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波巷,南粵曙光從這里升起
走進位于廣州市越秀區起義路素波巷30號的廣州市第十中學,一棟紅墻綠瓦的二層小樓格外引人注目,牌匾上“黨的光輝照萬代”7個字熠熠生輝。1921年3月,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活動地點便主要集中于此。在這里,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了廣東省首個黨支部,開辦了廣東省立宣講員養成所,培養出大量杰出黨員干部,使得革命曙光從這里徐徐升起,照遍整個南粵大地。
長期以來,廣州作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后唯一的外貿口岸,與外界接觸最早,百姓“通知外情”也最多。得風氣之先的廣州,富有敢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涌現出一大批心懷家國、立志救亡圖存的仁人志士。1919年,五四運動席卷全國,廣州各界、各階層積極響應、廣泛參與,興起宣傳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潮。從1919年7月起,楊匏安以《世界學說》為總標題,先后在《廣東中華新報》發表41篇文章,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在當時的華南地區產生了積極影響。此外,正在北京大學深造的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3位廣東籍學生,接受了五四運動的洗禮,并對馬克思主義有了初步的了解。1920年7月,3人畢業回到廣州,在陳獨秀的指導下,成立了廣州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起《廣東群報》,積極開展新文化宣傳。1920年10月,早已把目光投向廣州這片紅色熱土的陳獨秀提筆為《廣東群報》創刊號撰寫《敬告廣州青年》一文,鼓勵廣州青年“做貧苦勞動者底朋友,勿為官僚資本家傭奴”。
1920年12月,陳獨秀應邀從上海到廣州擔任廣東省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到達廣州后,陳獨秀立即約見譚平山等人,商討在廣州籌備建立黨組織的事宜,他說:“為使廣東民運獲得更大的發展,必須建立一個領導組織”“建立一個共產黨的組織”。當時無政府主義思想作為一種激進的社會思潮,對廣州青年產生了較大影響。1921年1月,陳獨秀在廣州公立法政學校作了題為《社會主義批評》的演講,著重批評了無政府主義傾向,就此展開一場同廣州無政府主義者的論戰,使許多人逐步認清了無政府主義的實質,劃清了馬克思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界限。
1921年3月,經過認真醞釀和準備,陳獨秀與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組織成立了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商定以陳獨秀為書記(不久由譚平山繼任),陳公博負責組織工作,譚植棠負責宣傳工作,并決定以《廣東群報》為機關報,活動地點則選在了素波巷30號小紅樓中。此外,原上海黨組織成員沈玄廬、袁振英、李季3人由于當時正隨陳獨秀到粵工作,故也參與到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活動之中。
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對《廣東群報》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大量轉載刊登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蘇俄歷史和現狀、分析中國實際問題的文章,被《新青年》雜志評價為“是中國南部文化運動的總樞紐,是介紹世界勞動消息的總機關,是在廣州資本制度底下奮斗的一個孤獨子,是廣東十年來惡濁沉霾空氣里面的一線曙光”。此外,黨組織還創辦起《勞動與婦女》雜志,向廣大勞動群眾和被壓迫的婦女進行宣傳教育,再加上編輯部已遷至廣州的《新青年》雜志,三種報刊很快成為南粵地區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為了幫助青年群眾學習革命理論,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還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達80余人,阮嘯仙、劉爾崧、周其鑒、楊匏安、黃學增、張善銘等均是其主要成員,他們先后參加了黨、團組織,成為領導群眾運動的骨干。為“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造就將來開展工作的干部”,陳獨秀專門撥出經費,在素波巷30號的小紅樓里創辦了廣東省立宣講員養成所,許多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在此學習,叩開了通向馬克思主義真理殿堂的大門。此外,陳獨秀還領導創辦了注音字母教導團、俄語學校,推動成立工會組織,開展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這些活動,使馬克思主義在廣州得到了有組織的廣泛傳播,促進了廣州人民革命運動燎原般快速發展起來。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陳公博作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代表參加了大會。8月,在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基礎上,中共廣東支部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局,機關駐地就設在小紅樓內。1921年8月,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不久,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南方分部便在廣州誕生,以更好領導工人運動。此后,廣州的工人運動在黨的直接組織和領導下,實現了長足發展。1922年3月,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機關報《青年周刊》的通訊處亦設在這棟積淀著深厚紅色基因的小紅樓內。5月,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和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進一步推動了廣州的工人運動和青年學生運動發展。1923年,伴隨著中共中央的南遷,廣州很快成為大革命的中心,在南粵大地掀起了國民革命的浪潮。
素波巷小紅樓曾在戰火中被毀,后來按原貌進行修復,與校園融為一體,見證著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成長。一百多年前,革命先輩在這里播撒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火種,升起南粵大地革命的曙光。而今,小紅樓又擔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用燦爛之光照亮新時代奮斗者的前進之路,指引著“答卷人”們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來源:《黨史信息報》2023年9月13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