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情況調研報告
[摘 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是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基礎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當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開始進入“由量到質、提質增效”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既存在前一階段迅猛發展而產生的問題,也面臨新發展階段帶來的挑戰,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展望未來,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要求和新需求,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對此,應從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科布局、教學工作和人才建設等全面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角度,高度重視和系統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將其作為優化體制機制、完善政策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時代 研究 教學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尤其是辦好新時代思政課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釋,親自謀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育教學、宣傳闡釋和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活動過程中,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圍繞“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情況”這一主題,先后赴上海、南京和濟南等地開展調研活動,以期在深入了解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系統把握當前的發展階段、主要特點、困難問題和面臨的挑戰,進而提出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調研組分別在上海、南京和山東等地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訪談、座談活動,共覆蓋了35所高校、地方黨校和相關科研院所。訪談、座談和交流的主題涵蓋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理論研究、學科建設、教學實踐、人才隊伍、政策措施、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等多方面的豐富內容。通過實地參觀,調研組充分感受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取得的成就;了解了一線領導者、授課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F將課題組的主要調研發現和相關思考報告如下。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和取得的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下,我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數量達到歷史新高
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組織管理部門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依托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陣地,是高校高揚馬克思主義旗幟、堅守意識形態指導地位的重要力量,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彰顯我國大學社會主義底色的主渠道。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部署下,黨中央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例如中宣部、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2015年),中辦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2021年),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開始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由2012年的100余家發展到2021年底的1440余家。與10年前相比,馬克思主義學院數量增長了十幾倍。其中,37家馬克思主義學院相繼選列“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各地也評選出了一批地方重點或特色馬克思主義學院。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形成了以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為牽引,各類馬克思主義學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人才隊伍特別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教師隊伍結構持續優化
強教必先強師。習近平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當前,各地高校按照黨和國家的發展規劃,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教育部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超過12.7萬人,比2012年增加7.4萬人,隊伍配備總體達到師生比1∶350的要求。伴隨著人才隊伍數量的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人才隊伍的結構也持續優化,其中,年輕化、高學歷化成為隊伍發展的新態勢。教育部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專職思政課教師中,49歲以下占77.7%,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72.9%,具有高級職稱的占35%。近年來,新進人才的學歷層次比較高,整體拉高了隊伍的水平,推動了人才隊伍的結構轉型,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理論功底和綜合素養顯著提升,為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力量。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工作尤其是“大思政課”建設開拓出全新格局,課堂面貌煥然一新
思政課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以來,思政課在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其發展環境和整體生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首先,思政課的組織領導與管理機制日臻完善,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履行思政課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講思政課、帶頭聽思政課、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形成了合力辦好“大思政課”的全新格局。其次,各地高校通過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打造平臺、共享資源等方式,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模式;通過推出思政示范課程、打造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建設教學研究示范中心、編寫專業類思政課教材和教學指南等方式,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再次,思政課教學方法“一省一策”“一校一策”乃至“一生一策”的探索取得重要進展,各地涌現了諸如問題鏈教學法、經典研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小組討論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影像教學法等廣泛應用的新式教學方法。最后,善用“大思政課”,積極探索把思政課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各地高校積極拓展實踐載體,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例如,緊扣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及富有各地特色的節慶紀念活動等重大時間和事件節點,深化拓展思政課途徑和載體,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在調研中,專家學者普遍反映,當前思政課堂真的活起來了,教學方式更多樣了,課堂樣態更豐富了,越來越多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思政“金課”涌現出來,思政課堂面貌煥然一新。
(四)高校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成效明顯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主渠道。各地高校在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和教學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推動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目前已經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各高校在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必修課的同時,普遍加強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建設,初步形成了必修課加選修課的課程體系。不少高校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設定課程模塊,開設選修課程。
(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果豐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反復強調要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專家學者普遍表示,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在高校院系中的“生態位”顯著躍升,現在是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黃金時期”和“最好的時候”。從研究成果來看,當前也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大發展大繁榮”時期。例如,以“馬克思主義”為主題從中國知網檢索,截至2023年8月31日共有504553篇文獻,其中2012年以后的文獻253639篇,占比超過50%。也就是說,近10年的發文數量超過了以往幾十年數量的總和。又比如,調研中,某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僅2022年一年就發表了112篇C刊(CSSCI)論文,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項、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項。同時,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方面,已出版中宣部馬工程重點教材36種、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80種。
(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高校圍繞“全面建設一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切實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對哲學社會科學建設的引領作用”這一中心任務,著力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建設。2017年,教育部批準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八所高校首批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從無到有的突破。目前已有46家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本科生。截至2021年底,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本、碩、博在校生達6.2萬人。同時,截至2021年底,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增加到10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增加到279個,學位點數量位居各學科前列。此外,各地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探索還包括:一是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引領,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學科為支撐,覆蓋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二是深入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化、學理化和分領域、分專題研究,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知識體系,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體系建設;三是普遍加強對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等內容的研究與概括,總結規律性認識、提煉標識性概念,努力打造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話語體系。
(七)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改變,工作尊嚴感和自豪感、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以及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等得到提升,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影響力呈現上升態勢
專家學者普遍反映當前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不但得到單位的高度重視,更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與認可。工作自豪感、職業歸屬感和社會美譽度的躍升,職業激勵效果的顯著提升,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者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必將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隊伍,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參與決策咨詢和理論宣講活動,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不少馬克思主義學院主動組織教師圍繞重大社會現實問題開展調研并向有關部門提交咨詢報告,也有不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受邀參與各級政府重要文件、報告等的起草工作,還有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通過各種形式擔任社會兼職、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使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咨政建言、政策制定、服務社會等方面展現出重要價值,社會認可度明顯提升。
二、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經過近年來的迅猛發展,當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開始進入“由量到質、提質增效”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既存在前一階段迅猛發展時產生的一些問題,也面臨新的發展階段帶來的挑戰,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一)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在各項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導下,經過前些年的迅猛發展,全國半數左右的高校已經建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數量迅猛增長之后,其建設和發展質量值得特別關注,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上。從主觀角度來看,各地高校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理解和重視程度存在差異;從客觀角度來看,各高校的學校性質、層次層級、所處地域、所屬領域和發展階段千差萬別,不同院校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及其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期待、支持力度等也不盡相同。這些主客觀因素必然導致不同學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建設和發展存在不小的差異。另外,專家學者提到較多的一個問題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中存在一定的“疲態化”現象。還有一個值得特別關注的是經費使用問題?傮w來看,在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發展的經費管理中,呈現出管理過細、碎片化、不統一的特征。經費管理和使用的限制性因素多,影響了經費效益的發揮,不少馬克思主義學院面臨“有經費花不出去的困境”;專項經費的碎片化,不利于集中統一調用,難以取得規模化效果,導致有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面臨“有想法但無經費落實”的問題;同時,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經費支出存在不規范、使用途徑單一(如大量經費被用于召開會議)等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工作尤其是思政課教學中面臨不少有待破解的長期難題
思政課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可或缺的關鍵課程,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習近平強調:“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彼颊n教學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這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具備深厚的知識儲備和理論素養。調研中,幾乎所有的一線教師都表示“上課壓力很大”“課時偏多”。要把學生關注的一些深層次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甚至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如果對這些問題講得“不足”“不夠”“不透”,往往會影響授課效果,思政課的“到課率”“抬頭率”勢必會大打折扣。有調研對象反映,當前課程教學內容偏重,有些內容一堂課難以講完,有些內容在不同課程中重復出現;教師對如何恰當使用統一制作的課件存在疑惑,受制于嚴格的考核管理規定,有的教師授課時只念課件。有些高校開門辦思政課、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不夠。也有專家反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思政課教學還面臨著不少新挑戰。例如,不同年級或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不同,教學內容理應作出不同的安排,而這在現實教學中很難實現。同時,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有異,吸收程度千差萬別,統一教材難以滿足差異性需求。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人才隊伍尤其是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仍存在不足
近幾年,為完成1∶350的師生比配備要求,各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人才隊伍建設普遍經歷了一輪量的躍升。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問題。第一,短期內大量年輕人的涌入,帶來隊伍迅速年輕化,但也造成了隊伍年齡結構比例失衡的問題:短期影響是內部競爭加劇,長期影響是隊伍更新速度過快過猛。第二,不少非專業背景的人才涌入,在優化隊伍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的同時,也帶來了專業轉換和職業融入問題,加大了培養培訓的壓力。第三,由于人才成長規律的限制,目前各地高校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教學能手普遍匱乏,科研團隊和教師隊伍質量的提升依然任重道遠。第四,雖然同是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但是由于不同高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不同,各地高校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也存在不平衡問題。第五,面對中共黨史黨建一級學科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發展需求,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專業人才存在儲備不足、供需失衡的問題。
(四)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調研中,針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普遍反映存在的問題包括:主動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不夠,問題意識不強、現實感不強;基礎理論研究比較薄弱,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究比較薄弱;闡釋性研究比較多,學理性研究比較少;熱點問題研究比較多,長期性、根本問題研究比較少,尚未出現學術界和社會公認的學術經典;理論研究與宣傳教育、教學實踐脫節問題突出,研究成果簡單化、標簽化傾向嚴重,難以轉化為宣傳成品、教學成果;論文評價機制不健全,發表的學術論文“量多質低”問題突出,出現了“從概念到概念、從觀念到觀念、從范式到范式”的空轉現象;等等。
(五)師德師風建設仍存在一些短板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在高校高揚馬克思主義旗幟、堅守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力量,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彰顯中國高校社會主義底色的重要方陣。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德師風問題,社會關注度高,一旦出現問題,容易引發嚴重負面輿情。整體上看,當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師德師風建設與黨中央的要求以及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差距,與新的歷史方位下教育發展、人才培養對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需要還不完全適應。
三、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面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要求和新需求,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關于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的思考和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度重視和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將其作為優化體制機制和完善政策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不少專家學者在談到當前存在的問題,例如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理論研究、學科建設、思政課教學、人才隊伍乃至政策支持等問題時,普遍強調要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即這些問題的性質、功能,黨中央對這項工作的定位、期待和要求,以及這些問題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所處的位置,等等。因此,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首先學習領會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的定位、期待和要求,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以長效機制和內生動力建設為重點,優化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當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引導。長遠來看,政策驅動是有限度的,長期發展的關鍵在于形成內生動力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在量的迅猛增長之后,如何提質保質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在各類支持性政策有序退出后,保證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續性,對于實現高質量發展尤為關鍵。這個問題也是各地馬克思主義學院關注的問題。不少專家學者建議上級管理部門尤其是考核評價部門針對此問題拿出更多的真招實招。此外,為避免“一刀切”問題,建議適當鼓勵各地高校按照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原則,基于地域實際、學校屬性、所屬領域和發展階段,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和宣傳普及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要求全黨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研究。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蘊含和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無論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工作,還是講好思政課,都要加強學習、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四)進一步完善思政課人才隊伍建設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培訓機制、激勵機制和退出機制
不少一線教師對當前的考核評價機制提出了改進建議,主要包括:教學評價方面,除了學生評價之外,適當增加其他相關主體的評價及其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任務量考核方面,適當區分或平衡教學工作與研究工作;職務職級考評、晉升方面,適當分類考評或根據工作重點適當傾斜;思政課教師隊伍能力提升方面,組織更多的專業培訓或職業訓練,構建多樣化的培訓平臺,豐富培訓途徑;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進一步優化激勵機制,建立明確的退出機制,盡可能消除人才隊伍的后顧之憂,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學科研工作。
(五)創新機制方式,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全面激發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近平強調,辦好思政課“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研中,不少一線教師對規定內容與自主發揮之間的空間到底有多大表達了困惑。對此,有教師建議上級主管部門進一步優化課堂考核評價體系,盡量把規定內容與自主發揮的空間細化、量化,盡可能地可控、可感、可免責,營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更好地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新授課方式也很重要。有教師建議上級主管部門或管理機構大力推動或鼓勵在思政課上積極采用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智慧課堂等方式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授課內容方面,建議把教學重點、社會熱點、理論難點同學生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感。教材使用方面,由于思政課教學均采用統一組織編寫和修訂的高校思政課重點教材,建議有關部門根據教材修訂情況定期組織教材使用培訓,以更好地引導思政課教師吃準、吃透教材基本精神,把握重點難點,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高效轉化。還有不少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希望多開展教學能力培訓或者精準幫扶,以提升教學水平。
(六)以學科群建設為統領,持續優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體系、專業體系、教學體系和課程設計,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由“整合”向“聚合”轉變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群和專業設置是當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建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群,發揮學科群建設的整體效能和規模優勢,亟須解決如何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專業“由分到合、從散到聚”的問題。在學科和專業層面,建議從理清中共黨史黨建一級學科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關系出發,優化解決相關二級學科的歸屬問題(例如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兩個二級學科分別從經濟學和政治學劃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中)、研究領域區分問題、教師隊伍布局問題和學科支撐思政課問題。在課程教學層面,建議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適當整編教學內容,化解一線教師反映較多的課程設置偏多、內容偏重和部分教學內容重復等問題。
(七)全面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建設,以優化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為引領,全面啟動專業教材編寫、修訂工作,將黨的創新理論有機融入各門思政課教材和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專業教材
課程教材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意志,是育人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人才培養的方向和質量。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是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完成鑄魂育人使命的關鍵環節,也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的重要途徑。要全面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建設,以優化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為引領,盡早盡快啟動專業教材編寫、修訂工作,將黨的創新理論有機融入各門思政課教材和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專業教材。
(八)堅持師德師風違規“零容忍”,及時開展師德師風自查自清行動,將底線管控與高位引領相結合,以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習近平強調:“‘經師易求,人師難得’。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痹隈R克思主義學院這樣的教育重地和思想高地,師德師風建設尤為重要。要堅持師德師風違規“零容忍”,嚴肅處理在信念信仰、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學術誠信、思想道德等方面突破底線的人員,把這些違規違紀人員及時清理出教師隊伍。同時,將底線管控與高位引領相結合,積極建立教師共同價值追求,引導廣大教師自律自強。
(注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本雜志紙質版)
(調研組成員:崔友平、呂增奎、劉仁勝、呂楠、晏榮、宋學增。執筆人:宋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