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文明興衰規律 擘畫文明發展路徑
——全球文明倡議的理論意涵與實踐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深刻回答了“人類社會現代化之問”,為促進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和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注入了信心與力量。全球文明倡議源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與實踐,并汲取各種文明的經驗與教訓,蘊含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規律和實踐邏輯。全球文明倡議具有豐富的理論意涵和重大的實踐價值,彰顯了擁有5000多年歷史文明古國的智慧和擔當,是新時代中國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提供的又一重要科學解決方案。
深刻揭示了人類文明興衰更替的歷史規律
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擁有各自的鮮明特質,共同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積蓄了厚重底蘊。基于對人類文明發展歷史進程和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認識,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在任何歷史時期,只要注重文明交流、互鑒和包容,就能實現文明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反,鼓吹文明隔閡、沖突和優越,搞你輸我贏、贏者通吃,縱使一時依靠強力占了上風,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文明終將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每一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都凝聚和延續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其歷史傳承和發展創新都必須遵循歷史發展規律、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并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實現包容發展。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文明之間的交流互動,是人類和合共生的基礎。在歷史實踐中,由于地域、語言和認知上的差異,各種文明之間的交流面臨各種掣肘因素,并因此形成了長期存在的隔閡。盡管如此,人類對推動文明交流的努力卻未曾懈怠。例如,古絲綢之路的開辟,為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動提供了重要渠道。通過絲綢之路,古代中國、印度、波斯、阿拉伯、羅馬等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和科技交流不斷拓展,極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古代中西方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也吸收了很多民間交流成果,擁有深厚的文明交流基礎。孔子和柏拉圖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相似性,絕不是歷史的偶然,其歷史文化根源可以追溯到早期人類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在近現代,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合作更加頻繁和廣泛,人類社會也因此創造了更加融通的現代文明。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從西方傳播到中國,中國與歐洲國家分別作為東西方文明的代表進入了文明交流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開創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新天地,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時代風采,更大程度地促進了世界文明的豐富與發展。
1966年11月30日,巴基斯坦觀眾爭相與到訪的中國文藝工作者握手。(新華社圖片)
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和羹之美,在于合異。”文明多樣性賦予不同文明獨特魅力,不同文明優勢互補、互學互鑒才能提升自身文明品質和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因交融而升華。當今時代,中華文明所展現出來的強大生命力就在于廣泛借鑒吸收人類先進文明成果。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引領中國各族人民創造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文明形態,為其他國家文明發展振興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借鑒。中國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大力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斷拓展同擁有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世界各國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與一些西方學者和政客在國際社會大力鼓吹文明沖突論不同,中國人民既深刻認識到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存在的差異,更致力于推動更廣范圍、更高層次的文明對話,努力實現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
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這是對待不同文明必須具有的寬廣襟懷。歷史表明,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只有超越文明優越才能在交流互鑒中實現文明發展進步、長盛不衰。一些西方國家借助其近代以來的經濟、科技、軍事優勢地位,到處鼓吹西方種族、文化、文明優越論,將西方文明描繪成人類歷史的終結點。這種具有鮮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色彩的文明觀,不僅使西方文化變得日益狹隘和封閉,還必將加劇文明的沖突,引發民族仇恨和動蕩。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始終遵循“和而不同”原則,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理解并尊重其他國家的文明,也因此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主張不同文明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各國都走符合自身國情和民眾需要的文明發展道路;絕對不搞文化殖民和意識形態輸出,不謀求改變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不干涉別國內政;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形式的文明優越論和執意改造甚至企圖取代其他文明的做法,努力實現不同文明的和諧共存、美美與共。
深入把握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實踐邏輯
全球文明倡議不僅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提供了思想指引,更從理性務實的角度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明確了價值追求、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實踐路徑,從而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的行動指南。
2019年5月16日,亞洲文明巡游活動在北京舉行。圖為來自韓國、尼泊爾、泰國、斯里蘭卡等國的演員在巡游活動中表演。(新華社圖片)
堅守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價值追求。人類文明在數千年發展進程中,逐步凝聚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并成為先進文明的鮮明標識。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公平與正義是人類的共同理想,民主與自由是人類的共同追求。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人類畫出了一個凝聚廣泛共識的同心圓,得出了各國人民向往美好未來的最大公約數,引領了共同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價值取向。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就是要本著對人類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倡導者;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價值實現路徑的探索;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而是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本國人民利益的實踐中去。
指明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前進方向。縱觀歷史,人類社會總體朝著生產力發展、政治公平公正、人類個性解放的方向進步,朝著和平、合作、發展、共贏的方向進步。但是,這種進步不是割裂歷史的鴻溝,而是在文明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實踐層面,就是要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在現代化進程中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的局限和制約,不可避免會帶有舊時代的烙印,存在陳舊過時的東西。這就需要在學習、研究、應用傳統文化時,結合現代化要求進行正確取舍。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地對待、有揚棄地繼承,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世界各國都要順應時代進步的新要求,加強對本國歷史文化的挖掘,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時代價值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本國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時代潮流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相依存,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提供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實踐路徑。世界各國孕育了各自燦爛文明,彼此交相輝映,從而為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是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和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途徑,更是新時代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支柱。為此,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了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務實路徑,其重點在于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讓豐富多彩的人文交流合作推動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發展。一是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發揮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作用,積極開展議會、政黨、智庫和地方等多種形式合作,將人文交流合作活動經常化、機制化,不斷構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網絡。二是不斷豐富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內容,廣泛開展學術、教育、衛生、體育、旅游等各領域人文大交流,不斷筑牢人文交流合作的民意基礎。三是綜合運用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雜技、文藝評論和藝術教育等文化形式,合理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和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共同打造方式多樣、行之有效的人文交流合作渠道。2019年5月,中國創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文明交流平臺,為促進亞洲和世界各國文明開展互學互鑒、共同超越文明沖突提供了新的平臺。只要國際社會持續加強人文交流合作,開展深層次、多樣化的思想情感交流,就必定會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更加姹紫嫣紅、生機盎然。
積極回應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現實挑戰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其重要表現之一是,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應對人類社會現代化面臨的嚴峻挑戰,根本出路就在于推進人類社會現代化,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文明倡議致力于克服阻礙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共同挑戰,深刻體現了呵護人類文明成果的現實關懷。
破解和平赤字,充分展現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和平屬性。100多年來,人類社會相繼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各國人民飽受戰爭摧殘。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全球范圍內未出現大規模的戰爭,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沖突和動蕩頻發,國際局勢中的不穩定因素有增無減,對國際和平構成嚴重威脅。當今時代,極少數大國仍抱守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的舊思維,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揮舞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大棒,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使世界局勢更加錯綜復雜、動蕩不安。2022年6月,聯合國難民署發布的《全球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范圍內因戰爭、暴力、迫害和侵犯人權行為等原因而流離失所的人數約8930萬,較上年增長8%,為10年前的2倍多。日益增長的和平赤字表明,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和平屬性正在遭受嚴峻挑戰,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正在背離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共產黨是將全人類真正擁有持久和平作為崇高理想追求的政黨。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提出的一系列和平理念,展現了中國和平締造者的形象。
破解發展赤字,努力創造人類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動力。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發展動能不足。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面臨的不利因素明顯增多,尤其在新冠疫情等突發因素的沖擊下,經濟增速總體呈下滑趨勢。2023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4%,較2021年下降2.8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還將進一步降至2.9%。同時,全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世界不平等實驗室發布的《2022年世界不平等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占有全球總收入的52%,而最貧窮的50%人口僅占有全球總收入的8.5%。目前,全球仍有7億多人生活在極端貧困中,其在醫療、教育、用水和衛生設施等方面最基本的需求仍無法得到滿足;全世界農村地區的貧困率是17.2%,是城市地區的3倍多。由此可見,全球發展赤字仍在進一步擴大,并不斷侵蝕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根基。面對日益增加的全球發展赤字,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之路,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果不斷夯實人類文明進步的根基,不斷創造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新動力。
破解安全赤字,全面打造人類社會現代化的安全保障。當前,全球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全球安全形勢復雜嚴峻。在傳統安全領域,大國地緣政治博弈日趨激烈,世界“集團化”以及集團間對抗趨勢日益明顯,核戰爭威脅也有所上升。當今世界現存的核武器數量約2.2萬枚,迄今為止已進行了2000余次核試驗,這足以對全人類安全構成極大威脅。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糧食能源、信息網絡、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問題加速凸顯。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2021年世界約7.02億至8.28億人面臨饑餓,較2020年增加約4600萬人,累計較2019年增加約1.5億人。同時,全球能源的生產和供應形勢持續惡化,能源價格高位波動。消弭全球安全赤字,必須依靠全人類的團結合作。然而,由于缺乏互信,國際社會難以凝聚合作共識和采取合作行動。對此,中國堅持互商互諒,以尊重贏得尊重,以坦誠化解猜疑,以合作推動共進。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更是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致力于為人類社會現代化提供更全面、更長遠、更徹底的安全保障。
2023年4月7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東省廣州市松園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非正式會晤。這是兩國元首在白云廳品茗交談。(新華社圖片)
破解治理赤字,不斷完善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治理體系。當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和安全赤字得不到有效控制,與國際社會存在的嚴重治理赤字不無關系。一方面,全球性問題的日益凸顯對全球治理提出了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對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更大期待;另一方面,一些大國提供全球治理公共產品的能力和意愿有所下降。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奉行自身利益優先,肆意推行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單邊主義政策,使現行全球治理體系失靈、失效、失能的現象更加突出。近年來,美國多次退出或威脅退出國際機制,熱衷于建立排他性的“小圈子”“小集團”,將全球治理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阻礙了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進程,破壞了全球治理的制度基礎。作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受到嚴重制約。面對世界的動蕩變革,全球治理體系需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為此,中國提出并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世界各國集思廣益,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成果共享。作為一項新的國際公共產品,全球文明倡議已成為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并引導人類社會現代化迎來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全面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奮力推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偉大事業,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從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中走來的,是從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中走來的,更是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中走來的,因而是擁有豐富時代內涵和強大生命力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全球文明倡議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積極踐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理念。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理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形成和發展了引領革命斗爭實踐的價值理念,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創造了令中國人民無比自豪的非凡發展成就。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不懈探索,迎來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并把共享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帶領中國人民向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了歷史性步伐。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書寫國際合作共贏的恢宏篇章,而人是“一帶一路”上最美的風景。左圖為在尼日利亞拉各斯的泉高學校拍攝的一名當地舞獅演員;右圖為在斯里蘭卡科倫坡拍攝的港口城項目宣傳畫。(新華社圖片)
成功走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核心內容是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種種弊病,深刻總結了不少發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模式而陷入發展陷阱的歷史教訓。為此,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短短幾十年的現代化進程中,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歷史性成就。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僅打破了只有遵循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還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世界上眾多渴望獨立發展的國家和民族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為解決人類社會現代化產生的問題和應對人類文明挑戰貢獻了新的方案。
穩固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新制度。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實踐,是一個探索、創建、鞏固、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過程,更是一項引領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偉大事業。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和發展。中國共產黨創立的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持久影響力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在以更加輝煌的發展成就深刻影響世界格局和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不斷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推動建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新秩序。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倡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從國際上看,它要求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創造一個持久和平、普遍繁榮的新世界。作為一個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一貫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新秩序所進行的努力,主張國際新秩序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這種新秩序就是要結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行國際關系民主化,讓國際社會的每個成員在國際事務中都擁有發言權。中國將繼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主張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商量著辦,做國際法治的倡導者和維護者、國際公平正義的堅定守護者、全球治理體系的貢獻者和建設者。
全球文明倡議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給出了人類社會現代化之問的中國答案,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提供了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積極響應和推動落實全球文明倡議,人類社會必將開啟現代化的新征程,建成更加繁榮的世界文明百花園。
(作者高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來源:《當代世界》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