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也應該大有作為”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圍繞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認識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在世界尤其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創立了影響深遠的思想學說,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思想巨著,為歷史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引領,并一直影響著人類生活。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思想指引。”我們黨在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必須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實踐。在這個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回答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而出現的新的時代課題,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發揮作用。
哲學社會科學是體現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只有密切配合、相互結合,科學才能全面發展進步。此外,在增加國家經濟實力、提升國家硬實力的同時,如何提升國家軟實力、爭取國際話語權是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挨罵”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支撐話語體系的基礎是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沒有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就沒有話語權。哲學社會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具有獨特作用,要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思想,更加響亮地提出中國主張,更好地闡釋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拋棄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哲學社會科學是靈魂的創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承擔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并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哲學社會科學可以更好地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
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否則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近代以來我國發展歷程賦予的規定性和必然性。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并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新的理論指導實踐,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實踐證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是完全正確的,堅持理論創新創造、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從《共產黨宣言》發表到今天,170多年過去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馬克思主義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來說仍然是完全正確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堅持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性、歷史性及其相關規律,關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規律,關于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真正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當然,對待科學的理論必須有科學的態度。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能采取教條主義的態度,也不能采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必須針對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變化,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同我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結合新的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黨和人民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要刻苦鉆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新理論成果,努力掌握蘊含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還遠未結束。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及時科學地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更好地把握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體現繼承性、民族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內外前后的研究方法,即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特別是把握好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等三種資源。其中,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也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最大增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分寶貴、不可多得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取得的積極成果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有益滋養。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體現原創性、時代性。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成熟的標志,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現。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要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應跟在別人后面依樣畫葫蘆,而是要扎根中國大地,直面改革發展實踐,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不斷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特別是要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體現系統性、專業性。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涵蓋多領域,囊括多學科,需要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要抓好學科體系建設,按照突出優勢、拓展領域、補齊短板、完善體系的原則,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注重發展優勢重點學科,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要抓好教材體系建設,形成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立足國際學術前沿、門類齊全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為培養出好的哲學社會科學有用之才提供基礎。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合作,聚焦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提出并牽頭組織研究項目,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各方面力量協同推進。要利用好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的優勢,充分發揮思想理論工作平臺作用,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研究信息化平臺,創新科研經費分配、資助、管理體制,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積極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繁榮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根本保證。”要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納入各級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政治領導和工作指導,一手抓繁榮發展、一手抓引導管理,并切實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要抓好哲學社會科學隊伍建設,認真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健全完善各項制度規定,促進優秀人才不斷成長。要落實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倡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堅持和發揚學術民主,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為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造良好環境。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承擔的使命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史進程中,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天地廣闊。”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秉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回應現實需要,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以自覺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要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光榮使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為人民做學問,在服務人民中有所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堅持為人民著書立說,堅持為絕大多數人服務,這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解決好的核心問題。要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堅持以精品為導向,努力創作精品力作,在精益求精中有所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尊崇“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樹立良好學術道德,自覺遵守學術規范,弘揚優良學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創作精品上,切戒浮躁,不走捷徑、不搞速成,做到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要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開出能夠解釋、解決現實社會問題的“處方”。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甘于“十年磨一劍”,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最后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崇尚立德立言,在擔當責任中有所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明大德、立大德,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把個人的學術追求、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結合,同人民福祉緊密結合,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學問家。要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精業。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市場經濟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加強道德品質修養,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以深厚的學識修養贏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風氣,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新時代新征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也應該大有作為,要在正本清源中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中實現新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來源:《學習時報》2023年5月2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