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內容提要
中國共產黨從人民中走來,依靠人民發展壯大,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經過百年奮斗,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領會“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走過百年光輝歷程的中國共產黨,以堅定自信的精神面貌和風雨無阻的奮斗姿態迎來了自己的第101個生日。過去100多年,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要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人“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團結帶領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勝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道出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共同心聲,是黨在自己的百年慶典上向人民的崇高致敬,不僅有著感動人心的巨大力量,而且有著指引前路的深刻含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重要論斷彰顯了人民至上的理念,有著深刻的理論根據、深厚的文化背景、深邃的歷史淵源。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看,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依靠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看,“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民為邦本,未有本搖而枝葉不動者”等理念由來已久;從黨的歷史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我們黨的執著追求和制勝密碼。
中國共產黨從人民中走來,依靠人民發展壯大,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為的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使中國人民站起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為的是改變國家一窮二白面貌,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為的是讓中國人民富起來,讓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的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奮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黨的百年歷史的鮮明底色。
構成黨的百年歷史鮮明底色的還有“一切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革命失敗后,30多萬犧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隨我們黨鬧革命的人民群眾;紅軍時期,人民群眾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墻鐵壁;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廣泛發動群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淮海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基于這些史實,基于對“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的認識,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黨來自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重要論斷說明,中國共產黨有了人民的支持,沒有取得政權時能夠奪取政權,取得政權后能夠鞏固政權。這就深刻揭示了共產黨執政規律,進而深刻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重要論斷精辟闡明了人民政權和人民群眾的關系。關于這種關系的實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這里所說的“人民的心”,可以理解為人民群眾的向往、期盼、追求、真情實感。中國老百姓過上美好生活的心愿是純樸的,如耕者有其田、安居樂業等;是崇高的,如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等;是具體的,如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等;是可以感知的,如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由此升華的依賴感、歸屬感等。而中國共產黨人的心,就是“以百姓心為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只要我們始終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共,人民就會鐵心跟黨走,黨就能長盛不衰。可見,人民群眾能拿出真心、鐵心,是因為共產黨人始終堅守初心、恒心。共產黨人只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和人民的關系就會形成良性互動,就一定能守住人民的心。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理論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堅定的根本前提。馬克思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列寧強調:“在人民群眾中,我們畢竟是滄海一粟,只有我們正確地表達人民的想法,我們才能管理。否則共產黨就不能率領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就不能率領群眾,整個機器就要散架”;毛澤東同志指出:“依靠民眾則一切困難能夠克服,任何強敵能夠戰勝,離開民眾則將一事無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我們只有真正明白了這些道理,才能站穩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事關人民幸福、國家富強,事關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當前,我們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就是為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正是因為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所以它不僅是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黨守住人民的心的關鍵所在。
著力解決好老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這些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準確把握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時刻關注“食品安不安全、暖氣熱不熱、霧霾能不能少一點、河湖能不能清一點、垃圾焚燒能不能不有損健康、養老服務順不順心、能不能租得起或買得起住房,等等”。真正做到“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決同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行為作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家心中要始終裝著老百姓,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做到不謀私利、克己奉公。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要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特別是要下大氣力解決好人民不滿意的問題,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深刻闡明了無私才能為民的道理,還要求“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打擊”“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現象,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這些都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思想在反腐倡廉領域的鮮明體現,是“守的是人民的心”的生動寫照。
對人民愛得真摯,愛得持久。回答好我們黨“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一基本問題,牢記我們黨來自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要愛得真摯而持久,就要“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只要我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群眾就會更暖心、更開心、更安心;只要我們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人民群眾就會更放心、更舒心、更齊心。
牢記初心使命,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勇立時代潮頭,弘揚黨的光榮傳統,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以愛民為民惠民為主旋律的時代之歌,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10年來,我國國民經濟量增質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14萬億元,比10年前翻了一番還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萬美元,“三次產業”“三駕馬車”比重持續優化,新時代中國經濟在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下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績。在我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的基礎上,人民群眾生活不斷改善。2012年到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6510元增至35128元,年均增速超過經濟增速。2021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達到聯合國劃定的富足標準。我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達到4億人,共同富裕邁出重要步伐,全過程人民民主行穩致遠。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也應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的重要要求,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把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工作做得更細更實更好,匯集和激發14億多人民的磅礴力量,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作者為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1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