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奮斗觀
大慶油田職工“五兩糧食保三餐”的艱苦奮斗場景。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表達了毛澤東帶領人民艱苦奮斗、團結奮斗、永久奮斗的觀點,也表達了毛澤東為人民不怕犧牲、忘我奮斗的品質。奮斗貫穿在毛澤東一生的實踐中,也體現在毛澤東的詩詞和著述中。
艱苦奮斗:奮斗的本色在于艱苦
毛澤東指出:“我們要提倡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政治本色。”
學生時代,毛澤東在《講堂錄》中記了這樣一段話:“惟安貧者能成事,故曰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時的毛澤東就認為唯能吃苦、能奮斗者才能成事。
革命時期,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是小米加步槍,敵人的軍隊是飛機加大炮,物質條件相差極大。但是,人民軍隊如毛澤東所說“好在苦慣了”,能吃苦,能拼搏,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延安,毛澤東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員的三大要求之一是“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抗日戰爭勝利后,剛去東北時有人寄希望蘇聯的幫助,毛澤東及時指出:“干部中一切不經過自己艱苦奮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僥幸取勝的心理,必須掃除干凈。”在全國革命即將勝利時,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其中之一是“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認為中國是一個大國,但現在還很窮。“要使全體干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毛澤東為什么如此重視艱苦奮斗?從客觀上說,毛澤東認為,敵強我弱,只有艱苦奮斗才能打破“敵軍圍困萬千重”;一窮二白,只有艱苦奮斗才能建設起富強國家。從主觀上說,毛澤東認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艱苦卓絕,越能磨礪人。
團結奮斗:奮斗的力量在于團結
全面抗戰開始的那一年,毛澤東在給他的表兄文運昌的信中寫道:“家境艱難,此非一家一人情況,全國大多數人皆然,惟有合群奮斗,驅除日本帝國主義,才有生路。”信中講的“合群奮斗”就是團結奮斗。
毛澤東總結中國近代受人欺負,“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毛澤東指出:“沒有團體,這種力量是散的、零碎的,人心是各管各的,這叫做心不齊,力不合。有了團體,心就齊了,力量就結合起來了,就能齊心合力干大事。”
毛澤東詩詞中把團結奮斗看成打敗敵軍的決定性條件,有了“軍民團結如一人”,才有了“試看天下誰能敵”。井岡山戰斗中,有了“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才有了“報道敵軍宵遁”。第一次反“圍剿”戰斗中,有了“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才有了“不周山下紅旗亂”的勝利。第二次反“圍剿”戰斗中,有了“枯木朽株齊努力”,才有了“橫掃千軍如卷席”。
毛澤東的所有文稿中,團結是關鍵詞之一。他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題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八字校訓,頭兩個字就是“團結”。他反復闡明的中國共產黨抗戰的基本方針之一是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團結反對分裂。
怎樣團結?
團結是要有原則的。無原則的遷就退讓是不會有堅強的團結的。在統一戰線中,毛澤東重視以斗爭求團結。在黨內斗爭中,毛澤東發明了“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即: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者斗爭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
團結是要有氣量的。不是搞團團伙伙、任人唯親的小圈子,而是搞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大格局。不是記恨批評自己甚至批評錯了的人,而是“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毛澤東說:“所謂團結,就是團結跟自己意見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鬧過別扭的,跟自己作過斗爭的,自己在他面前吃過虧的那一部分人。”
永久奮斗:奮斗的時間在于永久
奮斗要有堅持到底、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決心。毛澤東《論持久戰》的突出內容是論持久奮斗:“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戰和最后勝利沒有人做就不會出現。”他指出:日本侵略者“目標是滅亡中國,戰略是速戰速決”,我們“目標是保衛祖國,戰略是持久奮斗”。他號召抗大學員:“你們要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建設新中國永不退縮,勇往直前,要堅決地為全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奮斗到底。”
1939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慶賀模范青年大會上作《永久奮斗》的講演。他說:“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斗這一條。”“要奮斗到死,沒有死就還沒有達到永久奮斗的目標。”他認為,不論汪精衛還是張國燾都缺少永久奮斗這一條,中途變節,無道無德。
毛澤東的永久奮斗,不僅自己要終身奮斗,還要一代接一代地接續奮斗。他對模范青年們說:“將來你們老了,教育你們的兒子也要代表他們,兒子再告訴兒子,孫子再告訴孫子,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并且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傳遍全中國,不達目的不止。”新中國成立后,在一次講話中,他提出“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
毛澤東為什么如此重視永久奮斗?因為一時的奮斗是容易的,終身奮斗是不容易的。因為奮斗的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一次勝利了,還會有新的斗爭在后面,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不能驕傲,“今日歡呼孫大圣,只緣妖霧又重來。”
忘我奮斗:奮斗的品質在于忘我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品質,也反映了毛澤東的品質。正如抗戰時期毛澤東所說:“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全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不是為了自己的家,而是為了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的家,犧牲一切。”日月換新天是成千成萬的共產黨人不怕犧牲、忘我奮斗換來的。
黨的七大期間,毛澤東多次倡導和贊美“不怕犧牲、忘我奮斗”的品質。他在七大預備會議上回憶黨的24年歷史時說:“我們黨嘗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斗。從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集團,像共產黨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干這樣的大事。”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寫下了這樣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這是對忘我奮斗而犧牲的英雄們的緬懷,也是對未來中華兒女忘我奮斗的激勵。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現在的中國處于“山花爛漫時”,是可以讓毛澤東在叢中笑的。居安思危,路無止境。毛澤東留下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接續奮斗的動力。
(摘編自1月9日《北京日報》 曹應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