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船”奇故事!它運送1400名解放軍渡江,為解放南京作出重要貢獻
5月11日起,央視財經頻道重磅上線百集微紀錄片《紅色財經·信物百年》。由百年興業以來,百家企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親自出鏡,他們將各自企業的“傳家寶”帶到演播室現場,講述信物背后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紅色財經印記、探尋中國經濟脈絡。
今日為您講述“渡江戰役第一船‘京電輪’”的故事
信物名稱:渡江戰役第一船“京電輪”
信物傳承者:大唐集團
信物年代:1949年
信物講述人: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鄒磊
信物印跡:在渡江戰役中成功運送第一批人民解放軍完成渡江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前夕,一艘滿載煤料的蒸汽船駛入南京護城河內。沒過多久,這艘船上的人竟將所有的煤倒入了江中。這些人為何要將煤倒掉?這背后又隱藏了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1949年4月初,下關發電所的地下黨組織接到上級指示:務必保留一些噸位大、性能好的船只,為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做準備。當時的下關發電所負責整個南京的供電任務,所以作為廠里運輸主力的“京電號”就是其中首選。
1949年4月中旬,長江兩岸形勢愈加緊張,為了能徹底阻止解放軍渡江,國民黨軍隊將長江兩岸的船只搜集起來,統統燒、炸、沉、毀。而“京電號”等少量的大型船只,則被國民黨集中起來,嚴加看管。
夜幕下,寬闊的江面顯得格外平靜,探照燈光柱不時地在江面上掠過。見國民黨軍隊絲毫沒有放船的意思,“京電號”的船長黃興發坐不住了,趁國民黨放松警惕,他帶領船工將船上發電用的煤全部倒入了江中。當時連續幾天,“京電號”都沒能回到下關,電廠很快無煤供電。
不久,半個南京城就被黑夜所吞噬。國民黨軍隊擔心解放軍趁此機會過江,于是下令:下關發電所,因戰事需要,任何情況下不得中斷發電,違者以貽誤戰機論處。下關發電所廠長以運煤為由,要求歸還“京電號”,否則無法保證不間斷發電。
1949年4月23日夜里,下關發電所的地下黨組織命令“京電號”,立即開赴北岸迎接渡江部隊強渡長江。在成千上萬艘渡江船中“京電號”的體積最大,航行速度最快,運送能力最強。也因此成為了敵人集中火力攻擊的目標,此時,炮彈如暴雨一般傾瀉在江面上,“京電號”就這樣冒著對岸射來的密集炮火,劈波斬浪、奮勇向前。
1949年4月24日凌晨,連續航行了數小時的“京電號”運送1400多名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圓滿完成了渡江任務,為解放南京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京電號”運送的人民解放軍35軍103師的120名指戰員,成為了第一批登岸的部隊。從此,“京電號”也被后人稱之為“渡江第一船”。
南京解放后,下關發電所積極恢復生產,剛剛從硝煙中走出的“京電號”也馬不停蹄地為電廠運送供電燃料,但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開始用飛機對南京的重要設施進行轟炸,下關發電所則成為了被攻擊的主要目標。此時,“京電號”上的船工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護廠保電,絕不停止一分一秒供電!他們始終堅守在運煤崗位,冒著被轟炸的危險,駕駛著“京電號”堅持在第一線運送燃料和物資,為南京解放的光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燃料保障。
如今,“京電號”小火輪已不再是一艘運煤的船,而是凝聚著中國大唐不畏艱險、忠誠愛國、擔當奉獻精神的圖騰象征,并激勵一代代大唐人投身國家電力事業,付出無悔青春。
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