步精神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近代世界,民主和科學是西方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重要武器,并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精神的重要標志。在早期的新文化運動中,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打出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向著封建專制和蒙昧思想文化發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擊。陳獨秀曾大聲疾呼:“只有民主與科學才能救中國。”“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這兩面旗幟打開了新思想潮流的閘門,在中國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正是在反對封建專制和蒙昧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實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提出的“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接受現代民主和科學精神的洗禮,站在了人類社會進步精神的制高點上。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對民主和科學的追尋,沒有照著西方人的版本走下去。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后,他們越來越多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賦予了民主和科學新的內涵,由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社會主義者。陳獨秀明確提出,他之前所認定的“民主主義”,乃是資產階級“拿他來打倒封建制度底武器”,“不能代表勞動階級底意志” ,“社會主義要起來代替共和政治”。他們將“民主”從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發展成為人民民主思想,將“科學”從一般的科學法則發展成為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基礎上的科學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民主和科學觀,集中反映了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成為黨重要的精神基因。民主和科學是思想解放的旗幟,這個基因,決定了黨解放思想、除舊布新的精神特質。民主精神和科學精神,孕育了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等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點的思想路線和工作作風工作方法,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和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實踐途徑。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高舉起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旗幟,極大地凝聚起民族精神,并使從精神上建黨獲得強大的動力和源泉
鴉片戰爭后,面對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舊中國,近代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實現民族復興作了各種嘗試和努力,但由于沒有找到一條正確道路,不能凝聚起人民大眾的力量和民族精神,而皆歸于失敗。中國共產黨先驅者建黨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探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正確道路的過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把社會主義變成活生生的現實。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敏銳地看到這是“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世界人類全體的新曙光”,決定走俄國人的道路,用社會主義改造中國。按照這條道路需要建立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高高舉起了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并肩負起了領導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高舉起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旗幟,把剛建立起來的黨推進了神圣的精神煉獄。領導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使命,要求中國共產黨以任何其他政治黨派和政治集團所沒有的精神面貌出現在人民面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建黨,按照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性質要求建黨,自覺地提出了精神建黨的目標。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制定的《中國共產黨宣言》提出,黨要成為“最有階級覺悟和革命精神的無產階級”的代表,黨的二大在確立黨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同時,提出黨要領導工人“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精神去奮斗”。按照這一精神建黨的目標,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建黨斗爭和建黨初期的斗爭實踐中,從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中,汲取動力和源泉,孕育并初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獨有的精神體系——偉大建黨精神。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建黨過程中創立了黨的“斗爭哲學”,使黨在斗爭中不斷創造新局面,也使精神建黨不斷達到新境界
中國共產黨在斗爭中誕生,也在斗爭中壯大,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懈奮斗、在斗爭中不斷開創新局面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創建黨的過程中,創立了黨的“斗爭哲學”。毛澤東說,他在初讀《共產黨宣言》時,首先取了“階級斗爭”四個字。在他親自擬定的入黨誓詞里,就有“階級斗爭”、“犧牲個人”幾個字。“斗爭哲學”深深體現在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里;堅持“斗爭哲學”,使精神建黨不斷達到新的境界。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也是“斗爭哲學”最早的踐行者,精神建黨在斗爭中達到新境界的生動體現者。
一是為堅守理想奮斗犧牲。用俄國十月革命的辦法在中國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統治,實現民族復興,必定是一條血與火的道路。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選擇這條道路時,就做好了奮斗犧牲的思想準備。陳獨秀總結五四運動的經驗,一是“直接行動”,二是“犧牲精神”。犧牲精神也就是他說的“出了研究室就要入監獄,出了監獄就要入研究室”。他還說若因為擁護民主和科學,“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李大釗認定的犧牲精神,是“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他自己“勇往奮進”、“癉精瘁力”、“斷頭流血”都做到了。還有許多人同他們一樣,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斷頭流血”,用理想、奮斗和犧牲,詮釋了黨的“斗爭哲學”。
二是為堅持真理堅韌斗爭。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創建黨的過程,是一個追尋真理的過程。他們選擇以社會主義改造中國,被反動勢力視為洪水猛獸,也曾在新文化陣營內部引起質疑和反對。在幾次大論戰中,以李大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等各種假社會主義,作了堅韌不拔的斗爭,捍衛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地位和社會主義的科學性。正是這些斗爭實踐,孕育了中國共產黨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政治品格,為偉大建黨精神打上了鮮明的底色。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走出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精神建黨開辟了實踐方向和人民方向
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要求科學解釋客觀世界,而且要求積極地、實際地改造客觀世界。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品格,走出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道路。五四運動“直接行動”的結果,使他們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如果停留在研究層面,是不能落地生根的,必須走向社會實際。李大釗提出:“社會主義必須應用于中國實際環境”,社會主義者必須使自己的活動“環繞著他的實境”。社會實際,首要的是中國的社會實際。在當時留洋風氣盛行的情況下,毛澤東卻沒有踏出國門,他說他“脫不開‘中國’這個地盤”,對中國的社會實際了解不夠,要去做更多的實地調查和研究。同他一樣,許多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青年知識分子,不管是出國還是沒出國的,從此走出書齋,投身社會實際斗爭,最后完成了向馬克思主義者的徹底轉變。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投身社會實際斗爭,實質上是走上了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的五四運動,讓他們看到了“庶民”的力量和勞工之神圣,認識到“要想把現代的新文明,從根底輸入到社會層面,非把知識階級與勞工階級打成一氣不可”。“到民間去”,一時成為口號。在建黨前,他們舉辦平民教育講演團到城鄉進行講座,舉辦平民夜校教平民學文化,還專門到工人群眾中進行社會調查,并明確提出了“組織農工運動”的任務。中國共產黨剛成立,他們就把組織工人運動作為黨的主要工作,迅速領導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中國共產黨的先驅者,走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奠定了黨實踐第一、人民至上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也奠定了精神建黨的實踐方向和人民方向,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和發展開辟了道路。
(來源:《中華魂》雜志;作者為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