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習近平總書記論歷史思維

作者:吳瀚飛    發布時間:2023-07-10   
分享到 :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思維。從一系列關于歷史思維的深刻論述和運用歷史思維對問題的分析看,所謂歷史思維,就是高度重視歷史、正確認識歷史、把握歷史規律、汲取歷史智慧、增強歷史自信、指導現實工作、明確發展方向的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廣大干部及青年確立歷史思維、養成歷史思維的習慣并提高歷史思維能力。黨的十八大以后,他多次指出,歷史是“智者”“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清醒劑”,“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等,而強調最多的是“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2013年3月,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就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仍然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于歷史作為最好的教科書的重要作用,他也多次作出過深入論述。2013年6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領導干部通過學習黨史、國史,認識和把握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的豐富經驗,可以獲得思想的啟迪、知識的武裝,提高工作本領,站在歷史的深厚基礎上更加堅定地走向未來。”2018年11月,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又深刻指出:“歷史記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借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啟示。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更需要重視、研究、借鑒歷史。”2019年1月,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還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

同時,他始終堅持古為今用,通過講述歷史典故和史實,引用中國古詩詞和俗語、諺語來闡釋觀點、說明問題。通過這種對歷史典故和史實的分析研究借鑒運用,得出治國理政的真知灼見,加深大家對其背后道理的深刻理解,實現對現實問題和對策措施的正確把握,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歷史思維。可以說,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歷史及各領域的專門史等都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思維的重要對象。他的歷史思維在高度重視歷史的前提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用唯物史觀正確認識歷史

早在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里,提出了正確了解和認識歷史的重要命題。為什么要提出這一命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那么,怎樣才能正確了解和認識歷史呢?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深刻指出:“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2021年2月,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又進一步指出:“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因為,“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習近平總書記對正確認識我們黨的歷史高度關注并明確要求:“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實事求是看待黨史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既不能因為成就而回避失誤和曲折,也不能因為探索中的失誤和曲折而否定成就。”對于如何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他明確提出了“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的歷史唯物主義結論。同時,深刻指出:“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展”,“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這就從根本上廓清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為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可以看出,用唯物史觀正確了解和認識歷史,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思維的重要內容,也是歷史思維的哲學底蘊。

堅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這里,提出了“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在2018年6月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他又深刻強調:“所謂正確歷史觀,就是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么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實際上,高度重視歷史,正確了解和分析歷史,就是為了找到“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從歷史中把握規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所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看,對治國理政涉及的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歷史規律都有著深刻論述,為廣大干部提供了系列的“歷史規律的望遠鏡”,為認識和把握黨和國家乃至世界發展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對整個社會發展從歷史規律去把握大勢和方向,而且對社會各個領域發展方向的把握也是如此。對于研究學習歷史,他指出:“要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研史學史工作,整合歷史研究資源和力量,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更好總結歷史經驗、揭示歷史規律、把握歷史趨勢。”對于國家統一,他指出:“‘統則強、分必亂’,這是一條歷史規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同胞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對于青年的發展,他指出,“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對于少年兒童的成長和培養,他指出:“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未來總是由今天的少年兒童開創的。”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對中國問題如此把握,對世界的發展也這樣分析。2013年3月,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時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無論會遇到什么樣的曲折,歷史都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2013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縱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就是歷史規律。”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指出:“面對經濟全球化大勢,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里假裝視而不見,或像堂吉訶德一樣揮舞長矛加以抵制,都違背了歷史規律。”按照歷史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既為中國明確了道路,也給世界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國共同走和平發展道路,讓和平的陽光永遠普照人類生活的星球。”從歷史演進中把握規律,明確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思維的重要特質。

堅持汲取歷史經驗和教訓

歷史忠實記錄了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記述著前人治理國家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可以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提供重要啟示。對于歷史經驗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過深刻論述。早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就指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又指出:“要把黨的歷史經驗作為正確判斷形勢、科學預見未來、把握歷史主動的重要思想武器,更好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要把黨的歷史經驗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重要遵循,善于從歷史經驗中增強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的定力、魄力、能力。要把黨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據,在方向性、原則性問題上自覺對標對表。”注重借鑒歷史的經驗和汲取歷史的教訓推進治國理政,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思維的重要方面。

從借鑒歷史經驗看,貫穿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比如,2014年10月,對于作風建設,他指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作風問題最容易反彈,如果不緊緊抓住,一些已經初步壓下去的問題很可能死灰復燃。”因而,對抓好作風建設提出的要求就是:“解決作風問題,要像人防止疾病復發一樣來抓。如果‘四風’問題很快就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反彈了,那對我們黨的形象和威信損害就大了。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繼續以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種精神來抓作風建設。”2015年5月,對于知識分子工作,他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處理知識分子問題的歷程,可以看出,什么時候處理得好,黨和人民事業就蓬勃發展;什么時候處理得不好,黨和人民事業就容易遭受挫折。這是一條歷史經驗,一定要牢牢記取。”依據這條歷史經驗,他提出:“知識分子是生產力的開拓者、文化的創造者、知識的傳播者,必須把他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發揮他們的智慧和才能。”2016年5月,對于科技工作,他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歷史經驗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走向現代化的國家,都是科學基礎雄厚的國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成為世界強國的國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領域處于領先行列的國家。”借鑒這一歷史經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他進一步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是我們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

從汲取歷史教訓看,只要對治國理政有價值,習近平總書記都注重聯系實際予以分析研究。比如,對于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凝聚共識,他指出:“歷史上,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宋代的王安石變法,明代的張居正變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當時君主專制的政權性質和社會矛盾的不斷激化,各種利益關系錯綜復雜,加之統治集團內部盤根錯節、相互傾軋,改革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們的變法都遭遇了強大阻力,甚至弄得自己身敗名裂。”對于國家發展問題,他指出:“近代以后中國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歷史教訓刻骨銘心。一個民族只有自強,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對于我國歷史上吏治的得失,他深刻分析到:“要認清我國封建社會在吏治問題上存在的種種弊端,如任人唯親,結黨營私,用人不公,買官賣官,人身依附,黨爭不絕,貪婪奢靡,魚肉百姓,官本位嚴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吏治腐敗更是我國歷代王朝走向衰亡覆滅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我們必須吸取的歷史教訓!”對這些歷史教訓進行全面分析和深刻總結,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黨和國家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們黨的各級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務員,同歷史上的官吏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的干部管理同歷史上的吏治也有重大區別。我們總結分析我國歷史上吏治的得失,是要加強和改進干部管理工作,為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借鑒。”同時,還對領導干部汲取歷史教訓提出了要求、指明了路徑。他指出:“戰國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的歷史教訓大家都要引為鑒戒。”他要求:“領導干部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夸夸其談、陷于‘客里空’。”從以上分析看,習近平總書記思考問題、作出分析、得出結論、推進工作,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堅持把歷史、現實、未來貫通起來,在治國理政實踐中不斷借鑒吸收歷史中的經驗和教訓。

堅持增強歷史自信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黨的歷史光輝燦爛,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充沛的精神營養,增強勇氣和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豐富歷史畫卷。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回顧總結歷史,可以不斷增強我們的歷史自信。對于歷史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同年12月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2022年1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比較集中地作出過系統論述,全面回答了什么是歷史自信、為什么強調歷史自信、為什么能夠增強歷史自信、怎樣才能增強歷史自信等一系列問題。

那么,什么是歷史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信,既是對奮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對奮斗精神的自信。”為什么要強調歷史自信,他深刻指出:“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于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對于為什么能夠增強歷史自信,他進一步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致力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致力于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天下為公,人間正道,這是我們黨具有歷史自信的最大底氣,是我們黨在中國執政并長期執政的歷史自信,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的歷史自信。”同時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對于怎樣才能增強歷史自信,他指出,“我強調開展黨史總結、學習、教育、宣傳就是為了增加歷史自信”。在這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作出了表率。他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個地方,我都要瞻仰對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革命圣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有的是專程去瞻仰革命舊址和紀念場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每到一地,我都是懷著崇敬之心,重溫那一段段崢嶸歲月,回顧黨一路走過的艱難歷程,靈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禮。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動全黨全國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習黨史、銘記黨史,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真正做到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真正堅定歷史自信。”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7月1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