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鴻昌:恨不抗日死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是共產黨員、民族英雄吉鴻昌臨刑前寫下的就義詩,詩句展現了共產黨人英勇無畏的革命豪情。
1895年,吉鴻昌出生于河南扶溝一個貧寒家庭。1913年,吉鴻昌到馮玉祥部當兵,從此開始戎馬生涯。他吃苦耐勞,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從士兵升至軍長。雖然官做大了,地位高了,但吉鴻昌“當兵救國,為民造!钡某踔詻]有改變。他銘記父親“做官即不許發財”的教誨,平時省吃儉用,用積攢下來的錢資助他人。
1926年9月,馮玉祥在綏遠五原誓師,宣布參加國民革命。吉鴻昌隨即率部出征,于1927年進駐潼關。這一時期,他一方面大力支持共產黨人在部隊開展政治工作,一方面同共產黨人劉伯堅、宣俠父等人親密往來,向他們請教革命道理。大革命失敗后,他暗中保護了一大批共產黨員和政工人員。
1930年9月,吉鴻昌所部被蔣介石改編后,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吉鴻昌不愿打內戰,對“圍剿”紅軍態度消極。1931年8月,蔣介石解除他的兵權,強令他出國“考察”。臨行前,恰逢“九一八”事變爆發,吉鴻昌向蔣介石請命奔赴前線,遭到蠻橫拒絕,遂環游歐美。
在海外,吉鴻昌心系祖國安危,沿途發表抗日演說,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呼吁中國人面對日本的侵略,皆應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決心,為生存而戰,為公理而戰,犧牲一切,堅決抗日。面對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他專門制作了一塊寫有“我是中國人”的小木牌,佩戴在胸前,顯示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1932年1月,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吉鴻昌聞訊后立即回國,聯絡發動舊部,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號,并毀家紓難,變賣家產6萬多元購買槍械,組織武裝抗日。這年秋天,吉鴻昌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5月,在全國抗日浪潮的推動下,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得到共產黨人的大力幫助。吉鴻昌任第2軍軍長、北路軍前敵總指揮,率部迎戰日、偽軍,連克康保、寶昌、沽源等縣,收復察北重鎮多倫,并乘勝收復察哈爾省全部失地,振奮了士氣和民心。這些勝利是蔣介石不愿看到的,國民黨政府對抗日同盟軍采取軟硬兼施的破壞政策,并與日軍夾擊同盟軍,吉鴻昌率部戰斗至10月中旬,彈盡糧絕而失敗。之后,吉鴻昌喬裝潛往天津,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秘密印刷報紙,宣傳抗日主張,積極籌備資金,暗中購買軍火,準備重新組建抗日武裝。
吉鴻昌的抗日活動遭到國民黨政府的忌恨,欲將他除之而后快。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軍統特務暗殺受傷,并遭逮捕,后被引渡到北平軍分會,遭到敵人嚴刑拷打。吉鴻昌視死如歸,痛斥國民黨的賣國投降政策,他堅定地表示:“我能夠加入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共產黨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