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覓渡》:以生命踐行信仰
寧敬武導演的電影《覓渡》,以清新而凝重的詩畫光影書寫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共產黨人的人生之路,把他們短暫的生命之旅置于中國共產黨誕生初期的宏大歷史中,既凸顯他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又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失敗前后所遭遇的巨大挫折、失敗后絕地反擊的悲壯,折射革命者以生命書寫信仰的崇高和中國革命探索新路的艱難。
故事主線分明、內容豐富,為血與火、生與死、重逢與分別、勝利與失敗交織而成的精彩劇情搭建起富有戲劇張力的銀幕舞臺。創作者充分吸收黨史研究的新發現、新成果,展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國際背景和重要細節,并以獨特視角對中國共產黨早期和大革命失敗前后的歷史進行新穎呈現。如瞿秋白和張太雷的早年經歷以及在莫斯科的奇遇,瞿秋白與魯迅先生的密切交往和魯迅及黨組織營救瞿秋白的努力等內容,都是或首次或不同于以往的全新呈現,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填補了內容空白、開拓了創作思路。
電影《覓渡》劇本經過三年多的艱辛打磨,前后修改數十稿,以豐富的歷史細節和詩意的表達方式,講清楚盤根錯節的歷史故事。影片通過“回顧”和“穿插”的表現方法,形成把“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的生活”交織起來的敘事結構。創作者著力表現瞿秋白在敵人的酷刑、誘惑面前經歷精神淬煉,最終走向刑場的心路歷程。從他遭受野蠻刑訊,大義凜然不給敵人透露一點黨的機密,到與宋希濂、王杰夫進行攻心戰,這場生與死的較量將影片推向高潮。創作者充分挖掘現存史料,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匠心獨運的編排和虛構,使人物在生與死的一次次考驗面前完成了人格的升華。
一部電影成功與否,要看它是否成功塑造出具有藝術魅力、被廣大觀影者認可的人物形象。《覓渡》中瞿秋白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創作者大量引用瞿秋白《多余的話》作為人物的內心獨白。其中那些毫不留情解剖自己、大膽袒露個體生命在時代大潮中的困惑,表達自己對美麗世界無限留戀的話語,使我們看到一個革命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從這個角度看,《覓渡》對革命者的藝術塑造頗具新意,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第七研究部副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2023年10年25日第2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