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調查研究“下半篇文章”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當前,我們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領導干部做好調查研究的“下半篇文章”,下足研究的功夫,解決發現的問題,提實轉化的對策,使調查研究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為民造福、推動工作的有力抓手。
深入研究是前提。正確的調查只有通過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實際意義。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深入調查、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復的工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從而找準問題產生的根源,形成解決問題的初步思路和方案。人的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交流會等方式,與普通群眾、基層干部、專家學者等就調查所了解的情況和擬采取的對策交換看法,對拿不準的問題要反復調查取證,有針對性地對調研報告查漏補缺。撰寫調研報告既要避免“閉門造車”“主觀臆斷”,也要防止出現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的情況,做到“抓點時要善于管窺全豹,跑面中要能夠見微知著,綜合提煉”,所制訂的措施不能大而化之、籠而統之,要詳細回答“做什么、由誰做、做到什么程度”,形成科學的判斷和可行的對策。
解決問題是目的。馬克思曾說:“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實際工作中,不能只調研那些淺層的、表面的、不痛不癢的問題,要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開展調研。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檢驗調研科學性、有效性的評判標準。那些走一圈過一遍聊一下、不拿出實際舉措、不解決實際問題的調研,那些“成果”一大堆、成效看不見的調研,實質都是“作秀式”的調研,會嚴重損害黨員干部的形象,損害黨和政府的威信。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在現場能解決的要當即解決;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推進的,要緊盯不放、久久為功。及時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逐一落實整改責任、明確具體措施和整改時限,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
轉化落地是保障。調研成果轉化是調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是事關調查研究質量和成效的關鍵一環。調研報告剖析問題再準、提出建議再實,還都停留在紙面上,不落實到解決問題的行動上,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經過充分研究、比較成熟的調研成果,要及時上升為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措施;對尚未研究透徹的調研成果,要更深入地聽取意見,完善后再付諸實施;對已經形成舉措、落實落地的,要及時跟蹤評估,視情況調整優化。”要落地見效,一經形成決策部署或具體措施,就要制定目標、規定時限、確定人員、劃分責任,一件接著一件干、一錘接著一錘敲,以釘釘子精神破解一個個難題,堅決避免“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等形式主義做法,防止出現研而不用、“束之高閣”的情況。要積極反饋,對成果轉化運用中產生的新問題、出現的新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對形成示范效果的轉化經驗加以總結并宣傳推廣,把成果轉化運用作為評價調研質量的重要標準,引導調研工作更具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要跟蹤評估,加強對調研課題完成情況、問題解決情況的督查督辦和跟蹤問效,綜合運用巡視巡察、審計督察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手段,定期對調研對象和解決問題等事項進行回訪,使調研成果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辦法、惠及民生的實招、戰勝困難的良方。
(作者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