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依靠人民長期不懈奮斗得來的——
中國道路是人民的道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科學概括出“十個堅持”歷史經驗。其中指出,“黨在百年奮斗中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從根本上說,中國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依靠人民長期不懈奮斗得來的。它是一條造福人民,體現公平正義原則的道路;是一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道路;是一條重塑中國人的命運,讓中國人的生活品質和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的道路。中國道路是人民的道路。
第一,人民是中國道路的創造主體。說中國道路是人民的道路,第一個含義是,它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人民是中國道路的創造主體。中國道路給中國人民提供了全面發展的機會和成長平臺。在開創和發展中國道路的過程中,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創造了一批站在時代風口,追求自己夢想的“趕路人”。可以說,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這里可以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例子加以說明。改革開放前,每個鄉的農民都組織在一個公社當中,下面分成若干生產大隊,生產大隊下面又有若干生產小隊。大家集體出工干農活,收獲的糧食除了一部分交給國家外,其余分配給農民自用。這樣的做法時間長了,難以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讓人們吃飽飯,成了問題。1978年冬,安徽一些地方的基層干部和農民沖破舊體制的限制,開始包干到組、包產到戶。后來,在黨中央的支持下,以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推廣。這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鄧小平指出,“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
第二,中國道路是造福人民的道路。這就要從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道路中扮演的角色、中國共產黨與人民的關系說起。中國共產黨風雨兼程100年,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的9500多萬名黨員,帶領人民干了數不清的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民族、國家和人民的面貌。對一些事情,如果回頭看,可能會更加明白其中的道理。
1927年,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背景下,北伐戰爭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成功。不料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背叛革命,反過來追殺幫助過他們的朋友,迫使中國共產黨在廣大農村開展武裝割據,建立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在自己創建的根據地里,把土地分給窮人,還把農民組織起來,更加有效地從事生產活動,讓普通人成為自己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建立蘇維埃政府,也就是工農兵政府。雖然經濟很落后,政府依然建立專門的社會救助機構,負責救助和安置因戰爭和災荒產生的難民;對所有的小孩都實行免費教育,開展成人教育,掃除文盲,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解放婦女,讓女性同男性一樣有勞動和選舉的權利;等等。
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建立起血肉相連、生死相依的緊密聯系。共產黨這顆“種子”,在人民這片土壤的培育下,讓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生根開花。中國共產黨把自己的宗旨,即做事情的目的,歸結為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決心成為這樣一個角色:走在前面帶頭為大家的事情奮斗奉獻。人民群眾看你還不錯,真是為他們著想,于是,就愿意和你一起去干事,這樣,跟著它干事的人就越來越多,許多大事就辦成了。比如,扶貧、減貧、脫貧,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政府連續幾輪制定和實施大規模扶貧計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又探索出更多精準有效的扶貧脫貧辦法。總的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后讓7.7億人口擺脫貧困,完成全世界70%以上的減貧任務,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關減貧目標。
今年2月,中國宣布消除絕對貧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高度評價:“這一重大成就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描繪的更加美好和繁榮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取得的非凡成就為整個國際社會帶來了希望,提供了激勵”。不能不說,這是人類進步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中國道路創造的最能體現公平正義和人民至上的故事。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院務委員、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