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世界觀

作者:高祖貴    發布時間:2023-07-11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其中,獨特世界觀主要包括和合共生、開放包容、天下大同等重要涵義,把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國情特色融通一體。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決定獨特世界觀的文化基因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為貴”“崇信修睦”“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天下大同”“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思想理念,決定了中華民族追求和平、自省克制、內斂包容、平等互尊等精神特征和文明特性,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世界觀的文化基因和科學內涵。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所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

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既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體現了人類實現現代化的普遍性,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符合本國實際,體現了人類實現現代化的特殊性,具有基于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把現代化一般規律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體現了人類實現現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極大拓展了人類實現現代化的歷史空間、現實空間、未來空間。

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決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

獨特世界觀強調順應世界現代化的共通性

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世界觀強調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潮流,積極適應人類發展進步趨勢,始終保持歷史主動和戰略主動,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中華民族興盛繁榮不斷注入新動力。

現代化作為近代以來形成并不斷演進增強的世界大趨勢,在廣義上主要指工業革命以來,生產力大發展導致社會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革,進而推動世界經濟加速發展,并引起社會文化相應地發生重大變化。具體說,現代化作為一個歷史進程,就是以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產業發展變革為推動力,使傳統農業社會實現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大轉變,使工業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并引起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行為方式發生深刻變革,促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主動或被動地不斷現代化。這個歷史趨勢及其進程,從歐美國家開始,伴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推進,不斷向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拓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民族以不同的速度、程度、方式納入其中,并呈現不同的效果和特點。從總體上看,歐美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進程大致從15、16世紀開始,至今經歷了500多年的演化,是一個從傳統農業社會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內生型的現代化。歐美之外的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則是在本地內在變革動力尚不足以開啟現代化進程的歷史條件下,受西方侵略擴張的強烈沖擊,在被殖民地化和半殖民地化的過程中,為了抵抗或應對外部侵略擴張而發起的思想革命、商業革命、工業革命、社會革命。這些變革或革命在相當程度上是從外部傳導進入的外源型的,通常伴隨著同本地傳統和外部世界雙重的劇烈沖突。

當今世界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交匯期,為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間、海洋等方面的原創突破提供了更多創新源泉,多種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交叉融合、集群突破,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對全球創新版圖的重構和全球經濟結構的重塑作用將變得更加突出。這些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在全球化范圍內的傳播同樣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必然進程,同樣將帶動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在各個領域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刻變化。在此過程中,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實現現代化將遵循大致相似的邏輯發展。

正是深刻認識、準確把握、積極適應世界現代化的共通性,吸收借鑒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教訓啟示,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指南。

獨特世界觀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和世界現代化的多樣性

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世界觀強調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差異性。一方面,我們在學習和適應世界現代化一般規律的同時,積極探索和揭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殊規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強調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中華民族一直在尋求和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理論上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在戰略上不斷完善,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在實踐上不斷豐富,在時間壓縮的條件下“并聯式發展”,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新時代新征程的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另一方面,環顧全球大勢,我們清醒地看到,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在探求和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都以不同方式和在不同程度上結合自身傳統文化,在探尋蘊含自身文明特點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國家治理模式,都渴望自己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得到平等的承認尊重,都在主動或被動、直接或間接地借鑒其他文明和現代化模式。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和實踐上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但“我們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充分表明,廣大發展中國家完全可以尋找而且能夠找到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國堅定支持并尊重這樣的努力,堅信這將給世界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和更為廣闊的空間。

獨特世界觀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的互濟共進

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世界觀強調“立己達人”“兼濟天下”“和衷共濟”。我們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要求拓展世界眼光,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我們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交織聯動,把對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對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貫通起來,把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與推動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統一起來,把堅持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對內改革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套規則與積極參與并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統一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統一起來,把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與鏡鑒世界現代化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統一起來,為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大膽探索未知領域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探求、推進和完善各自的現代化提供更大動力和更有利條件。特別是隨著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決不是要搞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的同時,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在不斷擴大我國發展空間的同時為世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致力于推動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教授)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7月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