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軒:韶山第一個黨支部的支部書記
毛福軒譜名毛恩梅,1897年4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他比毛澤東小4歲,而輩分卻高兩輩,是毛澤東的族叔祖。時值清朝末期,災荒連年,少年毛福軒跟隨父母親背井離鄉,千里迢迢,沿途乞討逃荒到南京、江陰一帶,投親靠友以謀生活。辛亥革命爆發后,年僅14歲的毛福軒陪父母回到韶山。
1921年,當24歲的毛福軒聽說毛澤東回家鄉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時,便產生了想學習的念頭。經毛澤東介紹,毛福軒進入自修大學附設補習學校進行半工半讀。工讀期間,毛福軒仿佛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自修大學,毛福軒認識了何叔衡、夏明翰、李達等共產黨人,逐漸認識到:只有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能幫助窮人“脫除一切痛苦”。這一刻,他下定決心要跟著共產黨鬧革命,要打破現有的一切不平等。
1922年,在毛澤東的調派下,毛福軒前往江西安源煤礦,協助毛澤民從事工人運動。當時,毛福軒的公開身份是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的職員,這是一個為減輕工人消費負擔而成立的組織。這是毛福軒第一次參與工人運動,初涉的緊張很快就被沉著冷靜所取代。他以新身份為掩護,積極參加路礦工人的罷工斗爭,經受了鍛煉和考驗,終于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底,毛福軒奉調從安源回到韶山,在毛澤東的帶領下,成為韶山農運的帶頭人。他走親訪友,向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團結了一批苦大仇深的農民和鄉村知識分子。
1925年2月6日,毛澤東從上海經長沙回到故鄉韶山,直到8月28日才離開韶山去廣州。這一次,他在韶山住了203天,是毛澤東1921年離開韶山后回故鄉時間最長的一次。毛澤東回韶山,本來是回來養病的,但沒有閑著。毛澤東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對農民進行思想啟蒙教育。在長沙,他有過辦工人夜校的經驗。這時,他通過楊開慧、李耿侯等,發動進步教師,利用原來的祠堂、族校,在韶山、銀田寺一帶創辦夜校。除教識字、教珠算外,還講三民主義,講國內外大事。通過創辦夜校來啟發農民的階級覺悟。到7月間,夜校發展到20多所。
從1925年3月起,毛澤東以毛福軒等為骨干秘密組織農民協會,發展會員。夜校的學員大多成了農協骨干,夜校場所一般也是秘密農協的會址。不久,這種秘密農協發展到20多個。在這個基礎上,毛澤東親自發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黨員。
6月中旬的一天,在毛澤東家里,由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韶山支部成立會議。毛澤東推薦毛福軒任黨支部書記,領讀入黨誓言,舉行龐叔侃、鐘志申、毛新梅、李耿侯等4位新黨員的入黨宣誓儀式。
湖南省農村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韶山支部就此成立,它的秘密代號為“龐德甫”。韶山黨支部成立后,毛福軒任黨支部書記。韶山黨支部最早的5名黨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誓言,他們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成為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英雄事跡可歌可泣。自此,毛福軒真正站在了自己所向往的那個新世界的入口,并立志為之奮斗終身。
毛澤東親手創建的中共韶山支部的正式成立,使韶山農民運動有了領導核心,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摘自2014年第4期《黨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