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百年與百年大變局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這個時候就中國共產黨百年與百年大變局這樣一個問題進行研究討論思考,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在一百年的奮斗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足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實際,系統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我國歷史發展的規律,為我們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我們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提供了科學指南。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社會發展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結果。人們與外部世界相處,就要去認識世界,而認識世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某種思想合乎客觀規律的就是真理,不合乎客觀規律的就是謬論。一切根據于正確思想的行動是正確的行動。人類這種特殊的“自覺的能動性”,是人之所以區別于物的特點。
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最先進的理論,無產階級是世界上最革命的階級。無產階級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把無產階級作為自己的物質武器。因此,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在推進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應該而且可以大有作為。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我們要始終堅持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高度統一。這樣,對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就提出了一個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問題,而這也恰恰反映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與百年大變局”這一主題之中。
一、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是順應歷史潮流,自覺把握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百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是一個極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課題。中國要發展,必須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領導人民推進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歷史進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產物
中國共產黨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漸成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但不論是太平天國起義、戊戌變法,還是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最后都失敗了,因為都沒能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沒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歷史的演進,呼喚著真正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領導者。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的興起,反映了當時的世界大勢,使正處于彷徨和苦悶中的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從無產階級革命這個世界大勢中產生出來,走在了時代前列。“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從此,“中國改換了方向”。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兩大歷史任務,就這樣光榮地落到了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肩上。
(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結果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到1922年召開中共二大時也只增加到195人。但是,中國共產黨在二大上就鮮明地提出并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并因應革命形勢,積極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掀起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浪潮。
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毛澤東思想,團結帶領人民,進行艱辛探索、浴血奮戰,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中國共產黨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救亡強烈愿望的大勢出發,準確把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階級關系的新變化,決定和實行了正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實現了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民族解放戰爭的重大轉變。中國共產黨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并最終團結帶領人民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抗戰結束后,在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率先提出了爭取實現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并為之作出了最大努力。國民黨反動派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后,中國共產黨又準確把握民心所向和大勢所趨,及時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以摧枯拉朽之勢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揭開了中國共產黨同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協商建國的序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成為繼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后世界歷史中最重大的事件,深刻地影響了世界。
(三)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是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方向
中國革命勝利后,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國體、政體應該怎樣確立?國家應該怎樣治理?對這一系列重大問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和大勢,進行了偉大的探索和創造。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論人民民主專政》等光輝著作中,對這些問題給予了正確回答,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指出新中國實行的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同時進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進行了鎮壓反革命運動和“三反”“五反”運動。基于戰后總體和平的國際環境和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一些新矛盾新問題,中國共產黨適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逐步實行“一化三改”,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準確把握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開始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盡管其間經歷過曲折,但仍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四)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抉擇
20世紀70年代末,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難局面,面對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面對我國經濟發展落后的現狀,中國共產黨對世界大勢作出科學判斷,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新認識。鄧小平同志強調指出:“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
在鄧小平同志領導和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鄧小平理論,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的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五)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是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必然趨勢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國際格局加速演變,世界處于大變革大調整之中,我國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也進入關鍵時期。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積累了大量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國內大勢,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同時,中國共產黨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勢,提出并積極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贏得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贊譽,深刻地改變和影響了世界。
在百年歷史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主要有九個方面:一是始終堅守初心使命,二是始終順應時代潮流,三是始終把握歷史方位,四是始終明確奮斗目標,五是始終抓住主要矛盾,六是始終發揚斗爭精神,七是始終勇于改革創新,八是始終堅持加強團結,九是始終推進人類進步事業。這些經驗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
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進程的高度,對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歷史性、時代性、戰略性重大判斷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駐外使節工作會議與會使節時的講話中,首次公開使用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概念。而早在2012年12月,也就是中共十八大召開后不久,他就對大變局的戰略思想作出過深刻闡釋。他強調:“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五年來,對世界經濟格局以及政治、安全形勢產生了深刻影響。美國、歐盟等陷入重重危機、捉襟見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群體性崛起對西方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產生重大沖擊,西亞北非局勢動蕩引發蘇東劇變以來最大范圍的地緣政治變局,非國家行為體大量涌現并日益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力量。這個大變局,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不同場合,從不同的角度,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可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這一重大戰略判斷,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充分體現了他對當今世界發展大勢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對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以理解。
首先,從時間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近代以來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世界歷史最具革命性的變化。
談到大變局,很多人首先注意到的是時間問題,即“百年”這一時間節點該如何界定。有人認為起點是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有人認為是17世紀英國的光榮革命,又有人認為是19世紀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有人認為是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可謂是眾說紛紜。
關于大變局的時間概念,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作過一次比較具體的闡述,他指出:“當前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近代以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國內外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世界自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的大變局。”“特別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的發展,發展中國家整體崛起,新興市場國家實力不斷壯大,世界經濟版圖發生深刻變化,引起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三個時間點:一是“近代以來”,二是“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進一步梳理習近平總書記歷次關于大變局的論述可以發現,他賦予“百年”這一時間概念的內涵是開放的,并未將其明確為某一個具體的時間節點。
我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強調百年未有,主要在于說明這一變局對歷史發展將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因此不能機械地將其定位為某年甚至某月某日。我們可以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理解為世界近代以來特別是20世紀以來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已經發生、正在發生的歷史性革命性變化,而且這一變局仍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將伴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過程。
其次,從本質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國際力量的分合和國際格局的演變。
環顧世界,大變局中變化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大變局中,什么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變化?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清國家安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首先要從總體上把握各種國際力量的分合,分在哪里?合向何處?我們說的世界發展態勢,實質上就是指這種力量分合。”一語道破了大變局的實質,這就是國際力量的分合。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此作出更進一步的闡釋。例如,2014年11月,他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關于世界發展態勢的五組辯證關系:要充分估計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矛盾和斗爭的尖銳性,更要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更要看到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要充分估計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更要看到亞太地區總體繁榮穩定的態勢不會改變。2018年6月,他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國際關系民主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同年11月,他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全球治理體系加快變革,但治理滯后仍是突出挑戰,等等。
在這一系列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清晰描繪了大變局中國際格局演變的基本輪廓,深刻闡明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本質和特征,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幾點基本認識: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本質是國際力量的分合,是國力之爭、制度之爭、理念之爭。二是國際力量的分合所形成的國際格局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慣性,一旦形成,會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相對固化下來,不會在朝夕之間發生根本性的調整改變,其突出表現就是“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和“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三是變與不變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不變是相對的,變化則是絕對的。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各種國際力量的此消彼長、分分合合,所帶來的國際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需求是無法回避的,“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國際關系民主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四是從歷史發展規律的角度看,大變局中的各種變量可歸為兩種,一種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等逆向變量;另一種是國際關系民主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等正向變量。兩種變量之爭,構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主要矛盾,并正在深刻影響世界格局的發展態勢。
再次,從動因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變量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如何發生的?這是另一個認識大變局必須回答的問題。學術界對此的解讀涉及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人口結構改變、多邊體系重建、西方制度頹勢顯露等方面。但是,科技進步的腳步從未停止,人口年齡結構和族群結構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多邊體系重建與其說是大變局的原因不如說是大變局的結果,西方制度的頹勢也并非最近才出現。所以說,以上并非造成大變局的主因,我們還需要從另外的角度來認識這一問題。
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本身來看,其間最大的變化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國際力量對比。而中國的崛起則成為大變局中最大的變量,成為引領大變局方向、影響人類共同命運最重要的因素。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前所未有,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隨著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隨之發生深刻變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也已變得空前緊密,我國對世界的依靠、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在不斷加深,世界對我國的依靠、對我國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世界經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國在與世界的聯系互動中實現了歷史性的發展,又以自身的發展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正能量。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居世界第一位,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第一穩定器。同時,我們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使中國日益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時間將會證明,中國的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定是一場改變歷史、影響世界、創造未來的非凡歷程。
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大局”重要思想,牢牢掌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主動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世界是一個全面變革的世界,是一個新機遇新挑戰層出不窮的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在大變局中置身事外。認識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樹立正確的角色觀,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問題,既要弄清楚在大變局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更要明白大變局給我國帶來了什么樣的挑戰和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大勢出發,準確把握中國和世界的關系,形成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他指出:“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并進一步指出:“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深刻理解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既清醒認識大變局帶來的嚴峻風險,也敏銳把握大變局中蘊含的重大機遇,才能牢牢掌握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主動。
關于大變局帶來的風險挑戰,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列舉了8個方面存在的16個具體風險點;2019年1月,他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又集中講了9個方面存在的風險。概而言之,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都明顯增多,特別是面對中國的崛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展開全面遏制和極限施壓,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從內部環境來看,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同時,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可能會相互疊加、相互交織、相互轉化、相互作用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甚至可能出現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
關于大變局帶來的寶貴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有兩點重大判斷,一個是“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另一個是“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深刻變化”。前者明確了我國發展環境的總體態勢,后者則指出了這一總體態勢下的顯著特征。這兩句話缺一不可,對此必須全面、辯證地認識和把握。
之所以說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而且長期存在,就在于大變局中存在重要的不變量。從國際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沒有改變,國家力量對比和國際體系變革方向沒有改變。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之所以說戰略機遇期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就在于我國已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邁向新的發展階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國面臨的發展環境、需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需要推進的重大歷史任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無論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日益成熟定型、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都為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創造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力、賦予了新內涵。
總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大變局,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是長期存在并蘊含著新變化、新機遇的機遇期。而從總體上看,機遇大于挑戰,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并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和延長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歷史任務。
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我們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我們要深刻認識這一思想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世界意義,深刻認識“兩個維護”的極端重要性,筑牢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為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提供根本保證。
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我們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一心一意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面對復雜形勢,最根本的還是要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要審時度勢、居安思危,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增強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戰略定力,敏銳應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奮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我們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我國的發展營造更加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我們要堅持把中國發展和世界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結合起來,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加強對外戰略統籌謀劃,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要完成這一歷史任務,我們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確保中國共產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起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之力。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更加堅信,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14億多中國人民的團結奮斗,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也一定能夠達到!
(作者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