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學宮:“養成農民運動之指導人才”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原為“嶺南第一學宮”番禺學宮舊址。明清時期,番禺學宮秉承“以崇先圣、以育人才、以昭化治”的理念,為廣東地區培養出眾多著名士子,如愛國詩人張維屏、清末維新派重要人物周汝鈞等皆求學于此。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是在這座頗富經卷氣息的古代學宮里開辦了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為了培養更多領導農民運動的骨干,由共產黨人倡議主持,國共兩黨合作,先后在廣州舉辦了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前五屆農講所學員基本為廣東本地人,畢業后也大多回到原籍開展農民運動。
1926年1月,毛澤東出席了國民黨二大并參與修改了《農民運動決議案》。《決議案》明確指出,“中國之國民革命,質言之即為農民革命。為要鞏固國民革命之基礎,亦唯有首在解放農民”。會上還成立了以毛澤東、林祖涵(林伯渠)、蕭楚女等9人為委員的農民運動委員會。當年3月,毛澤東被任命為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教學地點定在番禺學宮。
1926年5月3日,這座有著600多年悠久歷史的學宮的院墻內,貼滿了光彩奪目的革命標語,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正式開學。開學儀式上,林伯渠、何香凝、彭湃等各界人士齊聚一堂。林伯渠在開學儀式上匯報了本屆農講所開辦的緣由,毛澤東則報告了本屆農講所的籌備經過和招生情況。接下來,10位來賓相繼發表演說,核心思想為:中國人口農民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農民受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之壓迫剝削,比任何民眾為甚,國民革命若不得農民參加,農民問題若不在國民革命中得到解決,則革命必不能成功。在場人員聽完演說后,皆為之振奮。開學儀式一直持續到下午3點,在全體起立高呼“組織全國農民參加國民革命”“工農商學兵聯合起來”等口號聲中結束。
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擴大了招生范圍和人數,有來自全國20個省的300多名學員參加,課程主要涉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講解、對中國農民問題的分析以及對中國革命基本知識的講授,軍事訓練時間則占全部課程的三分之一,教員有毛澤東、周恩來、彭湃、惲代英、蕭楚女等。這些教員普遍學習和研究過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功底,且多是熟悉中國社會和革命狀況并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民運動領導者。
番禺學宮高大寬敞的大成殿,是毛澤東講授《中國農民問題》《農村教育》《地理》3門課程的教室,其中《中國農民問題》課程的授課時間最長。課上,他將自己撰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做成講義,向學員作了專題講授,指出要弄清中國革命的對象和動力問題,深刻認識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只有“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才能取得革命斗爭的勝利。
開辦農講所期間,毛澤東還領導學員深入開展革命實踐。開學后不久,恰逢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舉行,毛澤東便組織學員到現場旁聽,學習農民運動經驗。1926年6月23日,毛澤東率領全體學員冒雨參加了紀念“沙基慘案”一周年的反帝示威游行。8月,他又組織學員到開展農民運動卓有成效的海豐縣實習兩周,帶領學員分頭到當地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中參觀訪談,同時調查了解農民的要求和所思所想,學習開展農民運動的方法。
為了切實掌握各地社會實際情況,毛澤東經常邀請學員到自己辦公的東耳房談心,如一位蒙古族學員在同毛澤東交談時,就把軍閥欺壓百姓、王公貴族在窮苦牧民頭上作威作福,窮人餓死、逃荒和賣兒賣女的情況都傾訴了出來。毛澤東還將學員按地區組成13個農民問題研究會,主持擬定了租率、田賦、地主來源、農民觀念、民歌等36個調查項目,要求學員根據家鄉情況一一填寫。毛澤東對這些調查材料十分珍視,并在1961年時回憶道:“在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時候,我發動各省來的學生抄寫民歌,每人十首,十人百首,百人千首,三百人就有三千首民歌,還有一個人抄寫了幾十首的。其中包括內蒙古、黑龍江的,只是沒有青海、新疆的。我對他們說:你們抄寫民歌,我發紙,每人發幾張紙。一個人長到十幾、二十幾歲,總能記得一些民歌。從這些民歌里面可以懂得許多東西。”
農講所如火如荼地開辦,革命形勢也在迅速發展。到1926年6月,全國已有10余個省擁有了農民組織,農民運動也極大地支援了國民革命軍的勝利進軍。在此背景下,毛澤東對于農民運動的思考也越發深入,不僅組織編印了一套《農民問題叢刊》,以推廣國內外特別是廣東農民運動的經驗,供全國各地從事農民運動的革命人士參考,還專門為該叢刊撰寫了題為《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的序言,一針見血地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毛澤東對農民運動的一系列深入研究,為此后其創造性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勝利之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1926年9月,“因北伐工作緊迫,全國革命潮流高漲,各省區之廣大農民群眾,亟待喚起”,第六屆廣州農講所學員畢業后立即被派返至各省區開展農民運動。毛澤東則離開廣州到達上海,將工作重點放在如何通盤部署全國范圍內的農民運動,提出了除粵省外,農民運動先集中在湘、鄂、贛、豫四省發展,以重點帶動全局的設想。與此同時,他還赴長江沿線一帶考察,并聯絡湘、鄂、贛等地國民黨省黨部,商討合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等事宜。
1927年3月7日,在毛澤東的精心籌備下,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在武昌紅巷13號開課,它既是廣州農講所的繼續和發展,也是農民運動配合北伐戰爭的重要產物。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農民運動講習所將革命火種從嶺南地區播撒到全國,燃遍四方。它幫助革命者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激勵他們縱然面對革命逆轉直下的形勢和敵人的瘋狂搜捕屠殺,也依然堅持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繼續勇毅前行。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2023年第10期《黨建》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