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歷程看中國共產黨重大事件的歷史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發生了四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性事件,分別是: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偉大事件,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同時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它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建立中國共產黨
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這次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大會,是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舉行的。除了大會會場一度遭到帝國主義的暗探和巡捕的騷擾外,在社會上并沒有引起多大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但是,從此以后,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點燃起來。
嘉興南湖紅船
(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但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步步進逼,封建統治日益腐敗,戰亂不已,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
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一次次抗爭,但又一次次失敗。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它終究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事實說明,那些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要解決中國發展進步問題,必須找到能夠指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進理論,必須找到能夠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進社會力量。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近代社會發展和人民革命運動不斷深入的必然結果,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就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
(二)中國共產黨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奮斗目標,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中國的先進分子經過長時期的艱苦探索,找到馬克思主義這個正確的革命理論,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躍。從此,中國革命有了正確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發展前景。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概括為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深刻詮釋了黨的性質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三)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中國革命的條件和進程,提出了分“兩步走”的正確思想,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
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指出:黨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但在現階段,黨的奮斗目標應當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第一次明確地在中國人民面前提出了完整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的關系,是共產黨人認清和履行自身所肩負歷史使命的前提。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作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政治主張。我們的將來綱領或最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這是確定的和毫無疑義的。”“但是,一切中國共產黨人,一切中國共產主義的同情者,必須為著現階段的目標而奮斗,為著反對民族壓迫和封建壓迫,為著使中國人民脫離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命運,和建立一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以農民解放為主要內容的新民主主義性質的,亦即孫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義性質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中國而奮斗。”“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掃清了主要障礙,創造了政治前提;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篇章。從此,黨開啟了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一)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我們黨建立和鞏固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權,標志著在我國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勞動人民成了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
在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同志就曾解釋說:“我們是人民民主專政,各級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種政權機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軍隊叫人民解放軍,以示和蔣介石政權不同。”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序言中指出:“中國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而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政治基礎。”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一個歷史性界碑。到1952年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摧毀。全國范圍內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廣大農民獲得了土地等生產資料,擺脫了千百年來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縛,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展。
(二)新中國的成立,實現和鞏固了全國范圍(除臺灣等島嶼以外)的國家統一,根本改變了舊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形成和發展了五十多個民族平等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新中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遵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要求和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統一部署,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磅礴氣勢,向國民黨殘余軍事力量展開了最后的圍殲。到1950年10月,實現了除西藏、臺灣、香港、澳門和少數幾個海島以外的全部中國領土的解放。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
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歷經兩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
根據《共同綱領》關于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人民政府為加強民族團結互助進行了大量工作,協調解決民族間和民族內部存在的糾紛,并抽出必要的財力、物力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事業,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195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公布實施。到1953年3月,已建立起一批縣級和縣級以上的民族自治區和相當數量的民族自治鄉。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它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新中國的成立,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即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毛澤東思想是在黨領導人民艱苦奮斗的基礎上,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革命斗爭發展的必然選擇。
成立初期的中國共產黨曾一度簡單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原理和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的經驗,使中國革命遭受到嚴重挫折。從革命斗爭的失誤教訓中,毛澤東同志深刻認識到,不能以教條主義的觀點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及時解決了中國革命進程中一個個極為復雜的難題,全黨同志團結一致,奪取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人民,創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嶄新課題。毛澤東同志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他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提出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為我們黨和人民事業勝利發展,為中華民族闊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新中國的成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形成了以美蘇兩大強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同時在亞洲和非洲的廣大地區,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運動蓬勃興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結束了百余年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史,使中國以獨立自主的嶄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按照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央制定的“另起爐灶”、“打掃干凈房子再請客”和“一邊倒”基本外交方針,新中國堅定地站在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戰爭政策;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也不急于取得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的承認,而是堅持必須在同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系的前提下,并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與外國政府談判建立外交關系。
1949年10月到1950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先后與蘇聯和歐亞10多個人民民主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訪蘇,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解決了兩國重大歷史遺留問題,并用法律的形式把兩國的同盟關系固定下來。中蘇結盟是新中國成立后采取的重大外交行動,對當時的國際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1950年至1951年,新中國同印度等4個亞洲民族獨立國家以及瑞典、丹麥、瑞士和芬蘭4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通過與這些國家建交,新中國向周邊國家傳達了睦鄰友好的信息,向世界昭示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邁出了打破美國遏制、孤立新中國的重要一步。
70多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實行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引領人民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
(一)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在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黨作出的正確抉擇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后,廣大干部群眾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徹底扭轉十年內亂造成的嚴重局勢,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家建設百業待興,真理標準討論熱潮涌起。國內外大勢呼喚我們黨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在鄧小平同志領導下和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支持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顯示了我們黨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開辟建設社會主義新路的堅強決心。
實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事實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海南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二)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說:“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今天回過頭來看,我們對鄧小平同志這番話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40多年來,國際局勢風云變幻,改革任務艱巨繁重,黨和人民經歷和戰勝了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和挑戰,黨中央從容應對一系列關系我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國際突發事件,戰勝在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風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在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地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航船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
這些都生動展現了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偉大力量,展現了闊步前進的14億多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力量。
(三)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敏銳地把握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改革開放,調整和改革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部分,調整和改革社會主義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銳意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變。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鋪開。同時,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實推進,不斷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新的體制機制,為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變。我們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開放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從2012年開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一)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革故鼎新,勵精圖治,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二)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黨和國家事業確立了新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這個新的歷史性重大判斷,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的重大理論創新,深刻反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問題,有助于我們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緊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在發展中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不斷消除地區差距、收入差距和城鄉差距,努力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成果;也有助于黨和國家更加全面地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人民需要,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項需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黨的十九大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即: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譜寫了黨的理論創新的新篇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立足時代和全局的高度,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鄭重地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把這一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偉大飛躍。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實現了國家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會共同意愿。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新的歷史站位、宏闊視野、戰略眼光,反映了時代發展變化的豐富內涵;以邏輯嚴密、系統完備、相互貫通的思想體系,回應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要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科學內涵,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續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輝篇章,為在新時代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行動指南。
這一思想貫穿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領域,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很多新話,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飛躍,是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具有開創性意義。
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黨、國家、人民、軍隊、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我們更加自信地敞開胸懷、擁抱世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的寬廣胸襟。中國已成為國際秩序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我們黨以堅強的決心、空前的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思想從嚴、監督從嚴、執紀從嚴、治吏從嚴、作風從嚴、反腐從嚴,完善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制度,管黨治黨實現從寬松軟到嚴緊硬的深刻轉變,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群關系明顯改善,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能夠開新局、謀新篇,根本就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百年巨變、百年輝煌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當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20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一次巨大跨越,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前途光明。我們有信心,我們更要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第六研究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