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陳云在東北的革命貢獻

作者:遲愛萍    發布時間:2022-02-17   
分享到 :

1945年8月23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增補陳云、彭真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隨后,中共中央確定“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成立以彭真為書記,陳云、程子華、林楓、伍修權為委員的中共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并調2萬干部、10萬大軍和100個團架子的軍隊干部迅速挺進東北。彭真、陳云等人9月18日到達沈陽。此后三年,東北根據地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經歷了由抗戰勝利到東北解放戰爭進入反攻的重大歷史轉折,陳云作為東北局重要領導成員,為黨和人民作出了突出貢獻。

確定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戰略方針

抗戰勝利后,東北局勢縱橫捭闔,利益錯綜復雜,局勢變化多端。黨中央對東北局的斗爭方針有個變化過程。東北局初到東北時,中央和軍委指示:“不是首先將主力部署在滿洲門口,抵住蔣介石,而是首先將主力部署在背靠蘇、蒙、朝鮮邊境,以便立穩腳跟之后,再爭取大城要道。”就是要在北滿、東滿迅速開展工作。重慶談判后,政治斗爭與軍事斗爭交織,局勢復雜,毛澤東及黨中央為爭取我黨我軍在華北、東北的有利地位,放棄了過去“分散的方針”,要求東北局“集中主力”,“守住東北大門”,“竭盡全力,霸占全東北”。

東北局勢的變化很快表明,中共“霸占全東北”的可能不存在。1945年11月16日,在美國海空軍的協助下,國民黨先頭部隊攻占山海關,隨后沿北寧路猛進,連占綏中、興城、錦西等地。美蔣利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向蘇聯施壓,迫使駐東北蘇軍11月19日通知東北局,蘇軍將依照條約,把中長路沿線及城市全部移交給國民黨政府,要求東北人民自治軍撤出大城市,從而使共產黨在東北棋局與國民黨的對弈中處于劣勢。基于此種情況,11月28日,中央電示東北局:“我企圖獨占東北,無此可能,但應力爭我在東北之一定地位,長春路沿線及東北各大城市我應力求插足之外,東滿、南滿、北滿、西滿之廣大鄉村及中小城市與次要鐵路,我應力求控制。”中央雖然明確了東北局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但對復雜的東北局勢及發展趨勢和建立東北根據地全方位的工作步驟,尚沒有透徹分析和全盤籌劃。

1 9 4 6 年,陳云出席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在哈爾濱舉行的高級干部會議,右起:陳云、彭真、林彪、劉亞樓

嚴峻的斗爭形勢反映出,迅速幫助黨中央客觀全面認識東北局勢,把握發展趨勢,準確部署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戰略任務,已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1945年11月下旬,時任中共北滿分局書記的陳云和近期到達東北任北滿分局委員的高崗、張聞天開會,研究東北局勢和對策,并由陳云主持起草、以他們三個人的名義給東北局并轉中共中央的電報,在透徹分析復雜的東北局勢之后,明確指出:“獨占三大城市及長春鐵路干線以獨占滿洲,這種可能性現在是沒有的。”我們的基本方針是:“集中必要的武裝力量,在錦州、沈陽前線給國民黨部隊以可能的打擊,爭取時間。同時,將其他武裝力量及干部,有計劃地、主動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滿、東滿、西滿,包括廣大鄉村、中小城市及鐵路支線的戰略地區,以掃蕩反動武裝和土匪,肅清漢奸力量,放手發動群眾,擴大部隊,改造政權,以建立三大城市外圍及長春鐵路干線兩旁的廣大的鞏固根據地。”12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東北局,表示完全同意這一意見。

194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由毛澤東起草的《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電,明確指出:“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建立鞏固根據地的地區“是距離國民黨占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鄉村”,“我黨在東北的工作重心是群眾工作”。這封指示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為東北局的工作指明了方向。陳云等人在電報中提出的戰略方針及措施,與中央對東北局的工作要求是一致的。

美蘇在華利益的沖突和相互制約,促成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停戰協議。但蔣介石堅持東北是“接收主權”問題,不包括在停戰協定之內,1月13日密令國民黨軍大舉進犯東北解放區。根據形勢的變化,1月下旬到5月,黨中央指示東北局“集中盡可能多的兵力”,控制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打好“歷史新階段中之最后一戰,決定東北今后大局”。新的軍事部署是配合新的政治斗爭,目的是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為黨在東北取得全局優勢創造條件。

東北局堅決執行中央命令,領導東北軍民進行了英勇的四平保衛戰及攻占長春和本溪、大洼等戰役,使敵人未能進犯我控制下的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從而保住了包括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在內的整個北滿并聯結東滿、西滿的一部分的大塊根據地。因敵軍兵力增加,塔子山陣地失守,我方有腹背受敵之危,林彪在請示中央和東北局后,下令東北民主聯軍5月19日夜撤出四平。5月21日,東北局由長春遷至哈爾濱;次日,東北民主聯軍放棄長春、吉林,主力部隊撤至松花江以北;5月26日,東北局與北滿分局合并,中央復電同意。

黨中央也對東北局工作進行及時指導。1946年6月3日電示東北局:“實行中央去年十二月對東北工作的指示,作長期打算,為在中小城市及廣大鄉村建立根據地而斗爭。”6月16日電告東北局,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云四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羅、高、陳五人組織東北局常委”,以加強統一領導。

從四平撤出的東北民主聯軍,發揮機動靈活的特長,軍事斗爭持續不斷,迫使蔣介石不得不從北滿調回4個師加強南滿防守,并利用美國協調東北停戰,從1946年6月7日起,實際休戰4個月。東北局抓此時機,7月3日至11日連續召開擴大會議,總結前9個月的工作,分析形勢,確定任務,統一思想,著力研究落實中央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的指示。陳云受東北局委托,會前起草了《關于形勢和任務的決議》。7月5日上報中央,東北局擴大會議同時討論,于7月7日通過,史稱“七七決議”。7月11日,中央批準“七七決議”,毛澤東作部分修改,主要體現在對形勢與和戰問題的認識方面。

“七七決議”精辟分析東北面臨的國際國內局勢,從國共兩黨力量對比的變化,深刻揭示了東北斗爭的發展趨勢。決議認為東北將長期處在艱苦斗爭的環境中,但斗爭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時指出,目前我方存在三個弱點:東北廣大地區的群眾工作和土改尚在開始階段;農村根據地尚不鞏固;干部中許多人對深入農村從事長期艱苦斗爭,以建立根據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夠。

從客觀實際出發,《決議》作出六個方面的部署。第一,總的方針是“以長期艱苦的斗爭去取得和平”。方法是“從戰爭,從群眾工作,從解決土地問題改善人民生活,從其他一切努力,去增加革命力量,減少反動力量,使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于我有利的變化”。爭取和平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自立自強,自己有辦法,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國際和國內各方助我之力量方能發生作用,才是可靠地取得和平,否則就是不可靠的,是危險的”。第二,“創造根據地是我們工作的第一位。”主要內容是發動農民群眾,方法是反奸清算、減租減息、分糧分地,使中央“五四指示”迅速普遍執行。為迅速有效地創建廣大根據地,主力兵團要配合地方武裝,肅清政治土匪;要調集干部組織工作團,力求半年內把群眾發動起來。第三,我們進行的是保衛解放區的自衛戰,完全正當和必需。反動派向解放區進攻,我們不自衛就滅亡。“東北自衛戰的目的是實現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民主。”第四,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我軍作戰原則不在于城市和要點一時的得失,而是力求消滅敵人。要廣泛使用運動戰和游擊戰,一般不作陣地戰。軍隊必須協同地方武裝進行群眾工作,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充分發揚我軍既善于打仗又善于發動群眾的光榮傳統。第五,適應長期戰爭和創造根據地的方針,必須在軍事、剿匪、民運、土地、財經、后勤、兵工、交通、城市、文化、建黨和建政等工作方面,根據具體情況,規定各種政策。第六,克服干部享樂腐化的厭戰情緒,造成干部下鄉熱潮。

東北局擴大會議決定,將“七七決議”與1945年12月28日中央《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電,以及1946年5月4日中央《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合訂成冊,作為東北干部落實中央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戰略方針的指導性文件,下發各省學習與貫徹執行。“七七決議”是東北局在經歷9個多月的浴血奮斗后,在中央精神指導下,由陳云起草的對東北地區解放斗爭,如何從暫時的挫折、弱勢中,恢復、積累、壯大自己的力量,走出低谷、轉弱為強,以取得徹底勝利的路徑與經驗的揭示和總結。決議下發后,東北的土改和剿匪卓有成效地推進,根據地迅速建立,并鞏固與發展,為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云在抗日戰爭勝利到解放戰爭爆發的歷史轉變時期,在深刻認識和分析東北面臨的形勢與任務中,先后起草了《對滿洲工作的幾點意見》《東北的形勢和任務》兩份文獻,為中央確定和落實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重大決策作出重要貢獻,是解放戰爭中黨的歷史文獻中的重要篇章。回顧這段歷史,我們要向陳云同志學習的是,立足現實獨立思考,并敢于向中央陳述意見,以利于中央判明情況的擔當精神;學習他善于總結經驗,把握事物發展趨勢,抓住工作要害,能夠提出促進實踐向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智慧和方法。

創建北滿根據地,領導堅持和鞏固南滿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有南滿、北滿、西滿、東滿四大根據地。陳云是北滿根據地的創始人和領導者;是在南滿根據地陷入危機,黨內對堅守還是暫時放棄,意見不一、舉棋難定的關鍵時刻,拍板決策堅守南滿,并領導南滿軍民英勇斗爭,走出危局,取得勝利的關鍵決策人和主要領導者。

創建北滿根據地是黨中央在指示東北局,放棄分散方針,實施集中主力、守住東北大門、竭盡全力“霸占全東北”方針的同時,布下的一招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棋局。1945年11月1日,國民黨軍開始進攻山海關。次日,中央軍委指示林彪、彭真,立即布置內線作戰,阻止敵軍進入沈陽;同日,中共中央電示東北局,成立中共北滿分局,陳云任書記。16日,山海關被國民黨軍攻破,當日陳云從沈陽飛至哈爾濱,宣布成立北滿分局。隨后,中央政治局委員張聞天、高崗奉中央之命到達北滿,正式組成陳云任書記,高崗、張聞天、李兆麟、張秀山為委員的中共北滿分局,管轄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興安五省。北滿是整個東北戰場和全國解放戰爭的戰略后方,中央派陳云、高崗、張聞天三個政治局委員在此坐鎮,足以反映出北滿戰略地位的重要。

1 9 4 7 年,陳云(右)同蕭勁光在中共南滿分局、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所在地臨江

陳云領導北滿分局的工作是開拓性的、也是創造性的。中共北滿分局初創時,處境十分艱難,大部分縣城被國、偽、匪合流的政治土匪把持。陳云首先積極與東北局溝通謀劃,爭取到東、南滿主力部隊部分北調,增強了北滿的軍事斗爭和地方工作力量。接著一方面,集中軍事力量剿匪,為建立根據地創造穩定的環境;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群眾工作,進行反奸清算運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為創建根據地贏得民心。到1946年4月,“北滿六十五個縣,我已占五十八個縣,農民已經發動者十六個縣,賓縣、寧安、木蘭、方正、通河五縣更普遍深入,其余僅在開始”。在民運工作中,陳云根據北滿地主武裝多,且與土匪勾結,農民如不武裝,便不敢斗爭的客觀情況,提出并實施“經濟———武裝———再經濟”的斗爭策略,先通過經濟斗爭將農民發動起來;然后迅速武裝農民,搜繳地主土匪的武裝以加強力量;然后再進一步擴大經濟斗爭,發動群眾。這一斗爭策略在實踐中的良性循環,使北滿根據地迅速壯大。陳云的目標是:“必須將北滿建設成為全東北的大后方和最鞏固的根據地。”

在陳云的領導下,中共北滿分局用半年的時間,完成了北滿根據地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松散到鞏固的歷史性蛻變。1946年5月中旬,陳云在北滿分局各省工委書記聯席會議上胸有成竹地說:“北滿已成為東北我軍的總后方,現在的任務是‘一切為了前線’”,“北滿的土匪大部分已消滅”。正是因為有了鞏固的北滿根據地,東北局及東北民主聯軍在退出四平戰役、處于敵強我弱的危局之時,能夠順利撤至松花江以北,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以利再戰。隨著東北解放戰爭的推進,北滿作為后方基地的戰略意義和作用日益凸顯。

蔣介石在兵力準備充足后,于1946年10月,對東北解放區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其戰略計劃是: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最后占領全東北。南滿根據地在東北創建最早。我軍撤出四平、長春后,在南滿仍保住了以臨江為中心的長白山根據地,敵后還有靠近旅大,本溪和新賓一帶,柳河、輝南、東豐、梅河口一帶三塊游擊根據地,牽制著敵人力量,威脅其后方,使其不能貿然北犯,成為保護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在內的整個北滿和東滿、西滿根據地的屏障。這是南滿根據地特殊的戰略地位。對于國民黨來說,拿下南滿根據地,不僅可以解除其牽制力量,使北進霸占東北無后顧之憂,還可割斷東北與華北根據地海上的聯系。

10月19日,國民黨軍10萬兵力,分三路向南滿根據地發起全面進攻。東北民主聯軍南滿部隊不足4萬人,敵我力量懸殊。到11月下旬,我南滿軍民已被擠壓在臨江、長白、濛江、撫松四縣。這個地區十分狹小,一條大山(長白山)、兩條大溝(一通長白、一通撫松)占據大部分土地;人煙稀少,只有23萬余人;山地荒蕪,物資饋乏,大部分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武器彈藥及生活物資供給困難;地勢上,背靠鴨綠江,正面是氣勢洶洶的國民黨軍,沒有任何回旋余地。蔣介石就是企圖將我軍擠壓此處,凍死、餓死、困死,然后轉兵北犯,實現“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戰略計劃。

這是東北解放戰爭最艱苦的階段。軍情萬急,南滿軍區領導層對部隊行動方針意見不一。10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蕭勁光在東北局會議上提出,希望東北局派一位領導同志去南滿主持工作。陳云自告奮勇赴南滿。會議認為,赴南滿的領導人,威信要高,要具有深思熟慮、耐心說服的能力,陳云比較合適。東北局決定,成立中共南滿分局,由陳云任書記兼南滿軍區(亦稱遼東軍區)政委,得到中央堅定支持。為加強南滿軍事領導力量,東北局任命蕭勁光為分局副書記、南滿軍區司令員,同陳云一起赴南滿。

11月下旬,陳云等到達南滿軍區所在地臨江時,局勢已十分危急。主力部隊三、四縱已做好在必要時開過松花江,與北滿部隊會合的準備。陳云臨危不亂,與蕭勁光深入部隊,同各級干部交談,深入了解情況,反復考慮南滿該不該堅持和怎樣堅持的問題。經過調查研究和反復思索,確定了南滿必須堅持,南滿能夠堅持,并以戰求存的方針。

12月11日,蕭勁光在臨江七道江主持南滿軍區師以上干部會議,提出堅持南滿的斗爭方針及軍事部署。會議討論兩三天,各抒己見,相持不下,仍議而未決。此時國民黨軍兩個師已向我梅河口、輯安進犯,形勢嚴峻。堅持南滿事關大局,斗爭艱難,必須統一認識。蕭勁光請陳云到會決斷。12月13日晚,陳云冒著風雪趕到七道江,先同與會者個別交換意見,直到深夜。

位于黑龍江省賓縣的中共北滿分局舊址

此前經過近半個月的調查研究,陳云已心有定數,自信在胸,12月14日在會上“三槌定音”。第一槌敲定,堅持南滿。第二槌敲定,堅守南滿的作戰方案。第三槌敲定,深入敵后的兵力和補給。陳云對堅持南滿利弊得失的透徹分析,對南滿作戰方案的斷然決定和完善,對部隊補給和兵力部署的周密考慮,使南滿軍區領導層心服口服,統一了認識,堅定了戰勝敵人的信心和決心。陳云堅持南滿的決斷,強而有力地統一全軍指戰員意志的能力,對挽救南滿危局有著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全軍指戰員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經過“四保臨江”、夏季攻勢戰役和北滿部隊“三下江南”戰役的配合,打垮了猖狂進攻南滿的敵人。歷史證明,堅持南滿,是整個東北解放戰爭棋局中的關鍵一招,為贏得東北全境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南滿戰事稍平穩后,陳云著力抓了兩件事情。一是指導南滿黨的建設,二是領導南滿土地改革。這兩件大事,進一步促進了軍事斗爭的勝利和南滿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

1 9 4 7 年8月,陳云(前排右二)在通化同南滿分局、遼東軍區領導人合影

出任東北財經辦事處主任

1946年6月,東北局會議確定,由陳云分管財政、經濟與后勤工作。東北局具體分工后,陳云有了新的領導平臺,除參與東北解放戰爭全局謀略外,將主要精力投入領導東北財經工作和黨政軍全方位的后勤供給,為東北財經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從物質上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作了準備和貢獻。1946年8月,陳云出任東北財經辦事處主任;10月出任中共南滿分局書記后,仍負責東北財辦事務。這一時期是東北解放戰爭由困境到打開發展局面最艱難的時期。陳云從三個方面拓展了東北解放區財經工作局面,基本保障了軍需和民用。

1.暢通內外貿易。突出舉措是解除糧禁,讓糧食自由流動,暢通內外貿易。陳云高度重視吉林地區與朝鮮的貿易往來。1946年11月,在肩負重任、急赴南滿、途經圖們、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陳云布置東財辦,每月發運2500噸糧食給北朝鮮等事宜;就設立圖們辦事處的性質與任務請示東北局;趕赴平壤,會見金日成。陳云通過貿易鞏固、加強與朝鮮的聯系,是很有遠見的部署。這一招既利于堅持南滿斗爭,也利于整個東北解放區財經實力和后勤力量的加強。

2.早籌財政金融良策。東北各省發行的地方鈔票有兩億元。隨著東北解放區的擴大,貨幣如果不統一,對東北解放區的財經穩定和發展不利。陳云未雨綢繆,1946年9月,提出用煤或東北票逐步收回地方票,以實現東北地區的貨幣統一。1947年3月南滿局勢穩定后,陳云根據南滿遼東票和北滿東北票(亦稱流通券)的流通情況,在南滿提出停發停印遼東票,遼東全部開支“均由東北財辦處統籌統支”的要求。7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夏季攻勢取得勝利,東北解放區擴大了16萬平方公里,東、西、南、北滿連成一片。在此基礎上,陳云及時提出,不僅遼東,全東北都要統籌統支,并電令東財辦作好準備。陳云將財政金融政策與東北解放區擴大同步謀劃,甚至早謀,且善謀,對鞏固軍事斗爭成果,發展生產,安定人民生活均產生重要作用。

3.高度重視生產自救和春耕生產。1947年春,南滿戰事穩定后,在陳云領導下,南滿分局采取了部隊及機關生產自給,積極幫助農民春耕生產,正確引導土改及戰勤,不妨礙或少妨礙春耕生產等一系列措施,使南滿實現了以發展生產充實財政、供應自給的目的。

主政東北解放區財經工作

1948年1月5日,陳云從臨江回到哈爾濱。5月31日,東北局常委會決定,成立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由陳云負責。6月,陳云開始主政東財委工作,集中精力解決東北解放區面臨的較為突出的三大社會經濟問題。

1.妥善處理新接收企業中職員與工人的矛盾。這是當時東北社會經濟恢復與穩定中的一個重大問題。1948年1月,陳云初到哈爾濱,尚在病休期間,鶴崗煤礦發生打擊職員“左”的錯誤。2月底東北局召開東北職工工作會議,陳云抱病出席并講話,初步闡述了接收敵偽企業后,如何正確處理工人與把頭、職員之間的矛盾問題。陳云主政東財委后,對這個問題進一步研究,8月1日,為東北局起草了《東北局關于公營企業中職員問題的決定》,對如何正確處理新接收企業中的職員問題,全面精辟地提出指導性意見。陳云將接收企業中的職員分為五種情況,相應提出不同的對策;指出在日寇、國民黨政府企業被接收而變為人民企業后,工人與職員之間矛盾性質已發生根本變化,解決矛盾的方式不應是“流血斗爭”,而應采取批評、團結的態度。舊的管理人員有思想和作風上的毛病,但其專門技能或業務管理知識,無論目前或將來,對經濟建設和人民企業都需要,共產黨員必須用心向他們學習這些知識和技能;同時必須注意提拔優秀的工人、職員,把他們培養成為新的生產、業務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人民企業內必須建立新的嚴格的管理制度,培養代表人民和國家的管理人員,以組織生產和業務。陳云為東北局起草的這份《決定》,對東北解放區敵偽企業的接收和管理,有著重要指導作用。隨著解放戰爭的推進,敵偽企業的接收成為全局性問題,《決定》中提出的政策思想具有普遍指導意義。1948年8月7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陳云起草的這份《決定》,對全國解放區敵偽企業的接收與管理產生廣泛影響。

1 9 4 8 年8月7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由陳云起草的《東北局關于公營企業中職員問題的決定》

2.穩定物價。隨著解放戰爭的推進,部隊人數增加,軍費擴大,貨幣發行量隨之增加。1947年南、北滿糧食歉收,求過于供;公家存糧有限,調劑能力弱,又限制商販攜帶50斤以上的糧食,縮小了社會調劑力量,糧食南貴北賤,最高時相差7倍,造成東北物價波動。陳云為穩定市場,一方面控制糧食、布、鹽等主要物資,以增強公家對市場供需的調劑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放開糧禁。1948年7月10日,由東財委發布命令:解放區境內,一切糧食,皆得自由流通,不得加以封鎖或干涉;鐵路取消運輸證制度。如有故意封鎖或干涉,當事人可控告,各級政府即依侵犯人民財產論處。此令發出后,缺糧和余糧區的糧食自然形成比較合理的價格。政府注意控制主要物資,以貯備力量調劑市場;民間解除糧禁,以市場機制促成合理價格形成。兩項措施共同發力,抑制住了囤積居奇、投機倒把、攪亂市場的亂象。

3.為東北解放區財經統一管理奠定基礎。東北解放戰爭頭兩年,黨集中力量于戰爭和土改,隨著解放區的日益擴大,財經管理經驗明顯不足。1948年8月,陳云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我們已覺悟到,在目前情況下,需要把財經工作放在不次于軍事或僅次于軍事的重要位置上。”此后,陳云著力從三個方面探索財經管理途徑,初步奠定東北解放區財經統一的基礎。

一是加強生產的計劃性。東北解放區計劃工作的基礎,是陳云領導東財委建立的。陳云主政東財委后即提出,經濟部門要有計劃局,每個業務部門要設立計劃機構。1949年8月,陳云在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報告中,把“加強工業的計劃性”,提到解放區工作中的“第一位”;要求“一切國營、公營企業,都能經過調查研究和全盤籌劃,在統一領導、統一計劃之下進行生產”。東北局相應決定,1948年必須制訂1949年工業生產計劃,如果可能則進一步擬定1949年及1950年兩年的生產計劃。為實現這個目標,9月1日,陳云起草同李富春聯名給東北各省、市、縣負責人的信,對調查國營、公營、公私合營及私營企業的生產情況作出統一部署。

1 9 4 8 年8月,陳云在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上作報告

二是改善國營、公營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東北特別是哈爾濱與上海不同,公營企業比較集中,到1948年大的企業均被我方接管。從東北經濟結構的特點出發,陳云多次在東北局會議上提出,現在最重要的是把公營企業搞好;總的“司令機關”財經委員會,要聘請專家做顧問,以便統一調度、集中合理使用機器和技術人員。陳云較為系統地提出改善國營、公營經營管理的指導性意見,主要是貫徹企業化管理原則和實行管理民主化;重視和培養技術干部和管理干部;工人實行交叉累進工資制,評定標準主要是按照職務、能力、技術和勞動強度,反對平均主義;要提倡國營和公營企業中的勞動競賽和勞動英雄運動,但必須反對形式主義和個人錦標主義的傾向。這些要求成為東北解放區國營、公營企業管理的重要指導方針。

三是在財政金融方面作出統一部署。1948年東北局財政開支中,軍費占66%至70%,經濟、文化建設只占10%。8月,陳云在東北局例會上提出,要把經濟、文化投資擺在重要位置,看得長遠,打大算盤。并提出投資要排序:首先是國營經濟,其次是合作經濟,再次是私營經濟。在金融方面,陳云領導東財委,努力促進東北解放區的貨幣統一;同時在收復區對蔣偽票采取統一排斥政策,將其向蔣管區擠,以促蔣管區金融物價更加波動,并減少解放區蔣偽票帶來的負擔,擴大我方貨幣市場,以益于市場物價穩定。

沈陽解放后,軍管會制定的紀律指示

謀略應對遼沈大決戰的財經工作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用5年左右的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大決戰時期。會議要求,必須大量從國民黨方面和國統區獲取戰爭所需人力、物力資源,同時用一切努力恢復和發展老解放區的工農業生產,以應對大決戰帶來的財政壓力。9月12日,遼沈戰役拉開序幕。陳云根據中央及東北局統一部署,9月9日、12日接連召開東財委會議,研究配合遼沈決戰的財政、軍需和后方生產問題。10月8日、11日,陳云在東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連續作報告,闡述了在戰略決戰態勢下,應對東北財政重負的政策措施。

陳云指出,全力保障戰略大決戰的勝利,是財經工作的總方針。減少財政開支的“辦法不是裁兵,而是減后充前、苦后充前”,也就是“減少后方,充實前方,后方苦一點,前方好一點。再苦幾年”。穩定物價不能簡單放在經濟范圍看,因為現在是軍事第一,但要避免以往錯誤,開放糧禁,糧價要統一規定,要掌握一定數量的物資。

陳云分國營與省營工業,提出對東北工業發展與計劃性的要求。如東北國營工業中,最大最完整的是鐵路,鐵路運輸必須統一。目前辦工業的方針應是:提高輕工業的質量與數量;重點恢復重工業與軍工業,中心是軍火生產;鋼鐵、銅、化學工業、汽車零件制造、電器材料等工業項目要搞起來。缺乏計劃性是工業管理中最嚴重的問題。計劃要有全局性,上下統一,工農業生產、財政、貿易、運輸、金融要配套;完成計劃要具備原料和材料、技術、資金、運輸四個方面的條件。企業內,不僅要強調發動工人、改造職員,還要強調科學技術。現在工業部門中管理生產的同志,要努力熟悉業務,減少事故,提高質量,避免浪費,降低成本;在工業管理業務和技術上,要學習蘇聯。我們技術干部的真正來源是現在經過思想改造的產業界舊的技術與管理人員,全國有幾十萬;我們還要聘請專家和培養自己的專家,辦好哈爾濱工業大學。

東北省營工業約占國營的十分之一,與私營的比重差不多。主要作用是供給財政(菜金、辦公、雜支),民需和公需較少;主要任務是保持供給,擴大民需、公需,提高指導管理上的助手作用。省營經濟要注意避免盲目性,提高計劃性;承認過渡性,力爭比較長期性;避免不合理的拆大補小、拆東補西。要注意加強干部教育,關心工人。因為“人的思想不改變,就會浪費機器、原料,如改變就能夠合理地使用。人在工業中起決定作用”。

陳云在遼沈決戰進行中,給東北局高級干部作的這篇財經工作大報告,透徹分析了東北財經情況,明確了戰時財經工作配合軍事斗爭的方針及政策,同時初步明確東北全境解放后,在財經特別是工業經濟恢復與發展方面的要點和思路。按照陳云的籌謀,東財委不僅從容應對了遼沈決戰的財政壓力,并開始為東北全境解放后的工業建設準備條件。

1948年10月下旬,遼沈決戰臨近勝利,沈陽接收迫在眉睫。沈陽將是共產黨接收的首個特大城市,是工作重心轉移的開局,也是社會諸多方面對共產黨是否有治理國家能力的關鍵考量,至關緊要!

東北局高度重視。10月26日攻克錦州的當晚,東北局召集緊急會議,研究確定了陳云提出的接管方針:先穩下來,一切舊機構、財產、人員、檔案原封不動,待情況弄清后,在軍事管制委員會統一指揮下,按系統對口接收。次日東北局常委會議決定,委派陳云作為東北局全權代表,負責接管沈陽的工作;組成以陳云為主任,伍修權、陶鑄為副主任的沈陽軍事管制委員會。10月29日,陳云率接管沈陽的干部離開哈爾濱,乘火車南下。在火車上陳云主持召開軍管會會議,再次強調:“沈陽是東北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把沈陽的接管工作做好,使城市不受破壞,迅速恢復生產,可以有力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并可為接管關內即將解放的各大城市提供經驗。接好管好沈陽,對建設東北、支援全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11月2日沈陽解放,陳云率領4000干部進入城市。沈陽接管要解決兩大難點。一是怎樣接收得快而完整。陳云領導軍管會嚴格按照“各按系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后分”的16字方針有條不紊地接收,既防止了亂,又保證了快;11月5日即順利接管敵方在沈陽的軍、政、警、財經、后勤、鐵路等系統;完成清查資財,保管檔案,職員復工,登記留用,保護工廠,恢復生產等事宜。二是接收后如何迅速恢復秩序。陳云領導軍管會抓了五個關鍵問題:(1)迅速恢復電力供應。(2)迅速解決金融物價問題,穩定市場,正常開業。(3)收繳敵警察槍支,留用大多數人,讓其徒手為民服務。(4)利用報紙,傳播政策,安定人心。(5)妥善解決公教職工的工資,保障市民基本生活。另外,迅速處理俘虜和疏散彈藥,以消除城市安全隱患等。這些措施共同發力,沈陽很快恢復正常秩序,社會安定,生產恢復。

陳云總結了接管沈陽的經驗,于11月28日電報東北局,同時提出一項重要建議:“接收一個大城市,除方法對頭外,需要有充分準備和各方面能稱職的干部。”“中央和各戰略區野戰軍,均需準備有專門接收大城市的班子,待工作告一段落,即可移交給固定的市委等機關。這樣的接收班子,可以積累經驗,其中骨干可以暫成專職,依次接收各大城市。”

陳云接收沈陽的經驗總結與建議受到中央高度重視。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均圈閱了陳云的電報,并于12月14日以中央名義向各中央局、前委轉發,為隨后黨的大城市順利接管提供重要借鑒。自1948年接收沈陽后,黨陸續接管不少大城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創造出許多接管城市的經驗,但無論哪種形式,都顯現出接管沈陽的基本經驗與方法。

謀劃東北全境解放后的財經工作

東北全境解放后,陳云及時立足新的歷史起點,整合思考全東北特別是城市財經工作的推進,提出新的工作方針及重點任務。1948年11月23日,陳云在東北局擴大會議上指出:“今后總的任務就是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地方的具體任務是進行經濟建設,要把工業擺在第一位。同時,補充兵源,制造炮彈。”在陳云領導下,東財委的工作很快步入東北全境解放后的新階段。為使東北事實上成為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的后方基地,陳云集中精力抓了三方面工作。

1.促進和加強東北境內與關外財經及外貿的統一管理。陳云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已領導東北鐵路、金融等方面基本實現統一管理。東北全境解放后,與關內經濟聯系增多,任務加重,實現與關內首先是華北財經規制的銜接和統一,是財經工作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1949年1月4日,陳云向中央提出,占領平津后,關外與華北的鐵路將通運,鐵路管理與調度要統一,以免貽誤軍運和浪費運力。平津占領前,對此要先作準備。1月19日,陳云等又向中央財政經濟部(以下簡稱“中財部”)建議,用人民幣迅速收回關外的東北票和長城票。兩種貨幣收回后,關內外貨幣停止兌換,物資交流由兩地貿易機關統一辦理,直接結算,不經過貨幣媒介。隨后,陳云領導在山海關設立了人民銀行與東北銀行聯合兌換所。接著,他又向中財部建議:華北與東北之間的貨物流通,一般應相互承認稅票,不再征稅,但對東北已實行的專賣煙、酒和禁止入口的美制奢侈品,要相互禁止輸入;建議禁止豬鬃、馬尾、毛皮自由出口,統交商業部外銷,內地仍準自由買賣,責成各地公司、商店大量收購其產品,以保證集中出口換回所需物資。3月,東財委發出通知:要求東北各部門出關,赴華北各大私營工廠,如啟新、永利、久大、北洋、恒源、華新等采購大批物品時,須經華北貿易總局統一辦理。陳云向中財部的積極建議、在東北及時部署的財經統一管理措施,使解放戰爭在全國迅速推進的同時,財經工作能逐步統一、走向全國,從而對加速解放戰爭進程,促進收復區社會經濟穩定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2.為東北重工業建設的起步創造條件。東北是中國重工業基地。東北全境解放后,陳云即把東北重工業建設問題提上日程,努力為東北工業的恢復與建設的起步創造條件。陳云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謀劃聘請蘇聯專家。1949年1月,陳云主持東財委擬定向蘇聯聘請各類專家328名的清單,獲中央支持,也得到蘇方同意。陳云認為,恢復東北重工業,需聘請蘇聯專家、補充現有設備、增加投資三項條件,其中最迫切的是專家。沒有專家,不僅鞍山、本溪難以大復工,“目前究竟缺少哪些機器也開不出清單”,“東北局或財委工業部同志,都全是外行”。另一方面是謀劃工作重點和思路。東北重工業盤子很大,恢復與建設頭緒多,人力、資金、經驗都缺乏。怎么起步?陳云首先在東北局會議上提出:“東北局應當從現在起就有意識地把經濟工作作為自己工作的重心”,加強領導力量。工作從三個方面起步:要拿出必要的工業投資,每月不能少于3000億至3500億元;要拿出鐵路運輸的具體計劃;要拼命搞東北沒有的原材料,如硫磺、銅圈等。經濟計劃眼下不可能訂得很細,但1949年鋼產量大約7萬至10萬噸,木材產量300萬至350萬立方米的數字要確定。隨后,陳云同李富春、張聞天、葉季壯共同敲定建立東北機器制造工業一系列重要事宜。

搞工業,陳云技術上是外行,東財委其他人也沒經驗,起步極其不易,這是共產黨最初領導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陳云之所以能夠初步提出和敲定東北工業恢復重點和一些重大事宜,重要原因是,1949年第一季度他先后赴東北各地廣泛和深入調查研究了企業狀況及發展前景和市場供應、交通運輸、職工工資、人民生活等社會經濟情況。深入的調查研究,加上多年革命斗爭歷練出的領導能力,以及積累起來的財經工作經驗,使陳云能夠集思廣益,作出正確判斷,在千頭萬緒、情況復雜、物質條件困難的情況下,領著大家趟出一條路子來。

3.指導擬訂1949年東北經濟計劃草案。東北的1949年經濟計劃草案是陳云領導東財委擬訂的。這個計劃是東北經濟恢復與建設的開端,十分重要。陳云自主持東財委工作后,就下力研究在東北國營和省營經濟中建立計劃經濟的問題,并向各省作了廣泛調查。1949年4月,東財委將1949年經濟計劃草案提交東北局;4月22日和5月3日、4日東北局連續開會討論,陳云就計劃著重說明六個問題。一是明確1949年東北經濟計劃有較大可靠性。經過努力,克服困難,能夠實現。二是爭取物價上漲幅度控制在60%至70%,不超過100%。三是加強計劃經濟機構。東北要成立總會計局,作為政府的總賬房。四是明確1950年的努力方向是為工業投資尋找來源。五是要求國民經濟各部門抓住自己的要害問題。鐵路的要害是日裝車輛和車輛周轉率;工業部門的要害是產量、質量、成本的定額;商業部門的要害是對農副產品與工業原料的收購和產品的推銷;銀行的要害是對資金的集中。六是繼續試驗用九種物價計算物價指數的辦法。

這是陳云在東財委工作期間的最后奉獻。此前中央已決定,調陳云回中央主持全國財經工作。待東北局對1949年東北經濟計劃討論后,5月9日,陳云即趕往北平赴任。陳云擔任東財委主任不足一年,無負黨的重托!在東北歷史大變局中,陳云以成熟的政治智慧和敏銳的財經眼光,抓住了當時社會經濟中突出的矛盾與問題,使東北經濟在社會變革的陣痛中,有條不紊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陳云對東北財經工作的領導實踐,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政策高效,有力配合了東北全境解放和解放戰爭向全國推進的斗爭全局,同時為東北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打下基礎,也為新中國的財經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來源:《世紀風采》2021年第11期和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