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與實現路徑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共同富裕是目標與路徑的有機統一。一方面,黨的二十大將共同富裕作為現代化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要求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另一方面,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須走高質量發展、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的發展道路,把共同富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著力點。
正確認識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
共同富裕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統一。效率和公平都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缺一不可。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先做大蛋糕,水漲船高,才能從供給層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產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重要保障。把蛋糕分好,使得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可以帶來社會總需求的持續擴大,刺激經濟效率進一步提升。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要正確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案辉!被貞氖巧a力范疇的效率問題,是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得到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共同”回應的是生產關系范疇的公平問題,是讓不同主體享有均等的發展機會,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必須不斷做大蛋糕。同時,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工作重心必須放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分好蛋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實現共同富裕,就是要把握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辯證法,在高質量發展中優化分配,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把“富!焙汀肮餐苯y籌起來。
共同富裕是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的統一。鄧小平同志說過,“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從內涵來看,強大的物質基礎、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當然是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如果人們只追求物質享受、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和豐富的精神生活,成為馬爾庫塞筆下的“單向度的人”,那也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是物質積累“富口袋”的過程,也是精神豐實“富腦袋”的過程。在實踐中,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物質富裕是精神富足的基礎,能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精神動力。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既要求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互幫互助,普遍達到物質生活富裕,也要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富足。
共同富裕是動態發展和相對平衡的統一。共同富裕體現的是從不平衡至平衡的動態發展過程,是相對平衡的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是所有人都同時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區同時達到一個富裕水準,不同人群不僅實現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時間上也會有先有后,不同地區富裕程度還會存在一定差異,不可能齊頭并進。這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過程,要持續推動,不斷取得成效”。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發展基礎及條件存在差異,他們必然會在富裕程度、時間、速度、步驟上有一定的合理差別,因此,分階段、動態地實現漸次共富是合理的。同時,也要注意相對平衡的問題,不能等到物質豐裕卻兩極分化之后,才去追求共同富裕,要追求目標和過程的相對平衡,共性和個性的相對平衡,不同地區和不同群體的相對平衡。當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依然是我國的最大實際,這就要求我們在推動共同富裕過程中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無論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還是制定幫扶政策等,都要統籌考慮、循序漸進,從各地區基礎和條件出發,從發展的可持續性出發,重點放在為更多人創造“機會平等”的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和相對平衡的民生福利保障水平,絕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好高騖遠。
系統把握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黨的二十大確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并圍繞共同富裕這一戰略目標進行了規劃設計和安排部署,為我們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睂崿F共同富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也要“分其詳于下”,把握工作的著力點和協調性。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堅持把人民至上作為價值追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實現共同富裕作為重要使命。新征程上,只有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我國制度優勢,繼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促進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推動共同富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只有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建立健全推動共同富裕的協同體制機制,創造保障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權利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形成推動共同富裕的協同政策框架和有利環境。
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使整體經濟水平和收入水平達到高層次的富裕,使發展成果、發展機會、公共服務實現高層次的共享。推進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行業之間的差距,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低碳化轉型,提升國內國際雙循環效率,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高素質勞動者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努力創造機會均等、共同奮斗、勤勞致富的社會環境,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其致富本領,暢通其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發展和致富的機會,進而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提高全社會的全要素生產率,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共同富裕的鮮明特征在于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其關鍵在于“調高、提低、擴中”,即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實現這一目標,要協同發揮政府、市場與社會的共同作用,建立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并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對于中等收入群體,一要穩存量,不斷提高現有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不斷優化內部結構;二要提增量,瞄準重點人群精準施策,比如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進城農民工等,推動他們成為穩定的中等收入群體。對于低收入群體,應重點做好幫扶和保障,加大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完善兜底救助體系,完善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其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對于高收入群體,關鍵在于規范和調節,依法保護合法致富和合法收入,通過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資本性所得管理等方式合理調節過高收入,清理不合理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并引導支持高收入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
全面推動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是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壯舉,也是我國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重大成就。在此基礎上,必須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統籌發展,逐步實現惠及億萬農民的共同富裕。必須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西部和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縮小區域人均財政支出差異,提升政策精準性,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努力做到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必須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協調發展,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構建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企業發展生態?傊,共同富裕是全社會層面的總體性概念,只有全面推動城鄉、區域、行業協調發展,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才能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取得新成效。
(作者:尹俊,系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11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