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恩銘:“寧死不屈 浩氣長存”
在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槐蔭廣場,有一座青松翠柏環繞的“四五”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正面端刻著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的題詞——“寧死不屈 浩氣長存”,背面鐫刻著22位革命烈士的名字。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鄧恩銘。
鄧恩銘,字仲堯,1901年出生于貴州省荔波縣玉屏鎮水浦村一戶水族家庭。他6歲入私塾,10歲進入荔波縣模范兩等小學堂讀書。新式學堂的教育使鄧恩銘受到了思想上的啟蒙,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更是激起少年時期的他對封建統治的憤恨。于是,他毅然決定,告別家鄉,到更廣闊的天地探尋救國真理。
1918年,依靠在山東的親戚資助,鄧恩銘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五四運動爆發后,他積極響應北京愛國學生運動,被選為學生自治會領導人兼出版部部長,主編校報,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在學生運動期間,鄧恩銘同省立第一師范的學生領袖王盡美一見如故,成為親密無間的革命戰友。1920年11月,他與王盡美等組織進步團體勵新學會,出版《勵新》半月刊,介紹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國十月革命,抨擊社會黑暗。
1921年春,鄧恩銘參與發起建立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同年7月,他與王盡美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會后,他回到濟南,建立了中共山東支部,并任支部委員。
1922年1月,鄧恩銘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組織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同年底,赴青島創建黨組織,先后任中共直屬青島支部書記、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在青島工作期間,鄧恩銘經常身著短褲短褂,打扮成工人模樣,深入工廠車間、鐵路車站和職工家庭,啟發工人覺悟,建立工會組織,領導工人進行斗爭。在鄧恩銘等人的領導下,1925年2月8日,膠濟鐵路工會領導工人舉行大罷工,威震千里膠濟線,迫使鐵路局答應了工人的部分要求。同時,四方機車廠工人也舉行同盟大罷工,歷時9天,最終取得了勝利。同年4月,鄧恩銘又組織領導了以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為主的工人運動,歷時3個多月,形成了青島歷史上震驚中外的第一次罷工高潮。
1925年11月,山東地方委員會機關被敵人破壞,鄧恩銘被捕入獄,在獄中染上肺結核,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得以保外就醫。第二年6月,他又再次秘密回到青島,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這時,青島的黨組織遭到很大破壞,急需恢復和整頓。他不顧病痛,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迅速恢復了青島的黨組織。
大革命失敗后,鄧恩銘輾轉山東各地,領導黨組織開展斗爭。1929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鄧恩銘在濟南再次被捕入獄。面對酷刑折磨,他咬緊牙關,絕不屈服。在獄中,他動員大家堅持學習,準備出獄后為革命多作貢獻,還領導兩次絕食斗爭,策劃兩次越獄行動,使部分同志得以脫險,但他自己卻因受刑過重而無法逃脫。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鄧恩銘,在獄中寫下最后一封書信,信中作詩一首: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
1931年4月5日凌晨,響亮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口號和悲壯的《國際歌》響徹濟南市緯八路刑場,鄧恩銘和他的20余位戰友一起,為共產主義事業流盡了最后一滴鮮血。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