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新征程上,要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和鮮明品格。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黨的理論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論淵源。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共產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淵源于馬克思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價值追求。
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縱觀歷史,中國共產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創造性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創造性地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初心使命、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等諸多方面論述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把人民利益作為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終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體系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各領域各方面,有著豐富和深刻的思想內涵。
新時代以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為人類減貧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呈現新局面。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向全黨發出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沒有共同的思想就不會有共同的行動。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在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始終為人民謀幸福上書寫了新的篇章。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善于從變化了的社會主要矛盾出發謀劃發展,把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與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此,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需要確定奮斗目標、戰略安排,以此凝聚共識和力量。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確定奮斗目標、完善戰略安排,并在奮斗目標和戰略安排中充分體現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要求。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已繪就,在實現奮斗目標的過程中,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好發展戰略,必將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高質量發展中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
來源:《經濟日報》(2023年10月23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