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探索的成功奧秘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理論思維和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以黨的創新理論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歷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制定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在全面系統總結黨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尤其是重點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和新鮮經驗的基礎上,深刻總結黨百年奮斗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偉大歷程和成功奧秘,把“堅持理論創新”概括為黨百年奮斗一條重要歷史經驗,強調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對于我們深刻理解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歷程的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更加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毛澤東思想為什么能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探索歷程波瀾壯闊,成就斐然。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成為指引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成就、創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實現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開辟中國發展新紀元的光輝旗幟。梳理起來,這一開創性成果的取得大體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是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強大思想武器的結果
回顧我們黨百年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可以發現,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是以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為前提和發端的。馬克思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他創立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科學理論,深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人類尋求自身解放指明了正確道路,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恩格斯在評價馬克思歷史貢獻時指出:“我們之所以有今天,都應當歸功于他;現代運動當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于他的理論活動和實踐活動;沒有他,我們至今還會在黑暗中徘徊。”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在深刻改變世界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中國。
近代以來,為了改變中華民族悲慘屈辱的命運,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艱辛探索和頑強抗爭。但無論是洋務運動,還是輪番登場的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諸多主義、主張和方案,都沒能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在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的情況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先進分子在比較中毅然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武器,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催生了中國共產黨,使我們黨擁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擁有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毛澤東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中國人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回顧黨的百年理論創新歷史不難發現,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并發揮巨大指導作用,是適應近代中國黑暗中苦苦探索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的結果,是在各種主義、主張、方案都失敗后歷史和人民選擇的結果。可以說,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就不會有中國共產黨的產生,不會有中國革命的發生,不會有毛澤東思想的創立,近代中國還會在黑暗中繼續徘徊很長的時間。
(二)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是立足中國基本國情,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
回顧我們黨百年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可以發現,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是以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實際,深刻把握中國基本國情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運用馬克思主義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的實踐中,深切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深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普遍真理,對中國革命極端重要的指導意義。毛澤東一再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實際產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指南針。與此同時,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從實踐中又逐步認識到要使馬克思主義在解決中國問題方面管用,需要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結合。早在1930年5月,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既強調需要“本本”,又明確反對本本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立場和鮮明態度,是堅持問題導向的結果。在我們黨的早期,本本主義在黨內有相當市場,不斷以各種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有的人“以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還有人開口閉口‘拿本本來’”,“還有不少的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某些個別字句看作現成的靈丹圣藥,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百病”。毛澤東專門解釋說,《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是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那時沒有用‘教條主義’這個名稱,我們叫它做‘本本主義’”。反對本本主義,強調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必須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自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后來,毛澤東進一步向全黨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命題,強調“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并專門用“矢”和“的”的比喻來說明馬克思主義要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關系。毛澤東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這個問題不講明白,我們黨的理論水平永遠不會提高,中國革命也永遠不會勝利。
那么,怎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更精準地射中中國革命之的呢?這一方面需要真正學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毛澤東指出,不應當只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而應當把它當成革命的科學來學習。不但應當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于一般規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也就是說,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另一方面,又要對中國革命實際、中國基本國情有真正的了解掌握。這是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可或缺的兩個基本條件。在我們黨的幼年時期,之所以發生這樣那樣“左”的和右的錯誤,既有教條式生搬硬套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一般原理和簡單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經驗的原因,但根子還是在于對中國基本國情和中國革命實際缺乏清醒準確的認識,脫離實際,犯了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錯誤。針對這種情況,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了解中國實際、掌握中國國情擺在中國革命突出的重要位置。毛澤東明確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毛澤東《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原來篇名就叫作《調查工作》,開門見山便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重要論斷,明確把向實際情況作調查作為糾正本本主義的利器,強調“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些重要論述,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的結合,指明了正確方向。
毛澤東還身體力行,率先對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實際進行艱辛探索。早在大革命時期,為了反對黨內“左”的和右的都忽視農民的兩種傾向,毛澤東結合開展農民運動的實踐,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撰寫并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明確指出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為了進一步弄清楚當時中國農民、農村實際,回應黨內外對農民運動的種種責難,毛澤東又專門花了32天時間對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5縣的農民運動進行考察,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撰寫完成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深刻揭示了中國農民革命在國民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農民在國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這是我們黨找到中國革命依靠力量,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的重要契機和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
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基本國情探索的標志性成果,集中體現在對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的深刻把握。毛澤東深刻指出,什么是中國的國情呢?中國的國情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他強調這就是現時中國社會的性質,這就是現時中國的國情。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出發,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科學回答了在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創造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成就,提供了科學指引。
(三)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是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的結果
回顧我們黨百年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可以發現,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是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中得以實現的,集中體現了我們黨的歷史自覺和歷史主動。恩格斯指出:“偉大的階級,正如偉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實踐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用毛澤東的話來說,是“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鄧小平后來也總結指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是我們黨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在我們黨的幼年時期,曾飽嘗教條主義之苦,有過慘痛的教訓。當時,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一度在黨內十分盛行,給革命事業帶來了嚴重影響。毛澤東指出,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事情就辦得好一些。
比如,通過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深刻認識到,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戰勝武裝的反革命,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八一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八七會議進一步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深刻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在改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上討論湖南暴動問題時,毛澤東進一步指出,我們黨從前的錯誤,就是忽略了軍事,現在應以60%的精力注意軍事運動,實行在槍桿上奪取政權,建設政權。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起義失敗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認識到,盡管同樣都是武裝奪取政權,但由于中國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余部上了井岡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延安時期,通過全面系統總結黨的歷史,我們黨進一步增強把握和運用規律的歷史自覺、歷史主動,極大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毛澤東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這一時期全面系統總結黨的歷史的標志性成果,集中體現在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制定的第一個歷史決議。決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系統總結我們黨成立以來,尤其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左”傾錯誤在政治、軍事、組織、思想方面的表現和嚴重危害,并明確指出,一切政治上、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都是從思想上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而來,都是從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而來。決議正確解決了黨的歷史上、尤其是思想理論上的重大是非問題,充分肯定毛澤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對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重大貢獻。決議指出:“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這一重要論斷,既是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全篇導語,也是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基本結論。
(四)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是對曾經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從思想上進行認真清理的結果
回顧我們黨百年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可以發現,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是經過正確與錯誤思想的嚴肅交鋒,正確思想最終戰勝錯誤思想的結果。毛澤東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在斗爭中才能發展,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毛澤東把這種健康嚴肅的思想交鋒概括為真理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規律。可以說,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就是同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等各種非馬克思主義錯誤思想進行堅決斗爭并不斷糾正和克服其影響的過程。在延安時期,我們黨通過開展整風運動,對曾經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危害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尤其是使中國革命遭受嚴重損失的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思想,集中從思想上進行認真清理,肅清其流毒影響,從而極大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就是這方面的成功范例。
毛澤東指出,延安整風就是要在黨內發動一個啟蒙運動,使我們同志的精神從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蒙蔽中間解放出來。通過開展延安整風,我們黨集中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從思想根源上糾正了黨的歷史上歷次“左”傾以及右傾的錯誤,使全黨端正了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 成為全黨范圍內一次很好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一次破除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錯誤傾向的偉大思想解放運動。在分清是非中,全黨同志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在馬克思主義基礎上達到一致,全黨空前一致地認識到毛澤東同志的路線的正確性,空前自覺地團結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增強了黨的團結統一。這為黨的七大正式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并寫入黨章作了充分扎實的思想理論準備。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劉少奇在黨的七大上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進一步明確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實踐之樹常青,理論的生命力在于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蘇為鑒,繼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創造性地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準備,也為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啟示。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
在我們黨百年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第二個里程碑。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七大首次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我們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一理論創新成果之所以能夠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成為黨領導人民創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成就的光輝旗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十年內亂結束后,中國發展又一次面臨向何處去的選擇。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堅持從實際出發,把握當代中國和時代發展大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是正確把握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實現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十年內亂結束后,我們黨科學把握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的認識作出重大調整,認為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這是我們黨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要依據。鄧小平指出,1978年我們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設的方針,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判斷上的。他一再強調,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中國對外政策的目標是爭取世界和平。在爭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現代化建設,發展自己的國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二是深刻把握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作出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資本主義本質和規律時,科學預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趨勢。《共產黨宣言》指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在當代,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球商品、技術、信息、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配置日趨明顯。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敏銳準確地把握世界這一發展大勢。鄧小平深刻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強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早在1979年11月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等談話時,鄧小平就明確指出,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資源,自己的基礎,但是,離開了國際的合作是不可能的。應該充分利用世界的先進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資金,來加速四個現代化的建設。這個條件過去沒有,后來有了,但一段時期沒有利用,現在應該利用起來。后來,鄧小平又一再強調我國的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是一項長期持久的政策。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本世紀內不能變,下個世紀的前50年也不能變。
三是深刻把握新的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大勢,把發展科學技術擺在國家發展突出重要的位置。近代工業化以來,隨著蒸汽機等的使用,資本主義生產力獲得迅速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尤其是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為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的發展,這一趨勢表現更為突出。早在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深刻論述了如何正確認識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重大問題,對“四人幫”在這個問題上顛倒是非進行撥亂反正,強調現代科學技術正在經歷著一場偉大的革命。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后來,鄧小平又進一步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思想,強調中國要發展,離不開科學;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堅持解放思想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相結合的產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銳利思想武器。回顧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發現,我們黨理論創新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成果,是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不開的。
十年內亂結束后,面對過去一段時間“左”的思想的嚴重束縛,鄧小平突出強調解放思想問題,并深刻指出,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在鄧小平看來,新時期的思想解放最主要的就是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上的思想解放。在這個根本問題上,過去一段時間里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一些十分模糊和錯誤的觀點。這是我們事業發生這樣那樣曲折失誤的重要原因。比如,“四人幫”就說,寧肯要窮的社會主義,不要富的資本主義。這實際上是把社會主義同貧窮劃上等號,是對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極大誤解。鄧小平深刻指出,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正是緊緊抓住這個根本問題進行撥亂反正。比如,關于社會主義是不是與貧窮劃等號問題,明確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關于社會主義根本任務問題,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關于社會主義根本原則問題,明確提出公有制占主體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關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問題,明確提出社會主義要優于資本主義,它的生產發展速度應該高于資本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明確提出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關于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問題,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等等。這些重大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深刻指出的,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人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新時期的思想解放,關鍵就是在這個根本問題上的思想解放,并由此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證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開創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重要前提,是我們黨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功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道路的重要法寶。
與此同時,鄧小平明確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從根本上保證思想解放和新道路探索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針對撥亂反正、思想解放中有的人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新的路線方針政策表現出不理解甚至抵觸情緒,少數人曲解思想解放,肆意夸大我們黨和毛澤東所犯的錯誤,企圖否定黨的領導,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等問題,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發表題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強調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后來,我們黨又進一步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實行改革開放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強調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行穩致遠,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是同我們黨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分不開的,是同我們黨始終堅持老祖宗、又講新話分不開的。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堅持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同開辟新道路相結合的產物
鄧小平指出:“我們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后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這樣來制定方針政策,就能統一全黨思想,達到新的團結。這樣的基礎是最可靠的。”這一時期對黨的歷史經驗深刻總結的標志性成果,集中體現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第二個歷史決議的制定。鄧小平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在百廢待興、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拿出許多時間、很大精力主持第二個歷史決議的起草工作。他先后就決議起草發表17次重要談話,收入《鄧小平文選》的就有9次。他不僅在決議起草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提出決議起草的總的原則,強調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是最核心的一條;強調對新中國成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評價,要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作個基本的總結。而且在決議起草過程中,始終毫不動搖地堅持這些基本要求,從根本上保證了決議起草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進行。
第二個歷史決議通過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解決了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根據新的實際和發展要求確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樣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在系統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第二個歷史決議從10個方面概括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已經逐步確立的適合我國情況的現代化建設正確道路的主要內容,初步回答了在中國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問題,進一步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為探索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重要條件。決議還明確指出這條道路的主要點是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中得到的基本總結。這充分說明,我們黨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開辟未來。第二個歷史決議的通過和發表,對于統一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認識,同心同德地為實現新的歷史任務而奮斗,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標志著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堅持立足中國實際同放眼世界相結合的產物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過程中,我們黨始終把立足中國實際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鄧小平指出,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志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那么,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立足的基本國情呢?鄧小平明確指出,要使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至少有兩個重要特點是必須看到和必須考慮的,一個是底子薄,一個是人口多,耕地少。他強調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鄧小平這里不僅鮮明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命題,并且明確指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是由中國基本國情決定的,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同西方意義上的現代化很大不同的原因所在。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明確指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與此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又是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寬廣的全球視野,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一是在打開國門看世界中深刻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明白了我們怎么去趕超世界。1977年、1978年前后,我們充分利用有利的國際條件,派了不少人出去看看,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什么面貌。鄧小平本人1978年10月、1979年1月也先后訪問了日本、美國等國,對世界發展大勢,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有了深刻把握。鄧小平在乘坐日本新干線超特快列車時形象地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在參觀日產汽車制造廠時,鄧小平了解到這里的勞動生產率比長春第一汽車廠高出幾十倍時感慨地說,我懂得什么是現代化了!二是在打開國門看世界中明白了要打開國門進行現代化建設,明確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有一個正確的開放的對外政策。強調應該充分利用世界的先進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資金,來加速四個現代化的建設。三是在打開國門看世界中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明確把世界發展水平作為我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坐標。鄧小平指出,翻兩番還有個重要意義,就是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再花30年到50年時間,就可以接近經濟發達國家的水平。四是在打開國門看世界中明白我國發展必須更好融入經濟全球化,作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重大決策。強調參加世貿組織,對促進中國參加國際貿易有積極作用。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意味著我們要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參與國際競爭。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的,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并由此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及時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科學指引。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
在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歷程中,把“兩個結合”明確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根本途徑,是第三個歷史決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的概括,深刻揭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來源、實踐基礎、歷史依據、文化底蘊。
先看第一個結合。從第三個歷史決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個明確”核心內容的概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關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關于文化建設的思想、關于社會建設的思想、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關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思想等,有著十分鮮明的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關系。比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許多重要論述,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觀點,同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人民立場,與過去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理論有著根本不同,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代表多數人還是代表少數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伊始,就把馬克思主義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地提出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早在十八屆一中全會結束后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隨后,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執政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這些重大理論與實踐,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與時俱進說了許多新話,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堅持把人民至上作為根本理念,堅持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堅持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政治本色。
再看第二個結合。中華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這是中華民族最基礎、最廣泛、最深厚的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以黨的創新理論引領偉大事業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提出一系列具有鮮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味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比如,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新理念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厚理論淵源。馬克思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活的無機界”,“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恩格斯也強調指出,人類通過勞動實現了對自然界的支配和統治,“但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了報復”。與此同時,又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深厚文化淵源。其中既有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莊子》的“天人合人”,也有儒家《論語》的“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荀子》的“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呂氏春秋》的“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閃耀思想火花的真知灼見,集中反映了中國古代先賢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把握,強調的都是要尊重自然規律,對大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許多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和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時代之問的科學回答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關系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以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從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到三個重大時代課題的科學回答,充分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也集中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新時代國內外形勢深刻復雜變化的科學把握和黨的創新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進一步豐富拓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
關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回答。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關于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重大時代課題的科學回答。這是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時代課題的拓展,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依據。我們黨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緊密相連、有機統一的,在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我們黨帶領人民又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圍繞著建設什么樣的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比如,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作了全面系統的闡述,并把中國式現代化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概括為5個方面: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大方面既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更具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與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形成了鮮明差異,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極大豐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關于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重大時代課題的科學回答。這也是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時代課題的拓展,同樣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依據。過去100年,我們黨領導人民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但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更艱巨的使命任務還等待著我們去繼續奮斗。新的趕考路上,我們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無數的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我們黨執政的時間越長,取得的成就越大,越要牢記初心使命,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越要抓緊抓好自身建設,越要進行自我革命。這是100年來,我們黨歷經滄桑始終永葆青春活力的成功奧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比如,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明確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破題,制定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出臺中央政治局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領導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制度,等等。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極大豐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問題導向,是對中國之問的科學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帶來的外部環境深刻復雜變化以及許多新的風險挑戰,面對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不少長期沒有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以及新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新時代這些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決定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解決了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核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一個時期以來黨內存在不少對堅持黨的領導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問題,存在不少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邊緣化問題,特別是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執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等突出矛盾和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關鍵,鮮明提出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全黨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確保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并有針對性地從理論上、實踐上、制度上集中力量對存在的突出問題一一加以解決。通過一系列艱苦努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取得顯著的歷史性成就,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得到有力保證,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更加科學,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致,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為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根本保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解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創立并在不斷指導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中不斷豐富發展的。這一科學思想,既因著問題來,又奔著解決問題去,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深刻回答了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又在回答和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在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中充分彰顯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人民立場的價值取向,是對人民之問的科學回答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堅持鮮明的人民立場,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滿真摯的為民情懷,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鮮明的人民立場,像一根紅線貫穿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之中,尤其是在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到地方調研,是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貧,明確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來又去了許多貧困地區,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習近平總書記都一一走到了。習近平總書記說,他到這些地方調研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組織實施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是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胸懷天下,是對世界之問的科學回答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交融交匯的歷史條件,是中國與世界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時代大背景下產生的,科學回答了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提出的一系列有關中國和世界發展的重大問題。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發展和安全兩大赤字凸顯,人類社會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面對“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和將中國發展同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正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規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創造性地提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重大理念主張,為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和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同各國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理念主張付諸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明確表示“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共產黨人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既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內生性要求,又順應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愿望,是對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的重要貢獻,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一帶一路”建設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已經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中國共產黨人以科學的理念和扎實的行動有力地證明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中國共產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原主任)
(原載《中共黨史研究》2022年第5期,注釋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