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1024国产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无码影片在线播放,日韩和欧美aaa片,欧美性欧美巨大黑白大战

毛澤東談學習黨史

作者:王穎    發布時間:2021-09-15    來源:黨的文獻
分享到 :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毛澤東十分重視對黨史的學習,不僅積極倡導全黨學習黨史,而且率先垂范,圍繞“為什么要學習黨史”“從黨史中學習什么”“怎樣學習黨史”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獨到而深刻的見解,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精神財富。毛澤東關于學習黨史的論述和實踐,對于我們今天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一、關于為什么要學習黨史

弄清楚學習黨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明白為什么要學習黨史,是真正學好黨史的認識前提。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毛澤東注重把學習黨史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解決現實需要、推動黨更好地走向未來和教育黨員干部的有效途徑,并對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一)學習黨史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

加強黨史學習,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國的國情,才可能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中國的國情既包含現實國情,又包含歷史國情,現實國情是在歷史國情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如果對中國的歷史,特別是對黨的歷史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不可能真正認識中國的國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只能成為一句空話。1938年 10月,毛澤東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任務,并進一步指出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要求,“加強策略教育與學習黨在二十年革命斗爭中的豐富經驗”,推動成立由黨的高級干部組成的高級學習組,專門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黨的歷史經驗,大力倡導全黨學習黨史。毛澤東深刻批判主觀主義學風,指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下,“就是不要割斷歷史。不單是懂得希臘就行了,還要懂得中國;不但要懂得外國革命史,還要懂得中國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毛澤東向來主張,“研究問題應該從歷史的分析開始”。如果割斷歷史,就無法把握規律,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

(二)學習黨史是“把黨的事情辦得更好”的現實需要

1942年 3月 30日,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開篇就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毛澤東把學習黨史直接與黨的事業成敗聯系在一起,是因為黨的歷史中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如果沒有把黨的歷史搞清楚,就會陷于盲目和被動,就會給黨的事業帶來難以想象的損失。所以,只有系統地學習和研究黨史,特別是研究黨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做到“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才可能提高自覺性和主動性,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盡量少走彎路,推進各方面的工作。

毛澤東清醒地看到,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從總結歷史中認識和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才能在重要關頭和重大挑戰面前擔負起歷史重任,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政黨。抗日戰爭時期,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為了使全黨切實擔負起領導全民族抗戰的歷史重任,毛澤東號召加強學習,并把學習歷史與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當前運動的情況相并列。毛澤東指出:“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每當取得重大勝利時,毛澤東都要及時回顧歷史、總結經驗,目的是應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把握前進方向,鼓舞士氣,繼續奮斗。1935年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時是如此,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召開黨的七大時是如此,1949年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時更是如此。在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毛澤東對未來藍圖的描繪是從總結歷史經驗開始的。例如,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的要求,并在此后撰寫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其中包含著對中國近百年革命歷史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

當黨的事業在探索中遭遇挫折時,毛澤東更是特別強調要加強黨史學習,把學習黨史作為戰勝困難、打開局面的一項重要舉措。20世紀 50年代末 60年代初,面對“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帶來的許多始料未及的困難和問題,毛澤東強調要把學習黨史、總結經驗擺在非常突出的地位。1960年 6月,經濟困難的問題大面積暴露出來以后,毛澤東在上海會議期間寫下《十年總結》一文。文章以“找到自己的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作為十年歷史的線索,剖析高指標、高速度的根源,重申實事求是的原則,指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還有一個很大的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在談到這篇文章時,毛澤東說:“我企圖從歷史來說明問題,就是講一點歷史,因為不講歷史,就沒有說服力。”可見,每當黨遇到重大歷史關頭時,總是及時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注意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是黨能夠攻堅克難、把事業推向前進的一條寶貴經驗。

(三)學習黨史是“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必要條件

毛澤東認為,歷史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記錄,更是把握現在、走向未來的向導;學習黨史不是單純研究黨過去的事,主要是要引導黨員干部向前看。他曾說過,“要讀歷史……讀歷史的人,不等于是守舊的人”,“我們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

毛澤東在研究和總結黨的歷史過程中特別注意進行理論創新。這是他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個顯著特點。延安時期,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大革命失敗以后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傾向和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進行全面系統的理論思考和概括,發表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著作。這些著作不僅準確回答了當時抗日時局提出的種種問題,科學論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和未來建設新中國的一系列根本問題,而且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和政治主張,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這些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毛澤東后來深有感觸地說:“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

毛澤東還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看待總結歷史經驗,指出這是實現創新的必由之路。1964年,他在審閱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草稿時,加寫了這樣一段文字:“在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范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在毛澤東看來,歷史是打開未來大門的鑰匙。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學習黨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是推動黨的工作創新發展的必要條件。

(四)學習黨史是加強教育、促進黨的團結統一的有效途徑

毛澤東十分重視黨史的育人功能。他多次強調,“只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拿歷史來教育最有效力了”。毛澤東認為,學習黨史是糾正黨內錯誤思想,提高黨員干部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自覺性,促進黨的團結統一的有效方法。1939年,他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經驗和當前的新鮮經驗傳達到全黨,使黨鐵一樣地鞏固起來,而避免歷史上曾經犯過的錯誤——這就是我們的任務。”在編輯《六大以來》的過程中,毛澤東看到許多他過去沒有看到的材料,深感教條主義對中國革命的嚴重危害。他指出,總結過去的經驗,對于犯錯誤的人和沒有犯錯誤的人都是一種教育。了解過去的錯誤,可以使今后不再犯重復的錯誤。

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花了很大精力領導黨的高、中級干部集中學習黨的六大以來的重要文件,研究黨的歷史,檢討歷史上的路線是非,克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等錯誤思想。他親自主持起草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內若干重大的歷史問題作出正確的結論,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達到一致,為黨的七大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堅實基礎。正如毛澤東所說,通過學習黨史,“使我們對今天的路線和政策有更好的認識,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進步”。

毛澤東認為,學習黨史對于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936年 12月,他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以自己艱苦奮斗的經歷,以幾十萬英勇黨員和幾萬英勇干部的流血犧牲,在全民族幾萬萬人中間起了偉大的教育作用。”1959年,毛澤東重回井岡山時指示:安排有關同志分批參觀井岡山,讓年輕人增加些歷史知識。他要求發揮革命紀念地的宣傳作用,加強黨的歷史教育。毛澤東也把學習黨史、總結經驗作為增強黨員干部必勝信念的切實手段。他認為,只有“對歷史經驗進行了總結,對當前的形勢和前途都有明確的認識”,全黨同志才能有“鞏固的信心”。在毛澤東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用黨的歷史來教育黨員,成為黨的建設中的一條成功經驗和優良傳統。

二、關于從黨史中學習什么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波瀾壯闊、燦爛輝煌,也充滿艱險、有過曲折,其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值得深刻領悟和學習。關于要從黨史中學什么,毛澤東作出過深刻論述,即要學習黨的光輝歷程,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以及黨的偉大精神等。

(一)“用整個黨的發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

黨的光輝歷程是黨史學習的基本對象。它可以劃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又有許多具體的事件和人物,包含很多細節。是孤立地去看待這些具體的歷史階段、個別的細節,還是把黨的發展過程作為一個整體去研究呢?毛澤東作出明確回答:“我們是用整個黨的發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

毛澤東強調,我們必須完整地系統地研究黨的整個發展歷程。這是因為,只有在黨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才能發現黨的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如果只了解某個階段,而不研究黨的歷史的全部,就難以全面地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規律性。而且如果不把黨的某個階段放到黨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去考察,我們也不可能把這個階段的歷史真正認識清楚,得出的結論很可能是主觀的、片面的。

研究黨的整個發展過程,最重要的是“要把黨的路線政策的歷史發展搞清楚”。中國共產黨人學習黨史、總結歷史經驗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出一條正確的路線和相應的方針政策,帶領人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其中要重點研究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特別是在重要歷史轉折關頭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實施的效果。只有系統研究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準確抓住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才能把握住歷史規律。

(二)“不僅要研究勝利的歷史,也還要研究失敗的歷史”

黨史學習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基本經驗展開。毛澤東進一步指出:“研究中國黨的歷史,不僅要研究勝利的歷史,也還要研究失敗的歷史。只有經過很多痛苦,才能取得經驗。不要把錯誤認為單純是一種恥辱,要看作同時是一種財產;不能說錯誤路線沒有用處,它是有很大的教育意義的。”

毛澤東認為,成功的經驗固然是寶貴的,是值得認真總結的,但失敗的教訓對于黨走向成熟也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導”。他辯證地看待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一方面指出其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另一方面指出其對我們也有幫助,教育了黨,教育了人民,使人少走彎路。毛澤東認為,錯誤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是吸取教訓,迅速徹底地改正,使工作有更大進步。據曾擔任毛澤東俄文翻譯的師哲回憶,1956年,毛澤東在會見米高揚,談到“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給黨帶來的危害和損失時指出:這些教訓和經驗是不能不予以認真檢查和總結的,只有對以往走過的道路、所遇到的事件、所犯的錯誤作個認真負責的檢查和總結,從中吸取應有的教訓,得出正確的結論,對革命才會有益,才有助于革命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把黨的偉大精神作為黨史學習重要內容

在漫長而艱辛的革命和建設歷程中,無數共產黨員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甚至不惜流血犧牲,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顯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和奮斗目標的偉大精神。毛澤東把黨的偉大精神作為黨史學習的重要內容。在他看來,黨史啟迪現在、昭示未來作用的實現,既要憑借對黨的經驗的總結,也要依靠對黨的偉大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黨的偉大精神能夠賦予人們進行接續奮斗的強大力量。

1939年 5月 30日,毛澤東在西北青年救國會舉行的模范青年授獎大會上簡要回顧了五四以后青年運動的歷史,他說:“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斗’。我們共產黨是繼承這個傳統的,現在傳下來了,以后更要繼續傳下去。”毛澤東從黨的歷史中概括出“永久奮斗”的優良傳統和偉大精神,以此激勵廣大青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爭取抗戰的最后勝利,并爭取中國最后的“獨立、自由、幸福”。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談黨史時常常會針對現實問題闡述黨的偉大精神。比如,1956年,他在黨的八屆二中全會上說:“我們長征路上過草地,根本沒有房子,就那么睡,朱總司令走了四十天草地,也是那么睡,都過來了。我們的部隊,沒有糧食,就吃樹皮、樹葉。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禍同當,這是我們過去干過的,為什么現在不能干呢?只要我們這樣干了,就不會脫離群眾。”他還講了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錦州那個地方出蘋果,遼西戰役的時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蘋果,我們戰士一個都不去拿”,戰士們當時的伙食僅是“鹽水加一點酸菜”,卻沒有一個人去拿蘋果。毛澤東指出,“這個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軍得人心就是這個酸菜”。毛澤東注重對黨的偉大精神進行傳承和弘揚,善于運用黨的偉大精神啟迪現在、昭示未來。1957年 1月,他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說:“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萬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總要好一點吧。長征途中,在過了大渡河以后,究竟怎么走呢?北面統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們那個時候提出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什么叫千方百計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計者,就是九十九計加一計”,“只要想盡一切辦法,困難是可以解決的”。這些講話在當時和后來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成為從黨史中汲取偉大精神力量的經典范例。

三、關于怎樣學習黨史

關于如何學好黨史,毛澤東結合實踐探索,從指導方法、原則方向、材料整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創造性地提出了“古今中外法”等學習研究方法,給黨史學習提供了重要借鑒和遵循。

(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遵照全面的歷史的方法

毛澤東強調:“我們研究黨史,必須是科學的,不是主觀主義。”如何保證黨史學習研究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呢?毛澤東指出,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針,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研究黨史,“中國的歷史學,若不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研究,勢將徒費精力,不能有良好結果”。

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采取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學習研究黨史,正確解釋黨的發展過程中的復雜現象。他指出:“研究黨史上的錯誤,不應該只恨幾個人。如果只恨幾個人,那就是把歷史看成是少數人創造的。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不是主觀主義,應該找出歷史事件的實質和它的客觀原因。”毛澤東承認領導者在歷史當中的作用,但是他同時指出,“領導人物也是客觀的存在,搞‘左’了,搞右了,或者犯了什么錯誤,都是有客觀原因的,找到客觀原因才能解釋”。因此,“處理歷史問題,不應著重于一些個別同志的責任方面,而應著重于當時環境的分析,當時錯誤的內容,當時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毛澤東反對“否定一切”的觀點,主張辯證分析地學習黨史。他說:“如果把過去一切都否定,那就是一種偏向。我們對問題要分析,不要籠統地一概否定。我在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時,也說到要保留好的東西,這才是實事求是。”他以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時期中央的領導路線問題為例,具體闡述了辯證分析的方法。他說:“應作兩方面的分析:一方面,應指出那個時期中央領導機關所采取的政治策略、軍事策略和干部政策在其主要方面都是錯誤的;另一方面,應指出當時犯錯誤的同志在反對蔣介石、主張土地革命和紅軍斗爭這些基本問題上面,和我們之間是沒有爭論的。”他還說:“歷史上不管中國外國,凡是不應該否定一切的而否定一切,凡是這么做了的,結果統統毀滅了他們自己。”

另外,毛澤東強調,要辯證分析、正確評價黨的歷史上出現的錯誤,分清主流和支流。他指出:“我們黨的歷史經驗,也是在自己同各種錯誤路線作斗爭的過程中使自己獲得了鍛煉,因此取得了偉大的革命勝利和建設勝利的。”至于工作中時常發生的錯誤,則是局部的和個別的,“依賴黨的集體智慧和人民群眾的智慧,及時地加以揭露和克服,才使它們不能獲得發展的機會,沒有成為全國性的和長期性的錯誤,沒有成為危害人民的大錯誤”。

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指導,為正確學習黨史指明了方向。他采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研究黨史,既有利于避免在實踐中重犯歷史上的錯誤,也對維護黨內的團結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以中國做中心”

毛澤東歷來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反對無的放矢地空談闊論。他認為,黨史學習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其根本目的在于總結經驗、指導實踐、開辟未來。因此要緊密結合現實,為現實的斗爭服務,“研究歷史不結合現實不行”。

毛澤東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作為黨史學習的重要原則。1942年,他在《整頓黨的作風》的講話中指出:我們所要的理論家應該“能夠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地解釋歷史中和革命中所發生的實際問題,能夠在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種種問題上給予科學的解釋,給予理論的說明”。1958年,《紅旗》雜志刊登了陸定一的《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一文,其中有一段話是經過毛澤東修改定稿的:“我們也認真研究兄弟國家的經驗和認真研究歷史,但目的不是去抄襲,去搬運,而是為了了解歷史情況,了解教育方面的歷史唯物主義,以便有所借鑒,依照自己的情況,做好自己的工作。”

結合現實學習黨史,首要的是結合中國的現實,就是要在黨史學習中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毛澤東指出:“研究中共黨史,應該以中國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國身上。”在黨的歷史上曾經有一些人,“一切以外國為中心,作留聲機,機械地生吞活剝地把外國的東西搬到中國來,不研究中國的特點”。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這種“言必稱希臘”的主觀主義態度,認為其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原則。他強調:“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如果不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的發展,黨的思想斗爭和政治斗爭,我們的研究就不會有結果。”他明確提出:“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

毛澤東關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以中國做中心”學習研究黨史的論述和實踐,對于推動黨史學習為黨的事業服務,克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錯誤傾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重視材料的掌握、整理和分析

掌握占有材料是學習黨史的基礎。毛澤東十分重視對黨史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強調要“詳細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

早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就十分注意開展黨史文獻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1930年 12月 28日,正當第一次反“圍剿”緊張進行的時刻,毛澤東和朱德發布了紅軍第一方面軍第十一號命令,指示“各團連之重要文件,一律集中到師部去”。1931年 4月,毛澤東等簽發《關于成立紅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的決定》,委員會由葉劍英等 13人組成,任務是收集整理紅軍各種文獻資料。

毛澤東從 1940年開始主持編輯《六大以來》,于 1941年完成,共 280多萬字,收錄了從 1928年到 1941年間黨的重要文件和黨的領導人的重要言論和文章 418篇,成為整風運動中黨的高級干部學習黨史的主要材料。《六大以來》出版后,在黨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許多人“讀了之后恍然大悟,發生了啟發思想的作用”。后來毛澤東又主持編輯了《六大以前》《兩條路線》兩部文獻。這三部大型歷史文獻集,推動了黨史學習的理論化、規范化,促進了延安整風運動的順利開展,對于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研究黨的歷史上的路線問題、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親自主持編輯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至第四卷。《毛澤東選集》的出版,不僅對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而且為黨史學習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基本的歷史文獻支撐和重要的理論指導。毛澤東還多次表示要在文獻材料的基礎上編寫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專門著作。1964年 6月,他在會見外賓時說:“歷來中國人沒有寫回憶錄這樣的習慣,中國人喜歡寫歷史。我們正在組織寫中國近百年史、近百年通史,即綜合性的歷史。我們還在寫近百年的軍事史、政治史、經濟史、哲學史和藝術史。也有一些人提議寫黨的歷史。”

(四)采取“古今中外法”

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提出學習和研究黨史的一個重要方法,即“古今中外法”。這一方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

“所謂‘古今’就是歷史的發展”,是指從時間“縱”的方面研究黨史。歷史是一個完整的、連續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又呈現出發展的階段性。因此,研究者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而要用發展的觀點考察歷史,把前一階段的歷史與后一階段的歷史聯系起來分析。比如,毛澤東曾指出,“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還應該把黨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材料研究一下”。只有把這些材料研究清楚了,才能闡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毛澤東學習研究黨史時,不是局限于單純的具體的黨的活動,而是關注革命發生的復雜的社會背景,把研究對象放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來考察,闡明歷史發展的由來和脈絡。

“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己方和彼方”,是指從空間“橫”的方面研究黨史。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歷史發展,都不是孤立的,都同它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此,毛澤東強調,學習研究黨史要有寬廣的視野,要放到國內外大背景下進行,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問題。毛澤東還設想,“為了有系統地研究中共黨史,將來需要編兩種材料,一種是黨內的,包括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一種是黨外的,包括帝國主義、地主、資產階級等。兩種材料都按照年月先后編排,兩種材料對照起來研究”。

毛澤東提出學習研究黨史的“古今中外法”,十分形象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和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新的發展。他運用這一方法研究黨史,對許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科學評價,對黨史學習和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善于學習、研究和總結黨的歷史,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秘訣”,也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積累的一條寶貴經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不斷增強學習黨史的自覺性和緊迫性,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關于黨的歷史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堅持唯物史觀,堅決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采取科學的方法,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奮斗的力量。

(作者:王穎,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審)

(來源:《黨的文獻》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