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生態興則文明興”——從毛澤東到習近平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加強生態建設創造美好生活的百年征程

作者:曹前發    發布時間:2021-09-25   
分享到 :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革命戰爭年代,在革命根據地就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中,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中,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在帶領人民卓有成效地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回顧百年黨史,從毛澤東到習近平同志,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建設生態文明的步伐從未停止,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堅強決心與信心。

一、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

毛澤東說:“沒有林也不成其為世界。”【1】他高度重視植樹造林,強調農林牧要結合,重視綜合利用。他提出綠化我們的國家仍然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追求的目標。

1.發出“綠化祖國”的號召

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就對林業有著獨特的感情。1919年9月,他認為林業問題可以作為要研究的實業問題之一。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十分重視蘇區的生態建設。在江西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就把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出來。新中國成立時,由于之前連年戰爭,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很大破壞。當時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有8.6%。新中國一成立,毛澤東開始關注祖國的荒山荒地。有計劃地綠化這些荒山荒地,從而實現綠化祖國的偉大目標。在此之前,1949年毛澤東主持制訂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就提出“保護森林,并有計劃地發展林業”【2】的方針。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所作結論中指出:“我看特別是北方的荒山應當綠化,也完全可以綠化。”【3】12月21日,毛澤東在起草的《征詢對農業十七條的意見》中指出:“在十二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4】1956年3月,毛澤東發出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1958年這一年,毛澤東對綠化問題更是高度關注。1月31日,他在起草的《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指出: “林業要計算覆蓋面積,算出各省、各專區、各縣的覆蓋面積比例,作出森林覆蓋面積規劃。”【5】8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要使我們祖國的河山全部綠化起來,要達到園林化,到處都很美麗,自然面貌要改變過來”,“農村、城市統統要園林化,好像一個個花園一樣”。【6】1959年3月,毛澤東提出實行大地園林化。6月22日,毛澤東同中共河南省委負責人談話時說:“沒有林,也不成其為世界。”【7】這是對林業作用的最高概括。1966年,毛澤東提出:一切能夠植樹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樹造林,逐步綠化我們的國家,美化我國人民勞動、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環境。

2.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四次視察黃河,多次詢問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他了解到水少沙多的黃河治理僅僅依靠幾個大水庫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有整個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配合。他對長江三峽工程的顧慮之一也是泥沙淤積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水庫本身的工程技術措施外,還要有水庫以上流域面積內的水土保持工作。大泉山位于山西省陽高縣境內的永定河上游,多是不長“山柴蒿草”的荒山禿嶺,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經過治理,控制了水土流失,改變了大泉山的荒涼面貌。毛澤東看了這個典型材料后,十分高興地寫道:“整個華北、西北以及一切有水土流失問題的地方,都可以照樣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了”,并強調“要全面規劃,要加強領導”。【8】此時,毛澤東關注水土流失問題,可謂高瞻遠矚。

3.堅持農林牧結合

毛澤東重視林業,但他一直強調農林牧要結合,表現出一位政治家的戰略眼光。1958年11月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農林牧要結合。你要搞牧業,就必須要搞林業,因為你要搞牧場。”【9】1959年10月31日,毛澤東在給吳冷西的信中指出:“農、林、牧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10】

4.重視綜合利用

1960年4月13日,毛澤東同李富春、李先念等談話時指出:“各部門都要搞多種經營、綜合利用。要充分利用各種廢物,如廢水、廢液、廢氣。”【11】他還風趣地說道:“實際都不廢,好像打麻將,上家不要,下家就要。”【12】1965年10月12日,毛澤東主持中央工作會議第二次會議。他在會上說:“講綜合利用,結果年年不搞綜合利用。煉焦要綜合利用,火車上燒煤,百分之九十幾都沒有利用,這個煤炭的熱能只利用了百分之幾。”【13】在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綜合利用,化廢為寶”的思想是十分寶貴的。

二、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

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強調綠化祖國、造福萬代,決策上馬三北工程。江澤民同志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中國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保護環境是關系到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高度關注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要不斷增強人與自然相和諧能力,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1.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

從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鄧小平一直強調要搞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70年代初期,鄧小平就清醒地看到污染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強調我們現在進行建設就要考慮處理廢水、廢氣、廢渣這“三廢”。1978年9月,鄧小平在唐山考察工作時指出:“現代化的城市要合理布局,一環扣一環,同時要解決好污染問題。廢水、廢氣污染環境,也反映管理水平。”【14】

2.綠化祖國,造福萬代

鄧小平一直高度重視植樹造林事業,不僅積極倡導,而且率先垂范,有力推動了一場綠化祖國、造福萬代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1979年1月6日,鄧小平指出:“北京要搞好環境,種草種樹,綠化街道,管好園林,經過若干年,做到不露一塊黃土。”【15】1983年3月12日,鄧小平到北京十三陵參加義務植樹勞動時對中直機關干部說:“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后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干下去。”【16】植樹造林,百年為期,反映出鄧小平長遠的戰略眼光。1991年3月4日,鄧小平為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十周年題詞:“綠化祖國,造福萬代。”鄧小平帶頭植樹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由此,在中華大地上推動了一場全民義務植樹的綠色革命。

3.建設三北工程,共筑美好家園

西北、華北、東北地區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帶來的生態危機,長期以來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1978年,鄧小平在《關于在我國北方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帶的建議》上做出重要批示,從此拉開了三北工程建設的序幕。1978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在三北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這項工程,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預計歷時70年,建設范圍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烏孜別里山口,橫貫西北、華北北部、東北西部13個省、市和自治區的551個縣,全長8000公里,寬400至700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42.4%。三北工程是中華民族的又一偉大創舉,是世界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跡。在三北工程建設10周年之際,鄧小平為三北工程寫下了“綠色長城”的題詞。

4.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

早在1994年2月8日,江澤民同志在接見參加《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高級國際圓桌會議部分國外代表時就指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一定要注意協調發展的問題,注意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如果在發展中不注意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是很難可持續地發展下去的。”“中國政府有決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17】江澤民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問題。一年后,他又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高度。1995年9月28日,他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閉幕時的講話中指出:“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18】2000年10月11日,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指出:“這里,我還要強調,要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經過長期努力,使我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資源永續利用。總之,我們必須從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考慮,從應付世界上的突發事件考慮,從子孫后代考慮,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19】江澤民同志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核心的問題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黨的十六大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寫入了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

5.保護環境是關系到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江澤民同志就十分關注環境保護問題。他在黨的十四大上指出:“要增強全民族的環境意識,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礦藏、森林、水等自然資源,努力改善生態環境。”【20】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1994年9月7日,江澤民同志在訪問烏克蘭期間接受烏克蘭記者聯合采訪時說:“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我一直強調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環境。為此,我國已經制定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和規定”,“我認為,對世界環境污染負有主要責任的發達國家,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保護多作一點貢獻。這種貢獻有益于他人,最終也有益于自己。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是上帝如果聽到我這番話,也一定會認為我講的是對的”。【21】環境保護是關系到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1996年7月16日,江澤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指出,環境保護很重要,是關系我國長遠發展的戰略問題。他強調:“保護環境的實質就是保護生產力,這方面的工作要繼續加強。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22】

6.西部地區生態狀況關系到全國生態安全

江澤民同志十分關注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1996年9月23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從長遠看,這些地區必須大搞造林種草,增加植被,涵養水源,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干旱缺水問題,不然就永遠難以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境地。要把造林種草、綠化荒山作為利在當代、恩澤子孫的偉大事業,一年接一年、一代接一代干下去”【23】。1997年8月5日,江澤民同志在一則批示中強調,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進入21世紀以來,江澤民同志從戰略高度考慮,指出西部地區生態狀況關系到全國生態安全。強調把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不懈地抓好。隨后,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有關地區認真開展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作,并取得重要成效。

7.不斷增強人與自然相和諧能力

21世紀以來,我國發展面臨著越來越突出的資源環境制約,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科學發展觀正是基于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日趨嚴峻而被提出。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自然就是造福人類。2004年3月10日,胡錦濤同志指出:要牢固樹立人與自然相和諧的觀念。強調要倍加愛護和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規律。2008年10月8日,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中不斷認識自然,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合理開發自然,在同自然的和諧相處中發展自己,是人類生存和進步的永恒主題。”【24】強調按自然規律辦事,不斷增強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能力。黨的十八大前夕,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再次強調:“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25】在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進一步號召全黨:“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26】

8.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004年5月5日,胡錦濤同志在江蘇考察工作時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27】胡錦濤同志要求各地區在推進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未來發展的需要,既重視經濟增長指標、又重視資源環境指標,既積極實現當前發展的目標、又為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9.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胡錦濤同志強調,“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8】。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和最終歸宿是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這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也是黨的根本宗旨和群眾路線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集中體現。胡錦濤同志在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諄諄告誡全黨:“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29】

三、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

習近平同志以馬克思主義戰略家的遠見卓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集中體現為“八個堅持”: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思想的深刻內容,充分反映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了治國理政前所未有的高度。

1.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個論斷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生態決定文明興衰的客觀規律。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關系史。從世界歷史看,破壞森林造成了一系列悲劇。從世界現實看,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都曾先后走過“先污染后治理”這樣一條老路。西方發達國家在實現傳統工業化的歷史進程中,一方面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卻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破壞,人們應該牢牢記取這個慘痛的歷史教訓。習近平同志還善于從中國歷史中總結教訓,指出中國歷史上也多有因濫砍亂伐森林而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破壞。“現在植被稀少的黃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脈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30】,“由于毀林開荒、濫砍亂伐,這些地方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蔓延,湮沒了盛極一時的絲綢之路”【31】。習近平同志站在歷史的高度,諄諄告誡道:“這些深刻教訓,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32】從中國現實看,必須盡快補上生態文明建設這個短板。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33】習近平同志大聲疾呼:“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34】“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把人類文明與生態建設緊密聯系起來,闡明兩者命運與共,興衰相依。這一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生態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系,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

2.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習近平同志認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35】習近平同志形象地將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比喻成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主張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遠見卓識源于切身實踐,高瞻遠矚始自深入調研。習近平同志對于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的深刻認識,來源于他長期以來對林業和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1985年,習近平同志擔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期間,主持制訂了《正定縣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規劃》特別強調:寧肯不要錢,也不要污染,嚴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鄉。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主政福建寧德。他肯定:什么時候閩東的山都綠了,什么時候閩東就富裕了。習近平同志大力支持長汀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的生態治理樣本,折射出習近平同志清晰的生態理念。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浙江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調研。習近平同志說:“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其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36】“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提出,恰似陣陣春風,從山村而來,往天下而去。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G20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深情地說道:“我多次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37】習近平同志關于“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的重要論述,生動形象地闡明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辯證關系,為加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強調:“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38】讓美麗與發展同行。

3.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一項刻不容緩的迫切任務。習近平同志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39】他還強調,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穩步扎實推進。如:“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40】在習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對生態保護區內違建別墅的嚴肅查處,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

4.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同志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強調在生態文明領域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氣候變化日益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為推動《巴黎協定》談判取得成功,習近平同志與有關國家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并在開幕式上系統闡述加強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為談判提供了重要政治指導。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向與會各國領導人介紹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與實踐,著重強調綠色發展理念,得到普遍認可和贊譽。2016年是國際社會落實《巴黎協定》的關鍵之年,中美兩國率先交存文書,標志著中美兩國在應對世界性難題上又攜手邁出關鍵一步。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41】。“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42】他深情地展望道:“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43】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光榮正確的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百年奮斗征程印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從毛澤東開始,到習近平同志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44】,展現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加強生態建設、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征程。

注釋

1《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76頁。

2《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9頁。

3《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75頁。

4《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09頁。

5《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2頁。

6《毛澤東論林業》(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51頁。

7《毛澤東論林業》(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69頁。

8《毛澤東論林業》(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32頁。

9《毛澤東論林業》(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57頁。

10《毛澤東論林業》(新編本),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71頁。

11《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73頁。

12《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73頁。

13曹前發:《毛澤東生態觀》,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6頁。

14《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386頁。

15《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466頁。

16《鄧小平思想年編(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455頁。

17《新時期環境保護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231頁。

18《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63頁。

19《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3頁。

20《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40頁。

21《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166-167頁。

22《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34頁。

23《江澤民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54頁。

24《胡錦濤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34頁。

25《胡錦濤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10頁。

26《胡錦濤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46頁。

27《胡錦濤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3頁。

28《胡錦濤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頁。

29《胡錦濤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44頁。

3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8頁。

3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8頁。

3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8頁。

3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98-199頁。

34《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164頁。

35《為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心生態文明建設紀實》,《人民日報》2015年3月10日。

36袁亞平:《之江長風》,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第4-5頁。

37習近平:《中國發展新起點全球增長新藍圖》,《人民日報》2016年9月4日。

3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9頁。

3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10頁。

40《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100頁。

4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0頁。

4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6頁。

4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6頁。

4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9頁。

來源:《毛澤東思想研究》2021年第38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