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奮斗目標”到“一個主題”論
——石仲泉在中央團校研究生座談會的演講
■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形象比喻為“中國夢”,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此次“七一”重要講話,主要使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概念,但在最后表達堅強決心時發出了“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的時代強音
■從歷史的觀點看,“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中國共產黨人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知,由百年前的“奮斗目標”到百年進程中的“歷史使命”,再到百年華誕的“一個主題”,這既是理論邏輯認知演繹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黨對取得的偉大成就進行歸納的必然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主題”,是此次“七一”重要講話諸多新論的第一個新論,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豐富和推進。
“使中華民族來一個大翻身”
中華民族是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偉大民族。古代中國曾以世界上的頭號富強大國獨領風騷達千年以上。但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中華民族千年盛世與百年衰敗的變奏曲,呼喚著中國共產黨誕生。她接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先進中國人求索民族復興道路呼號的“振興中華”接力棒,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在中國共產黨創建之際,黨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李大釗同志首先提出了“中華民族之復活”概念。毛澤東同志在投身大革命運動后,明確表達自己的初心:“為什么要革命?為了使中華民族得到解放,為了實現人民的統治,為了使人民得到經濟的幸福。”
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前夕,毛澤東同志已成為走向成熟的中國共產黨中央的第一代領導核心。他向全國人民呼吁:“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能力……我們要為大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奮斗到最后一滴血!”
在解放戰爭全面勝利前夕,他指出,我們要建立新中國,“使中華民族來一個大翻身”,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想稱謂提出的重要背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盡管沒有明確使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稱謂,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卻是他制定的,并且進一步提出了“振興中華民族”概念。
現在為全黨全國人民普遍使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稱謂,就黨的主要領導人而言,是2001年慶祝建黨80周年時江澤民同志在重要講話中首先提出的。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強調,中國共產黨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之中。黨從成立那一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使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新中國成立后,經過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形象比喻為“中國夢”。它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具有更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巨大引擎。自此以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成為同義語,在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中交替使用。
此次“七一”重要講話,主要使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概念,但在最后表達堅強決心時發出了“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的時代強音!
更加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
毛澤東同志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概念,卻是最早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設想的領導人。它的一個基本內涵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用100多年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為后來的繼續探索以及明確戰略目標提供了正確方向、積累了重要史鑒。
在此基礎上,鄧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并對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作了戰略安排。他先是在1985年提出:“第一步,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時間,在經濟上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較富裕……翻兩番,達到小康水平,可以說是中變化。到下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這實際上是對上世紀60年代提出“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構想的具體化。兩年后,在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之際,鄧小平同志對21世紀中葉戰略目標由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調整為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形成正式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可以說,這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進步明確了大致的時間表。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細化了“三步走”發展戰略,既明確提出我們現在講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又將小康社會標準解析為達到總體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兩個階段。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進一步強化“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明確提出確保到第一個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
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具體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大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到那時,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就是說,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指日可待!這就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更加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不斷深化和聚焦的過程
我們黨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知,有一個不斷深化和聚焦的過程。
概括來看,黨的歷史主要劃分為三個大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新中國成立后,開啟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更加燦爛的前景。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強調,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擔當起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無數革命先烈獻出了寶貴生命。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繼續承擔好這個歷史使命。
201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強調,9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國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還首次將到本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由“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改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去掉了“基本實現現代化”。這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隨后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我們黨擔負著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并鮮明地宣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知作了進一步強化:
第一步是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中,首次表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完全可以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第二步是將黨的十九大主題明確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并且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歸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強調建黨以來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第三步就是此次“七一”重要講話提出的“一個主題”論,強調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四個“偉大成就”,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同時,向世界莊嚴宣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從歷史的觀點看,“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么程度”。中國共產黨人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認知,由百年前的“奮斗目標”到百年進程中的“歷史使命”,再到百年華誕的“一個主題”,這既是理論邏輯認知演繹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黨對取得的偉大成就進行歸納的必然結論。
偉大復興“不可阻擋”
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七一”重要講話中還指出,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
怎樣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可阻擋”?實際上,我們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這既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的高度概括,也充分說明了偉大成就之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意義。這里,對相關重要論斷可作一簡要解讀:
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集中表現為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集中體現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之中。
它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總結了在各方面形成的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構筑起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制度、包括各種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多層次寶塔形結構的制度體系,既使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有了“四梁八柱”的制度支撐,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
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集中體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強起來,科技創新進一步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至2020年底,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連續多年達到30%左右,成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增長引擎。
二是民生福祉不斷強起來。至2020年底,我國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并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可以說也集中體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發生歷史性變革,進一步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軍隊組織形態實現革命性重塑。在加快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之時,全軍指戰員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變化,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豪情加強軍事訓練,空前地提高了實戰能力。
二是全面從嚴治黨使黨的力量空前凝聚起來。特別是,強調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以德治黨和依規治黨,強化了全黨對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的堅定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總之,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回首過去,展望未來,只要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這是任何力量不可阻擋的!
(作者系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研究會會長)
(來源:《解放日報》2021年9月14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