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寶貴經驗。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更好推動事業發展。
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戰略策略問題。百年來,我們黨抓住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從而戰勝無數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新征程上,黨要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必須立于時代潮頭,緊扣新的歷史特點,科學謀劃全局,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堅定不移實現戰略目標。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戰略策略問題
百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團結一致向前進,之所以能夠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書寫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高瞻遠矚、見微知著,既解決現實問題,又解決戰略問題,準確判斷和把握形勢,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任務、政策策略。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策略。我們黨深刻分析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弄清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提出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戰略,制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及時解決了中國革命進程中一道道極為復雜的難題,引導中國革命航船乘風破浪前進。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找到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使中國這個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東方大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形成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思想。我們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等,通過一系列正確的戰略策略,使社會主義中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科學判斷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及時調整各方面政策,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難得歷史機遇和良好外部環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明確要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出一系列原創性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我們黨是一個大黨,領導的是一個大國,進行的是偉大的事業。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從戰略高度看問題、想問題,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國家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以更堅定的立場、更科學的方法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發展戰略和各項政策,在掌握戰略主動中贏得歷史主動,在進行戰略謀劃中實現歷史變革。
戰略思維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
科學的戰略擘畫背后是高超的戰略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思維“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堅持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就是要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
統攬全局才能正確處理各方面、各階段的關系。從全局出發,取得整體和長遠的最佳效果,這是戰略思維的重要方面。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的規律的東西”,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大局意識,善于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要善于觀大勢、謀大事,把握工作主動權;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統攬全局,關鍵在于從全局上判斷是非、評估得失,不能本末倒置、因小失大。對于那些從局部看可行,但從大局看不可行的事情堅決不能做;對于那些從局部看不可行,但從大局看可行甚至必行的事情就要義無反顧去做。始終把全局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為追求,切實把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放到國際國內大背景和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
心中有長遠,做起事來才會保持定力、堅守原則。要把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著眼未來謀當下。處理好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關系,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在戰略上堅持持久戰,又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搞好頂層設計,把握好節奏和力度,久久為功。戰術上抓落實干實事,注重實效,步步為營,一仗接著一仗打。善于把當前的問題放在發展過程中來思考,置于歷史長河中去定位,這樣就會舉重若輕、游刃有余。有些事情雖然當前不見效但是可為長遠打基礎,就要努力去做,而殺雞取卵、竭澤而漁、飲鴆止渴的事情則堅決不能做。
把握住大勢才能抓住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善于觀大勢、謀大事,站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來思考和研究問題。”大勢反映的是歷史必然性。把握大勢,就要善于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要把謀事和謀勢統一起來,立足大勢謀大事。“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強戰略謀劃,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既善于積勢蓄勢謀勢,又善于識變求變應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輕重緩急,科學排兵布陣,牢牢掌握斗爭主動權。
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戰略引領策略,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為戰略服務的;策略實現戰略,正確的戰略需要正確的策略來落實。正確處理戰略和策略辯證統一的關系,就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
戰略堅定是成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機遇和挑戰并存。風云變幻,最需要的是戰略定力”。戰略目標、戰略遵循、戰略布局、戰略步驟等一旦確立,就不能動搖猶豫、朝令夕改。實現偉大目標,進行戰略抉擇,作出重大決策,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也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這一目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做我們認定是正確的事情,不被亂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歷史和現實充分表明,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在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政策策略要實事求是,要管用。在戰略指導下制定出來的具體政策策略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發生了改變,“矢”的方向、力度也要隨之改變。入山問樵、入水問漁,到什么山就要唱什么歌。只有不斷增強政策舉措的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才能實現最大政策效應。政策策略要避免簡單化,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既堅持以戰略統攬全局、統領策略,又緊緊圍繞戰略目標制定配套策略,使策略緊密對接戰略、有力支撐戰略;既著眼解決重大問題增強戰略設計的科學性和長遠指導性,又視時視情及時調整策略,確保策略的有效性;既著眼長遠制定戰略愿景、戰略規劃,又著眼解決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各種矛盾問題,增強策略安排的針對性、務實性和可操作性。
堅定而不僵化,靈活而有原則。戰略的堅定性并不意味著戰略的僵化。隨著經濟社會全局的變化、時代大勢的演進適時進行戰略調整,是保證戰略科學有效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樣,策略的靈活性也不意味著策略沒有穩定性。站位要高,做事要實,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謀長遠,又要抓準抓好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既要算大賬總賬,又要算小賬細賬。善于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自覺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對標對表、及時校準偏差,不折不扣執行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扎扎實實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抓住機遇,有所作為,不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創造新的輝煌業績。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