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社會發展主題與黨的教育使命
時刻準備著 視覺中國 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教育使命。在不同歷史時期,由于社會主要矛盾、主要任務、發展主題的不同,教育的民族復興使命也具有不同的具體歷史特點,表現了教育與民族命運共呼吸、與歷史發展同進步的歷史規律。
革命的社會發展主題與教育的革命使命
中國的現代化教育在民族屈辱中誕生,肇始于“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在實業救國構想和“以西為師”理念中,教育承載著實業救國的使命,內容主要集中在興辦學堂學習外國語、外國科技、西方軍事等方面。中日甲午戰爭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也標志著實業救國構想的失敗,同時決定了中國現代化教育必須立足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抓住社會主要任務、服務社會發展主題,承擔起新的更重要的歷史使命。
鴉片戰爭后,隨著西方列強不斷入侵和清王朝封建統治日益腐朽沒落,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為社會最主要任務,革命也成為最鮮明的社會發展主題,中國社會由此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使命誕生的。面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性要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社會發展主題,是中國共產黨這一時期在各個領域最重要的使命。
革命的社會發展主題決定了教育的革命使命,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是在對人民大眾進行文化啟蒙的新文化運動中產生的,一開始就把教育作為革命斗爭的武器,賦予了新民主主義教育的革命使命,并隨著革命形勢和任務的不斷變化,不斷深化對教育的認識,賦予教育以不同的具體使命。面對蘇區新文化的創造和建設需要,強調大力發展新教育,“以共產主義的精神來教育廣大的勞苦民眾”“使文化教育為革命戰爭與階級斗爭服務”。面對抗日戰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要求,提出了改革舊教育、實行抗戰教育的政策主張,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是“以馬列主義的理論與方法為出發點的關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教育與科學的教育”。面對解放戰爭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全國勝利的主要任務,迅速認識到教育應為進行土地改革、實現全國解放服務,明確提出“奪取全國政權的任務,要求我黨迅速地有計劃地訓練大批的能夠管理軍事、政治、經濟、黨務、文化教育等項工作的干部”。提高革命覺悟、播撒革命火種、確立革命觀念、樹立革命理想、凝聚革命共識、壯大革命隊伍、完成革命任務,成為新民主主義教育最重要的實踐內容,形成了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
建設的社會發展主題與教育的建設使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主要矛盾、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救國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大歷史性任務,實現了中國社會發展主題由革命向建設的轉變,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新的歷史時期。
面對100余年來生產力遭受嚴重破壞、經濟千瘡百孔、社會百廢待舉的歷史現實,中國共產黨如何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建設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任務面臨著種種嚴峻考驗。
建設的社會發展主題決定了教育的建設使命,中國共產黨深刻把握社會發展主題的新變化與教育的新使命,在1949年12月23日召開的新中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強調了教育為國家建設培養骨干的歷史任務,特別是在對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中,提出了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即“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對工農大眾進行文化知識教育、清除人們的封建文化觀念、培養有社會主義文化的合格建設者,成為這一時期社會主義教育最重要的歷史性任務,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也相應成為黨的教育方針。
改革的社會發展主題與教育的改革使命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面對當時群強環伺的復雜國際環境與國內飽受戰爭蹂躪的艱難局面,我們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大力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在一個積貧積弱的落后國家,第一次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由于對社會主義本質缺乏科學認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兩極對立的復雜國際環境等原因,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眾多方面形成了嚴重束縛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錯誤觀念、僵化機制與落后思維,改革作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開啟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富國大業。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開啟。改革作為這一時期最響亮的時代號角,凝聚著人們最廣泛的共識,激發著人們最深層的潛能,匯聚著人們最龐大的力量,成為各領域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改革的社會發展主題決定了教育的改革使命,服務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教育的鮮明特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成為教育的核心靈魂。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對教育方針作了規定,明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號召“全黨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知識創新、人才開發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興國真正成為全民族的廣泛共識和實際行動”。隨著教育的繁榮發展,美育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也引起高度重視。對此,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改革發展的重要歷史任務,在教育中樹立人們的改革意識、確立人們的創新觀念、激發人們敢闖敢試的改革精神,打破人們對社會主義的傳統認識、消除人們舊有的計劃經濟觀念、改變人們僵化保守的思維以及高揚人作為市場個體的主體性等,一切有利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人才培養目標,凝聚著這一時期教育最廣泛的智慧,成為教育最重要的使命。
復興的社會發展主題與教育的復興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準確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歷史判斷,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成功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復興作為新的社會主題成為新時代最能凝聚人心的時代口號。
復興的社會發展主題決定了教育的復興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新的最重要的歷史任務。教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中的戰略地位,決定了教育必須要把完成復興作為新時代的重要歷史使命。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的重要作用,指出“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突出強調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明確把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將“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列入“九個堅持”,明確了新時代教育為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國大業奠定“重要基石”新的歷史性使命。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科研規劃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